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佛陀的侍者

第三章 佛陀的侍者

树立阿难达名声的德行之一,是他担任佛陀的侍者。佛陀曾说他是所有侍者中最优秀的,是曾担任这职务的比库众中的第一人(AN 1,chap.14)。

如影随形的侍者

事实上,「侍者」一词并不足以完全表现阿难达尊者的职位。诸如「秘书」或「助理」的称谓,都无法表现他的随侍,以及在许多细节上辅佐世尊最亲密的面向;而「仆人」一词,则太强调附属的涵意,而忽略组织与指导的面向,并遗漏亲密的面向。

在《长老偈》里他的三首偈中(Thag.1041-1043),阿难达总结他在佛陀最后三分之一人生中服侍他的方式:

二十五年我侍佛,

以敬爱行善服侍,

如影随形不曾离。

二十五年我侍佛,

以敬爱语善服侍,

如影随形不曾离。

二十五年我侍佛,

以敬爱意善服侍,

如影随形不曾离。

如果从世上的文献来看,在经常伴随伟人的密友中,没有任何人能和阿难达相比。长期以来,他对大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列举如下:阿难达帮佛陀打水洗脸;帮他扇风;打扫他的孤邸(kuti),以及缝补他的衣服。

晚上阿难达就睡在附近,以便随时侯传;他陪佛陀巡视寺院(Vin.1:294)在会议之后,检查是否有比库遗留东西。他为佛陀传达讯息(Vin.2:125),并召集比库,甚至有时是在半夜(Jat.148)。

当佛陀生病时,他为他拿药。有次同修比库们忽略了一个患重病的比库,佛陀与阿难达一起为他清洗,并将他带往疗养处(Vin.1:301-2)。阿难达就这样执行许多日常的工作,犹如好母亲或关心的妻子一样,妥善照顾他觉悟堂兄的身体健康。

佛陀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此外,他也是个好秘书,帮助佛陀和数千名比库顺利沟通。他和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一起,试着找出并解决团体中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例如高赏比(Kosambi)地区比库们的争执(AN4:341),以及迭瓦达答(Devadatta)所造成的僧团分裂(Ud.5:8;Vin.2:199ff.)。

阿难达在澄清疑虑与维持次序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经常是比库们的中间人,安排他们会见佛陀,或将佛陀的话带去给其它教派的成员。他不拒绝任何人,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桥梁。而非障碍。

有好几次,比库们大声喧哗,佛陀请阿难达去了解原因。阿难达总是能完整地解释,佛陀之后便据以采取适当的措施(MN67;Ud.3:3;Vin.4:129).这三次中的最后一次很重要。在佛陀授意下,阿难达召集喧哗的比库大众,责备他们的行为,并遣散他们。之后,这群人就各自隐居,并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结果在雨安居结束时,所有的人都达到三明。㈠

于是佛陀再次召集他们,当他们来到佛陀面前时,他正安住在不动定㈡中。比库们了解佛陀禅定的深度,便坐下来入于相同的禅定,就这样度过当晚的前四个小时真正「问候」圣者的适合方式。之后,阿难达起来请佛陀欢迎已到达的比库们,但因为他们都在不动定中,所以没有人听到他的话。

又过了四个小时,阿难达再次请求,回答他的依然是一片静默。第三次,黎明时,阿难达又起来在佛陀前面顶礼,合掌请佛陀欢迎比库们。这时佛陀才出定,并回答阿难达:

阿难达,,如果你能了解我们的心,就会知道我们都已进入不动定中,听不到任何话语。(Ud.3:3)

由此事可以看出,阿难达拥有坚持不懈的耐心,但也有他的限制。这件事发生后,可能促使阿难达下定决心,无论有多少工作,他仍一次次地禅修。传统经典上提到两次,他问佛陀适合他独处修行的禅修主题。一次世尊告诉他,专注与五蕴(SN22:1580,另一次,则是观六内处①(SN35:86)。

在阿难达为别人请求佛陀的许多事中,下面的事值得一提:当耆利摩难达(Girimananda)与颇勒具那(Phagguna)比库生病时,阿难达请世尊去探病,并为他们说法打气(AN10:60,6:58).此外,在给孤独长者建议下,请佛陀在揭达林园精舍立塔的也是阿难达(Jat.479).

过去世的协调能力

以这种种方式,阿难达的表现堪称是兼具父性与母性的热心比库。他在组织,协调与安排方面的能力,从前就已展示过。

在过去世的经历之中,他曾以类似的方式辅佐过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在少数几个提到阿难达过去世在天界与梵界的例子里,他多扮演沙咖天帝主要的帮手与助理;特别是作天界的御者摩多利(Matali,计有四例,Jat,31,469,535,541),或天界的工神毗首羯摩天(Vissakamma,Jat.489),或雨神钵纯提(pajjunna,Jat,75),或乐神般遮翼(Pancasikha,Jat.450)。

愿自我牺牲的热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难达愿自我牺牲。当迭瓦达答(Devadatta)放野象要杀害佛陀时,阿难达奋不顾身地挡在佛陀身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佛陀被杀或受伤。佛陀三次请他回来,他都不从。只有当世尊以神通力移开他时,才使他打消牺牲念头(Jat.533).

阿难达的这个举动,让他的名声更加远播。佛陀告诉其它比库,阿难达在过去世就已有个四次牺牲自己的意愿。在遥远过去世身为在菩萨身边的动物天鹅(Jat.502,533,534)或羚羊(Jat.501),当时菩萨被困在陷阱里。

在另一个例子中,菩萨先为猴子母亲牺牲自己,然后是阿难达(Jat.2220)。在其它三个记载的例子,阿难达在他都前世中,透过细心与技巧拯菩萨的生命。

这些故事凸显了阿难达的美德,以及他和佛陀之间由来已久的关系。

原注

㈠「三明」即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㈡不动定(Anenja-samadhi)。注释书:这是通往阿拉汉果的禅定,建立在第四禅与无色定上。

译注

①六内处是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

更新于:2023-10-09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