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光明,而无光明之相。心量普徧,亦非妄想驰散之普徧-《无门直指》
自心光明,而无光明之相。心量普徧,亦非妄想驰散之普徧
《无门直指》程叔彪 著
仰山曾对沩山说:『慧寂佛亦不立。』但当沩山对仰山说:『子已入圣位。』时。仰山为什么不说:『慧寂佛亦不立。』而反顶礼接受呢?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即不空,不空即空。『唯有一事,不能随便说空,即最初一悟。』必须真参实悟,不能含糊。
再:此事开悟,本不一定要坐,随时随地,触机都可以发悟,并且悟得比较透彻。若使不能发悟,则必须要坐,先以左足放在右股上,再以右足放在左股上,两手掌差不多平直,右掌仰置在左掌上,两眼微开,如不能这样趺坐,则只以右足膝放在左足膝上,或照普通盘膝坐亦可。全身任何地方,都不可稍有一些用力,或勉强。就这样一念不生,自然自在。勿缘虑,勿期待,勿乱想,勿昏沉,那个精明惺寂的东西,一定会发现,并且觉得非言语所能形容,此时内心感到不同寻常的快乐,好像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使我不快乐,或许与大慧在见圆悟勤以前的快乐情况,大概差不多。若坐时觉乐,起坐即不乐,这种乐是属於轻安一类,不是真乐。
至於所悟本心情况,起初要保任,要巩固,後来就须放弃不要,若不放舍,就是『骑驴不肯下驴。』当然,这个东西是舍不掉的,究竟怎样去舍,舍了怎样,到时自会知道。要使人寻觅,了不可得。
云居膺结庵於三峰,经旬不赴堂,洞山问:『子今日何不赴斋?』居曰:『每日自有天神送食。』山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居晚至。洞山召膺庵主,居应诺,山曰:『不思善,不思恶,是什么?』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竟寻不见。如是三日,乃绝。这种境况,要不但坐时如此,行住坐卧,都要如此。要『动静不移,忆忘如一。』『要寤寐恒一。』
《宗镜录》载:『诸圣皆用此一念心起,了不可得,是真不思议,别无殊胜。心智路绝,现量情消,根尘既脱,光明顿发。』所以还要用功,还仍要坐,使定功增进,还要增进。可能先会觉得自身及外物,一切都不见,只见一片光明,但不洞彻,这还不是真,不要理他,还要静定再静定,到相当时候,会如『晴空无云。』『洞明廓彻。』『洞然一大光明藏。』『日月未足为明,天地未足为大。』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首楞严经》:亦说:『觉明虚静,犹如晴空。』但这样境界,到者不多。学者如果不见光明,亦不要紧,一样可以熟练根尘之接触,度生之经验,万不可稍有希求见光之念,以致不特更不能见光,反而生出别的毛病,上面所悟所见,都是舍弃世俗妄心妄境,另求真心真性。等到彻见真心真性之後,则『一真一切真。』『妄即是真。』『烦恼即菩提。』『无明即佛性。』『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此种程度,理论到的还尚不少,而实际真能办到即以幻身为法身的,则更少了。达摩祖师确然可以当此。六祖亦可以当此。西藏密宗莲花生大士,系不舍此幻身,即用以永度众生。再说这个本来的东西,究竟是绝言离说,所谓:『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但只要你努力用功,定会悟到。到了最後,仍是一切皆无,与破初关时一样,什么也没有,不过大小深浅不同。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首楞严经》:佛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真精。生灭根元,从此披露。』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堕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於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后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於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
(解脱长者-程叔彪:藏密根桑泽程呼图克图曰:『上根利智,无修无证,如如而住。自见自性,自然而成者,名为「且却」。汉译为「真性」。上根利智,具大精进,得见自心之後,勤修猛进,随修随现法报化三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名为「妥噶」。汉译为「顶上顶」。』)
根师:《大圆胜慧》曰:『自心光明,而无光明之相。心量普徧,亦非妄想驰散之普徧。本来自在,本来清净。』
《金翅鸟飞空经》云:『真心无边中,无表裏,无方所。若以执着妄念而觅自性之真面,无异雁群之飞寻天际,终不可得。不可得者,自性仍无变无增,如是而已。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一刹那间,认知此理,即如是住。勿动着,勿外驰,亦勿分别,自然而住。』
《普成经》云:『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自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
无垢光尊者云:『是法深妙,若能明了进修,刹那彻悟。自然见性成佛。无上捷径,舍此无他道也。』或谓:成佛必须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今不经次第,亦得成佛麽?则答曰:此等功德,自性中本来圆满具足。无待苦行,(苦行等,原是有为缘之所现。而本性恰始终是清净。所以为苦行而苦行,则非第一义谛,但本性亦非离无缘之缘以现。)而後成就。此乃佛说。
《特别经》(《特别经》是菩萨特别问释迦佛所说的经。)云:『自性无贪,即行布施。自性无犯,即行持戒。自性无嗔,即行忍辱。自性无间,即行精进。自心不动,即行禅定。自心明彻,即行智慧。』由此可知,六度万行自心本具。无须苦行。有此大圆胜慧,上根利智,一见即知,一行即成,下根得之,亦得开悟。
……定於极清净之空中,有极清净之蓝色光明显现。本法云:『德』有内外二种。外为清净天空。内为光明。以莲花生大士口诀明之云:『外清净天,有认为肉眼所见色尘之天空者,非也。天无心,今说内外,是就自性而言。乃由内德而现为外面之清空。谓为蓝色天空,非指俗眼所见之天空也。由内而外,现於空中,故名天空。原未显明,今乃明现清楚。因此分别,故名内外。谓:内为我之内。外为外面之外,则非也。』(意谓:内在身内,外在身外。)
这里所引根师的话,正与禅宗『彻见自心,即是佛。』『六度万行体中圆。』的说法一模一样。
(西藏密典不许公开,现在病叟把最高密法搬到此地。为的是『觉明虚静,犹如晴空。』这一点极为重要。而大家无论宗门教下,都没有注意。至於所说:破五蕴渐成光明之身,亦正可为经文“十方世界,及於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的注解。唯望大家,不要得少为足。尤其是宗门下人,若连本参亦未破掉,或竟仅仅明得扬眉瞬目,就认为已经见性者,倘能藉此而知菩提尚速,努力上进,则不虚我担此罪过了也。万一对此疑惑不信,则请置之可也。万勿毁谤,至恳至祷。)
大慧曰:『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
元朝志彻大师曰:『有时得力,如青天白日,无一点云翳相似。』
更新于:2023-09-30 14:0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