铃木大拙回忆其开悟
文章摘录汇编自网络
铃木大拙回忆其开悟
1891年21岁的铃木至东京求学,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去镰仓圆觉寺礼佛参禅。有一次“腊八接心”,他苦苦参究禅宗公案,因为“无”的概念始终横亘在心,未能参透,深感苦恼。圆觉寺的住持释宗演有一首诗,诗云:
人有赤黄兼黑白,道无南北与西东。不信乞看天上月,清光透彻太虚空。
当铃木一旦参悟之后,他说:“我从禅堂走向我在寺庙里的宿处时,只见月光下的树和我自己,皆澄澈透明。”因为“……我已不再意识到‘无’了,我已与‘无’合而为一了,与‘无’打成一片了,因此,由于意识到‘无,所含的隔膜也就不再存在了,而这就是真正的三昧境界”。
正是他的大彻大悟,使他后来跳出了不少日本学者普遍具有的所谓“岛国根性”,表现出他那超越国界和宗教派系的伟大精神。他在自己家挂有英文门匾:“TheWorld is my Country,To do good is my religion.”大意是:“世界即吾之国家,行善即吾之宗教。”
铃木大拙(西元一八七零-一九六六年),本名贞太郎。生於日本石川金泽市的一个传统佛教家庭,父母是临济宗信徒。铃木於一八九一年过入东京大学为选修生,并在镰仓圆觉寺跟随今北川宗演禅师参禅四年。有关铃木的悟道,从其手著《早年回忆》一书中,可知一、二:
“我看见了,就是这!”“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回到我的寮房去,看见那月光下的树叶,像我一样,通体透明。”
西元一八九三年,铃木跟随宗演禅师远赴美国芝加哥城,参加“世界宗教大会”。从此以后,奔波世界各地,开始了漫长的“世界公民”生涯。直到一九零九年返日,致力著书,努力将“禅”推广至世界各地,以弘扬大乘佛教於国际为已任。
铃木大拙寂於一九六六年,世寿九十六,著作等身。他曾将《道德经》、《大乘起信论》、《楞伽经》等重要中文经典翻译成英文。终其一生,共写了九十本日文著作,三十余本英文著作(其中大部份是禅学著作),和无数精彩的演讲,於是奠定了他的世界声誉。
一九五零年,铃木以八十岁的高龄,驻锡美国弘禅,前后达八年之久。在美国期间,常应聘至各大字演讲禅学,这就是今日世界禅风之所以盛行的主要原因。如果说铃木大拙是一位史无前例的“世界禅者”,实不为过。他的主要贡献是改变了西方人的思路,又倒过来影响东方人。西方人的思考方式是相对二元的,是科学物质重於精神的,由於有以铃木先生为主的若干禅行者的努力,故有今日世界“禅学热”。
禅门语录
禅门语录,是历代禅师智慧的流露,是学禅者的标月指,其典籍数量庞大,文字数以万计,字字珠矶,发人深思,引人入胜。今摘录数则,揭橥禅的无限妙用。
日本近代禅学大家铃木大拙在《禅天禅地》中说:“佛家所说的开悟,系在无意识状态开始进入意识状态或晓知主客之顷。”
鈴木大拙的說法:直覺地洞察到事物的真象不能以分析或邏輯去了解它。實際上,開悟打開了新世界,此世界,因受過二元論訓練所帶來的混淆一直沒被發現。換言之,開悟後整個周圍呈現嶄新的面貌。無論是什麼樣的面貌,它與舊世界不再相同
铃木大师说,“严格来说,世上没有开悟之人,有的只是开悟的活动。”
铃木大拙 说:我们都过分的强调自我.我们生活中的自我牢笼是最难突破的东西.我们从出生一直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似乎都停留在这个牢笼里.
铃木大拙 说:承认"他人"和自己具有同等价值时,自我就否定了自己,或者说,自我已开始走向无限.
铃木大拙 说:禅的"虚无"不是全然的否定.禅有其独特的肯定.这种肯定是具体的,自由的,绝对的,无限的.禅永远"活"着的.禅的全部目的是和生命融合,捕捉人生各个方面的永恒的价值.
铃木大拙 说:所谓不合理性是指悟并非是推理作用的结果.悟不受一切理智作用的决定.对悟有体验的人,往往没有办法用逻辑的方法对它进行解释.如果用文字或姿态对它进行解释,会损害它的内容
铃木大拙 说:以禅者之眼观之,"法"与无我意义相同.无我不是概念上的意义,而是体验本身,因此是"如是".这个"如是"亦即"法".佛教实际上是以这个"如是"为基本构筑起来的大伽蓝
更新于:2023-09-26 13: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