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前言

2023-10-28 18:47 无量寿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前言

净空法师讲述

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0)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首次宣讲此经。一直到他前年往生,我们才继续提倡。至今两三年来,一方面是诸佛如来的加持,同时也是十方众生机缘已成熟。所以大经能普遍的受到同修们欢迎。读诵、受持与日俱增,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我们晓得这部大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宣讲的,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有这麽多诸佛菩萨护念,受持行化之人,地方自然不会遭劫难。今天在全世界读诵、受持,人数很多,感应道交真是不可思议。

四年前(一九八七),华藏图书馆发起流通这部大经,同时宣讲,於今年(一九九0)年初第一次圆满,总共讲了九十次。今天是第二次启讲大经。虽然是同样一部经,讲者、听者的境界都不相同。不要以为这部经我已经听过,何必还要听第二遍?若有此意念,在佛法修持上,都很难得力。历史告诉我们,有许多祖师大德,一生专依一部经典,专弘一部经典,甚至一生有宣讲三、四百遍的。

由此可知,这部经是讲不倦,听不厌,能如此体会才有成就。清凉大师一生专讲《华严经》。《华严经》太大了,一遍讲完,再讲第二遍,第二遍讲完,再讲第三遍,一生讲了五十遍。《华严经》,如果每天讲八个小时,一年都不休息的话,大概可以讲一遍,五十遍就得讲五十年。他很长寿,活了一百多岁,后人称他为「华严菩萨」。

《弥陀经》比较短,古德有一生讲三百遍的。这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要想在这一生中,修学真正有成就,那就必须效法古人,一门深入。所以,听经不在乎种类多,因为一经通,一切经通。怎样才是一经通,一切经都通?就是要不断的熏修,深入一部经久修才有功。若同时学多部经,这个效果是达不到的。在讲席里,我时时提醒同修们,一定要「专精」,一遍讲完之后,再讲第二遍。

一、此次讲述参考资料:依李炳南老居士提要,及黄念祖老居士注解。

二、确认净土法门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

这一段是自古至今,中外的祖师大德共同承认的,不是我们修净土的人对净宗经典自卖自夸。我们要真正相信,要确实的、肯定的认识它。「确认」是肯定的认识。净宗法门的代表,就是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

『一乘了义』,什麽是「了义」?佛说法有两个原则是不能违背的:

第一、决定不能违背真理。「真理」是什麽,「真理」在那里,我们要把它搞清楚。不可以含糊笼统说个真理就完了,叫人摸不著边际,那就是空谈。「真理」就是真心。「心」就是理。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乃是唯心所变,唯识所现」,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心识的变现。「理」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也就是哲学里所讲的宇宙万有之本体,其实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真心,这是理。在本经经题里,「无量寿」三个字就是理,是真心本体的德相。真理是决定不能违背的。违背了真理,那就是魔说,不是佛说。

第二、不违背众生的根器。「根器」就是现代人讲的「程度」。你讲得太深,别人听不懂;讲得太浅,听了没味道。所以,一定要适合大众的程度。这是佛说经的两个原则,要契合真理,又要契合众生的需要。因此,佛说法就有很多标准。不是佛有什麽标准,而是因为众生程度有浅深及需要的差别,所以标准就不一样,佛说法就有很多层次。就像办教育,有幼稚园、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按照你的程度来教学。佛法是教育,也离不开这原则。因此就有「五乘」、「三乘」之说。「五乘佛法」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三乘佛法」,人、天乘除外。因为人、天没有离开六道,不能算是果位。果位最低的是阿罗汉。阿罗汉出了三界,永脱轮回。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称为「三乘」。或者说「二乘」,就是大乘、小乘。声闻、缘觉合称为「小乘」,菩萨是「大乘」。

佛当年住世,晚年最后一个阶段讲《法华经》,在《法华经》中把他教化众生的本意宣布出来。他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原来真正的佛法是一乘法,说二乘、说五乘,是方便说。「一乘」是成佛的法门。五乘里讲的人乘,就是来生还得人身;天乘,来生升天;声闻乘,来生证阿罗汉果;缘觉乘,证辟支佛果;菩萨乘,是成佛的法门。所以,本经不是人乘,不是声闻乘、缘觉乘,而是成佛的法门。我们要认识清楚,才能达到修学的目标。

所以,真信念佛法门的人当然少,你仔细看看,有几个人像是这一生要作佛的样子?佛的福慧太大,他们不像佛,也就成不了佛,所以他们不相信念佛法门。我们的同修真不容易,看看面孔,都像要成佛,否则你怎麽肯来听念佛法门。你肯听,肯学,这一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所以它是「一乘法」,不是「二乘、三乘」。不但是一乘,而且是一乘里的了义法。了义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

在整个佛经里,讲一乘法的,总共只有三部经。其余许多的经典,都是大乘、小乘、声闻、缘觉的经典。这三部经,《华严经》是一乘了义,《法华经》是一乘了义,本经也是一乘了义。古大德曾说,把一切经典作一个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无量寿经》是第一了义,是了义中的了义,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我们一定要把事实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之后,你才晓得受持这部经典的功德,不是任何一部经典可以比拟的。

古人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尤其能闻到佛法里的第一经,这是多麽不容易!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实在是无与伦比。

『万善同归』。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法归到那里?都归到《无量寿经》里。因为无量寿是我们的自性,无量寿是一切法的本体,所以一切善法都归到念佛法门,归到「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古德称赞为「万德洪名」,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有许多人认为持咒、拜忏很灵验。持咒、拜忏是初级的佛法;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级、最究竟的佛法,两者不能相比。所以古人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是第一。念一切经,不如念《华严经》;念《华严经》,不如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的第一经,这才是十方如来自行化他的根本法门。一般人只晓得根本法门是《华严经》,不知道本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浓缩。这本经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把《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是《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就是完整的《华严经》,也就是完整的《大藏经》。念这部经,等於把整个《大藏经》都念过了。这个秘密,知道的人很少。要知道,你若能持《无量寿经》就是占了大便宜。因为《大藏经》那麽一大部,要念到那一天才念完?而一部《无量寿经》一个小时就念完了,这不是大福报吗!「万善同归」这一句含义非常深广。

『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是非常难得,所以本经在三部了义经里,是了义中的了义。《华严》可不是三根普被,可不是凡圣齐收。《华严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的,都在门外进不来。所以《华严经》只度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们,声闻、缘觉、人、天没分。这是真的,你就是今天念《华严》,念《法华》,你能不能得到利益?若不回向求生净土,真实利益你得不到。真正能得到利益,是一万人中难得有一个,所以它虽然是一乘了义,但不圆满。对中、下根性的人,它不能普遍的度化。

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都有分。莲池大师讲的,什麽人没分呢?不信的人就没分。只要你相信,肯发愿,肯依照这方法来修行,人人都有分。修学净土宗的条件有三:「信、愿、行」。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贤、愚、贵、贱。这是《华严经》、《法华经》不能和本经相比的地方,所以它在《华严经》、《法华经》之上,是有道理的。这两句是从因上说。凡夫就是中、下根性,圣人就是上等根性。

『横出三界,迳登四土』是从果报上说,这又不可思议。即使是《华严》、《法华》,也不能横出三界,它还要修定。「定」的层次,是一层一层往上提升,四禅八定,到第九定才超越三界。它是次第往上修,不能横出。净宗法门不需要修定就成功。修定的功夫不容易,实在难得!但修净土法门不需要修定,不需要消业,叫做「带业往生」。带业就可以往生见佛。

我们一般凡夫消业太难,业消不掉,所以成佛没有希望。为什麽自己的业消不掉?因为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皆消不了,成佛就没分。修《华严》、《法华》,必须破ㄧ品无明,证得一分法身,才能契入它的境界。这是我们一般凡夫做不到的。

念佛法门是一点烦恼都不要消,都不必破。这样好,我们安心,只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就能往生。不但烦恼不消,即使造作极重的罪业也没有问题。为什麽?前面讲了,「凡圣齐收」中有六凡,包括地狱众生。就是落在阿鼻地狱的众生,若遇到念佛法门,肯相信,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念阿弥陀佛,地狱众生也能往生。我们业障固然很重,但还没有造作这麽重的地狱罪业。造地狱极重罪业的都可以成就,我们更没有问题,这一生一定能成功。「横出三界」,只有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讲经四十九年,说无量的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是横出三界的。除这个法门之外,都是竖出,不是横出。竖出难,横出容易。

最不可思议的、最殊胜的就是「迳登四土」。我们晓得诸佛如来有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同时往生这四种净土,这是没听说过的。千经万论里,佛没有这样讲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也没这事。唯有西方极乐世界独特,它的净土很特别,阿弥陀佛有四土,但是四土在一起,所以一生一切生。

『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这一句是总赞,赞叹到了极处。「圆」是圆满。在圆教里面,这是极圆之教,超越了《华严》、《法华》。「极圆极顿」,「顿」是快速。禅宗是最顿的,它比禅还要快。密宗讲即身成佛,它比密更密。禅与密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这法门是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我们真正要认识清楚,才有信、愿。我们如果中了大奖,得几亿万元的财产,死了,一文钱也带不去。那个没用处,你得到这个法门才是真正之宝,不是世间财富能相比的。为什麽?真正了生死,真正出三界。从今天起永脱轮回,成佛去了。世出世间,还有那一桩事能跟它相比?没有能相比的。认识清楚之后要努力修学,不要空过这一生。

同时还要把这桩事告诉我们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自己遇到,得到好处,必要告诉他们专精修持净土法门,同生极乐。多生多劫以后,若是他还在六道轮回、受很多苦难,再碰到你时,他才不会怪你害他生死轮回,吃了很多苦头。如果我们告诉他了,他不相信,将来再遇到你,他不会怪你。只要把这个法门告诉他,我们的责任就尽到了。信不信,修不修,是他自己的事。

三、本经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捷,方便究竟。

极圆、极顿,是圆到什麽程度,顿到什麽程度,这也不能含糊笼统说过。本经与小本《阿弥陀经》是属同一部。无论是理论、方法、境界,都是相同的。只是这本说得详细,经文长,称为大本;小本讲得简单,讲得省略,称作小本。这两个本子都主张「持名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许多方法里唯有「持名」最为方便,不受任何限制,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都可以念阿弥陀佛。出声念,不出声,心里默念皆可。所以这个法门是『圆满直捷,方便究竟』。

我们学佛,「佛」是什麽,佛的意义是什麽,都没有搞清楚,修学就大有问题。「佛」是觉的意思。学佛就是学觉,觉而不迷就是学佛;学佛就是学正,正知正见,不是邪知邪见;学佛就是学净,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佛就是「觉、正、净」。这三个字是一而三,三而一,三个字只要得到一个,其他两个同时得到。三个是一体的三面,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了。这一体三面,要从那一面下手最方便、最圆满、最直捷?就是从「净」。

讲席中曾经跟诸位说过很多次,禅宗是从「觉」入门;教下是从「正知正见」入门;净宗(念佛法门)从「净」入门。要是你选择这一宗,就是学清净心。是不是还需要博学多闻?要是你能得到清净心,然后才可以博学多闻。如果博学多闻得不到清净心,那就坏了。在我想像,博学多闻不容易得到清净心。为什麽?经典看多了,未解如来真实义,对释迦牟尼佛都怀疑,会怀疑释迦牟尼佛思想有问题。你看经上,一会儿佛讲什麽都没有,空了;一会儿他说不空,一切都是有的,释迦牟尼佛讲话前后矛盾。到底是空、是有?为什麽释迦牟尼佛说话会颠三倒四?是因为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对不同根器的人说法。实在说,释迦牟尼佛一生一句经都没讲过。《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佛实在没有说法,佛一生无非是帮助人们破除执著而已。

你执著空,佛就说有,破你执著空;你执著有,佛就说空,破你执著有。你书看多了,不知道佛这话是对谁说的。我们如果执著有,佛凡是讲「有」的那些法门,我们都不能要。为什麽?他不是对我们说的。我执著「有」,佛应该讲「空」,破我执著有。如果我执著「空」,则佛所讲「空」的一切经典,对我没有用处。我们要念那一切讲「有」的,破除我执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才有意思。就好像你现在害病,看药铺里那麽多药,你全盘接受,都拿来吃,这一吃准是呜呼哀哉。是不是大夫有过错,还是药店过错?都没有过错,是你自己糊涂。佛法亦如是,看经典能随便看吗?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经典不能随便看。如果不对症,就像药一样,随便吃,没有病会吃出毛病来。

我们今天看许多学佛的人都学成精神病,思想言行都不正常。这不是经典的过失,不是佛菩萨的过失,是自己糊里糊涂乱学一通,得到这样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自古以来,佛在经典上教训我们,亦复如是。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真正是入佛门的第一部重要经典。佛第一句话教我们,要依靠「明师」。这个「明」不是名气很大的「名」,是心地光明的「明」。名气大没用,现代人很会制造知名度,所以知名度高并不代表他有修有学。往往真正有修有学的人,反而没有人知道。

找一位真正有修、有学、有正见的老师给你指路,就不会错。你找到这位老师,必须真听话才行。不听话,对老师还要怀疑,怀疑老师修学教导的方法。这样的态度,是自己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碍,结果什麽也学不到。什麽叫做老师?所谓「师」就是他过去走过的路,吃了好多亏,上过很多当,他现在将他修学历程的种种经验传授给你,使你在修学过程中不再犯同样的过失,这就叫做师。

后人记住前人的教训,不犯前人的过失,后人比前人更高明。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超过老师,所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这是「师道」。现代人福薄,不懂得事师之道。所谓「事师之道」,是记取老师过去走的冤枉路,我不走,这就是事师之道。老师走过的冤枉路,我还要再走,这是迷惑颠倒,这是真正愚笨,不是聪明人。

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譬如学造飞机,试问你是要学现代最新式的飞机,还是要学一百多年前刚刚发明时的飞机?如果要学刚开始发明的飞机,这是笨,学了几十年、一百多年,永远追不上现代化。聪明人就学最新式的,还要研究改进,超越先进,这是「事师之道」。所以,前人走的冤枉路,告诉后人有直捷的道路,你不要走我的冤枉路。可是我把这些真心话告诉你,你并不相信。

有人来问我:「法师,你是怎麽学的,能不能把你的经历告诉我?」他想跟我学。我学佛三十八年,我摸索这条路,走得好辛苦。你要听我的话,我教你这条路,你就省了三十八年;你要是照我的路去走,三十八年未必有我的成就。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我今天讲这一段,你们才能体会。

佛陀经过无量阿僧只劫,路走得太辛苦、太冤枉了,吃了很多苦头,到最后找到一条成佛的路。他找到了,把这一条路指示我们。我们不相信,还要走释迦牟尼佛那个老路子,还要无量阿僧只劫还找不到,你说这多愚笨、多可怜。一切诸佛成佛之道是什麽?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之后,找到的成佛之路也是「阿弥陀佛」。我们果能接受,这称为「师承、师道」。本师经过无量劫才发现的,我们当下就接受了,立刻就成功,就跟他的地位平等。他成佛,我们也成佛了。难!真正不容易,所以你要相信我。原理在那里?原理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清净心。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佛所说无量无边的经典,全都是清净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心清净了,跟佛心是一样的,一切经就像是我自性里流出来的一样,怎麽会不懂,怎麽会不明了呢!所以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

一经通,就是死心塌地学习一部经。我今天在全世界讲经,就讲这部《无量寿经》,其余的经,我都不讲了。为什麽?其余的都是二流、三流、四流的。我今天讲第一流的。过去讲很多经是因为没有发现,不识货,没找到。现在找到了,才晓得连《华严》、《法华》都是二流的,其他三流、四流的,我不要了。此经确实是诸佛如来自度化他的第一经!《弥陀经》跟这部经是同部,当然也是第一经。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这两种:《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两种同时讲,可收相辅相成之效。所以在图书馆,我们一星期两天讲《弥陀经疏钞》,两天讲《无量寿经》。希望诸位真正能体会这个意思。你能体会这一点,就是「住真实慧」,你所得到的是「真实之利」。圆满、直捷、方便、究竟的利益,你就会感觉到了。

一超直入,最极圆顿。

这八个字的含义极深极广。我们要仔细体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一超』,不但是超,还『直入』,不拐弯的。《华严》、《法华》都拐弯,唯独这个法门是直捷入进去的。这是一切诸佛成佛的不二法门。

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之所以这麽殊胜,完全是以阿弥陀佛『一乘愿海』。「一乘」是佛乘,是成佛。乘佛陀的大愿,是遇到最好的老师,把他最后得到究竟圆满的成果,贡献给大众。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麻烦,不要再修因证果,修因证果之路很长,直接就在佛果上修。所以,他不是从因到果,他是从果上修。「果」就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加上「南无」就是六个字。

『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诸位晓得,要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讲清楚,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也叫《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是什麽意思?阿弥陀佛是题目,而《无量寿经》就是六字名号的注解。又《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全部的《大藏经》概要,而《大藏经》也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要是把这个关系搞清楚,就发现原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整部《大藏经》,就是佛的一切教法。不单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括了。因为它是「果法」,不是因法,所以『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这不是方便果。

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皆是方便果,乃至於藏、通、别都是方便果。究竟果是圆教的佛果,圆教佛果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师将之贡献给我们,作我们『众生之因心』。所以,我们今天修的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是一点也不差。这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这就是念佛,念这部《无量寿经》。

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每天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三学、六度、十愿圆修的方法,何况又是果觉。或有人说,直接念阿弥陀佛不就好了,何必要念《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话说得没错,直接念阿弥陀佛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老实念,你自己决定往生,但不能利益众生。因为一般人总认为这是老太婆教,很难信受,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什麽意思,为什麽要老实念。又以社会大众对念佛法门存有种种误会,没有人瞧得起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你劝别人念,也劝不了。念《无量寿经》就不一样了,因为《无量寿经》里的理论、境界、方法、事理、因果,样样圆满,绝非迷信,才能带动社会,人人生起信心,大家才真正认识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功德。

不念《无量寿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谁也不认识,它是什麽意思也不知道,它到底好处在那里,也说不出来,所以必须用念经的方式,既自利,又利他。好处在此,能自度度他。大家能这样念,能带动全省;全省这麽多人读诵、受持,这个地方不遭难,人人有福。大劫难来了,我们台湾不遭难。凭什麽?有这麽多人在受持《无量寿经》。因为你念经,依教修行,念这句佛号,念念相应,十方诸佛护念,一切菩萨龙天善神都来保护这地方,功德不可思议。

『心作心是』。「心」就是真理。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经》里告诉我们:「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的心就是佛。学佛学什麽?学佛就是修心,修养真心。真心是佛。真心没有妄念,妄念就是妄心。妄念没有了,真心现前,就是成佛。妄念没有了,就是「觉、正、净」现前。

我们今天念《无量寿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是心作佛」。这佛是究竟圆满佛,真不可思议。如果诸位说念这部经还不够,还要念别的经,我从前讲过:第一等人就念一部经,这是上上根人,一切诸佛都向他致敬,因为太难得了。一生念一部经即是专精。第二等人,念两三部经。第三等人念五部、六部经。念得愈多,等级就愈往下降。

我劝大家修净土,如果你是第一等人,一生就受持一部经,《无量寿经》或是《阿弥陀经》。若是第二等人,就劝你受持《净土五经》。若是第三等人,再加上《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如果还觉得不够,那我就不说了,因为你这一生不一定能往生。

如果我教你们再走我从前的老路,就对不起你们。将来你要是真正觉悟了,会骂我,会觉得我太可恶,明明有一条近路不教你,还教你走好多迂回路。你会恨透我,是我对不起你。就像一切诸佛把成佛的路子找到了,他今天告诉我们,我们要是立刻接受,诸佛菩萨都佩服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太好。他要用无量劫,我们却不费功夫立刻就有成就,成果立刻就跟他相等,佛菩萨也佩服,的确是不可思议。

下文解释这个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的著作。蕅益大师也是过来人,走了很多冤枉路,最后才找到这条路。蕅益大师的全集分量很多,初学不须多看,只看《弥陀经要解》就够了。这是他著作里的精华,其余的暂时可以不必看。莲池大师的全集,也只要看他的《疏钞》就行了。他一生修行的心得就在这一部书上,莲池大师所有的东西,你全得到了。蕅益大师的《要解》通达了,他的全集你也通达了。学东西要抓住纲领,一通一切都通,这要紧。

四、《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一段是蕅益大师一生修行的心得。我们要能相信、接受,就是省了几十年冤枉路。这是蕅益大师发现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秘诀。释迦牟尼佛怎麽成佛的?是念佛成佛的。

『五浊恶世』,现代的社会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现在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重视环保,「环保」是近代的新名词。以前地球环境没有严重的污染,用不著刻意讲求保护。现在环境已是严重污染,所以大家有警觉心,要来保护了。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大家只见到表面,而根本的污染却在一切众生心地的深处。这不得了!你看看现代社会人心,被那些污染?财、色、名、食、睡,被这些妄想执著所污染。这种污染的严重性,比环境污染不知道高出多少倍。环境污染,大家警觉到了,要环保;而我们人心的污染怎麽办?佛法就是一切有情众生心地污染的环保师。

我们今天宣扬佛法,就是在做环保工作。在严重的污染环境里面,成佛的方法就是依靠一句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这是讲真话,其余一切经都没有这个力量。从前的人污染比较轻一点,用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确实有一点效果。今天的人,生长在这样严重的污染环境中,一切法门、一切经典都不起作用,唯独这一法门能对治。如果释迦牟尼佛今天出现在世间,我相信他所有的经都不讲,只讲念佛法门,讲别的经没用处。诸位要深深体会!别的法门是对从前人说的,对污染轻的人说的。我们今天在严重污染之下,还去学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浪费精神,浪费时间。希望大家痛定思痛,真正把这环境认识清楚,我们才能在佛法里得到真实的利益。

这是说明怎麽成佛的,把成佛的法门贡献给我们。我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即身就成佛。所以,他就将这『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传授给我们了。我们是作恶至极的众生。

净土法门是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彻底明了。九法界包括等觉菩萨在内。等觉菩萨要是没有佛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我们今天能说、能听,都是三宝威神力的加持。这是引用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的一段开示。这一段开示明白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用什麽方法修成佛道的。他是念佛才成佛的,正符合《观经》所讲的「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仅仅释迦牟尼佛如是,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成佛,无不是依念佛法门,所以千万不要把这法门看轻了。实在讲,它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佛果上的境界,只有佛才能究竟明了,绝对不是九界凡夫所能了知的。依自己的能力,不能成佛果。我们能信,能理解,是过去无量劫来累积的善根、福德,才能蒙佛力加持。得佛力加持,我们才能信,才能解,才肯发愿求生。

上次我讲的跟这次讲的不一样,这次能把味道讲出来。上次讲不出来,不是我保留,是我未参透,今天才发现。所以,你们愈是后来听讲的,福报愈大。听过前次讲的,今天他不再来听,是福报小,只能听浅说,深一层的义理,他就没有福来听。

又曰:「举此体(指法界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也。

「体」就是阿弥陀佛之体,也就是法界。「阿弥陀佛」翻成中文,「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意思是「无量觉」。无量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用今天的术语来讲,时间、空间,时空里的一切万物无量无边。用一个名号作代表无量觉体,没有一样他不是正确圆满的理解,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含义,所以这名号就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法藏比丘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用这名号,西方极乐世界也用这名号。所以『弥陀身土』都用这「阿弥陀佛」名号。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可见得名实相符。名是实之名,就是我们自家的真如本性,所以古德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就在我们心性之中,是我们自心变现之物。若是自心变现,现在要想求生,那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常听说,世间法求人最难。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求人,是求自己。原来弥陀是自性弥陀,净土是唯心净土。见阿弥陀佛证西方净土,要从自性中求。这是把原理说出来了。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这一句话说得好,也非常重要。

《华严》、《法华》在大乘法里,是为大家公认的一乘圆教圆满法门。可是跟《无量寿经》比较,这两部经比《无量寿经》还要差一等,差在没有《无量寿经》讲得圆满。因为《无量寿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法华》、《华严》不及它。《华严》、《法华》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前,别教地前的菩萨都没有分。这一比较,《无量寿经》比那两种还要圆满,所以称作「称性极谈」,也是登峰造极之意。

五、《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截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

这是《观无量寿佛经》讲净宗的原理。净宗修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什麽是「佛」?「心」是佛。所以禅家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跟「性」是同一个意思。「性」是本性,是从体上讲的;「心」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当然就有作用。体不变,体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现在迷失了本体,迷失了自性;虽然迷,它还是起作用。这能起作用的,我们还称它作「心」。虽然是「心」,心上面要加个「妄」字。「妄心」就是迷失本性所起作用的名称。「妄心」也称为无明。「明」是明了;「无明」是不明了。对於自己,对於环境,对於宇宙人生都不明了。本来是明了的,现在不明了了。

所以佛教我们修行要修明心,使不明的心恢复光明。「心」只要不迷,便恢复光明,心本是净。把本性比喻作水,把不明的心比喻作波浪。水若是起波浪,波浪虽然还是水,但它观照的作用失掉了,就不明了了。现在要怎样修?要把这水静下来,让它恢复到平静。水在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为什麽会失掉了本性?因为心动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波浪,波动使一真法界变化为十法界依正现象。

佛讲「十法界」。除佛法界外的九法界,其差别就在妄心振动的幅度大小不一样。九法界里地位愈高的,振动的幅度愈小。像菩萨,菩萨心还是动的,但是动的幅度很小,微微的浪花,还算是平静的。愈往下层,心的妄动愈来愈严重。三恶道众生的妄心是大风大浪,所以迷惑颠倒,完全迷失自性的真相。

由此可知,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道、门径。方法、门径尽管不同,修学的目的却相同,都是修「定」。念佛人就是修「一心不乱」;不是修别的,绝对不是修得见神、见鬼、见菩萨、见阿弥陀佛、见莲花。若是修到见什麽,就是你的心在妄动,这不是好现象,是错误的。我们修的是一心不乱,修的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就是净土,这是关键之所在。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就是清净心性显现出来的。

「佛」是「觉」的意思。通达一切法,称为「佛」。《华严经》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变现,那有不知道的道理。自己造的业果通达明了,即是明心。明心就是见性,因为心就是性。现在我们的心不明了,所以性颠倒了。其实佛法里的这一句,跟儒家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相同的。

「德」就是本性,就是真理,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是光明的,现在再加上一个「明」,这个「明」是动词。「明德」之上何必要再加一个明?可见现在不明了,不明就要使它恢复光明,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孔夫子与释迦牟尼佛的见解相同。佛经说得详细,而儒家的经典文字少,说得简单扼要。

实在讲,《四书》不亚於《大方广佛华严经》。《四书》的确是我们中国国粹的精华。要真正懂得《四书》的意思,一定要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四书》的注解。《四书》里有理论,有方法。《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和《孟子》,就像《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孔夫子说出来了,并且作样子给我们看;孟夫子也作样子给我们看。这道理很相似,很接近的。从这个角度去读《四书》,就非常有味道,趣味无穷。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无非是为一切众生展现大智慧觉者的快乐生活,教人学习。

佛法真正不可思议,让我们晓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心是佛』。每个人都有真心,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虽然有妄心,妄心是依真心起的,没有真,那来的妄。好像我们人,人身是真的,影子是妄的。影子是依人身而有的,离开人身那来的影子?离真没有妄,妄依真起。要把真、妄确实搞明白,就不迷了。不迷就明心,就成佛了。这是从理上说的,人人本来就具有的,无有差别。九界众生跟佛没有差别。

上面说的是「性德」,下面这句讲「修德」。要紧的是修德,『是心作佛』这句重要。我们要想成佛,这一念就作佛。有人求人间的富贵;求家人的平安;或者求来生升天,他没有想到要求作佛。向往升天,天界不究竟,并不圆满。天上福报比人间大一点,寿命长一点而已。欲界天也有生、老、病、死,所以不究竟。纵然生到无色界天,死了之后还要轮回。我们把这些现象搞清楚,搞明白了,为什麽不发心去作佛?若以为作佛太难,佛太高了,怕作不成佛,认为自己这一生业障深重,罪业无边,怎麽能成得了佛;其实这些想法、看法都错了。你只看到现象的片面,没有看到整体。如果你看到整体,就不会怀疑。

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就在我们的现前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事实。所以,我们的心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萨就是作菩萨;念罗汉就是作罗汉;念天,将来能够升天;念贪、瞋、痴就堕三恶道。贪心堕饿鬼道,瞋恚心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愚痴就是是非、邪正搞不清楚。是非颠倒,邪正不分,就堕畜生道。这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了,我们要想作佛,作佛是怎麽作法?刚才说了,你就「老实念佛」,必定作佛。所以人的心理、观念很重要,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看看上了年纪的人,身体不好,常常生病。为什麽那麽多病,病都治不好?因为他一天到晚想病,他就作病人。自己想病,这病怎麽能好!所以我劝同修们,心只要念念想佛,不要想病,病就没有了。即使真的有病,病也会没有了。为什麽?你不想它,它就没有了。可见一切法真的是由心想生。

我过去在讲席中曾经告诉诸位,身体是一部机器,无数的细胞就是组合的零件。什麽力量在控制它,组合它,就是「念头」。我们常常想病,它就组合成病,那就生病,就受病苦。若念念想作佛,它的组织就不离佛,就会改变体质。这种改变不是因为进补吃药,吃药改变不了,而是在观念上改变,念头上改变。不在饮食,不在医药,是在念头上、心理上改变,你的体质也就自然改变了。一个健康的人为什麽天天想病?这是愚痴!

我们要作佛,就要想佛,常常想佛,念念想佛。自心念佛,即是如来正觉。这「如来」不是别的佛,是自己。经上凡是讲到「如来」,都是说的自性。『如来果觉』就是自性觉。我们能念自心,心心想见佛,心心想成佛,就是自性觉,就是本来成佛,即是『是心是佛』。

念佛法门不可思议,无比的殊胜。教你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即是『是心作佛』。在修行里是真正第一。成佛,并不是成别的佛,是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经上讲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课诵本里常念「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十方世界中,阿弥陀第一」。我们现在成佛,要成第一的阿弥陀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你本来是佛,本来具足自性觉,现在又念佛,想阿弥陀佛,就是现在又作佛。如是修持那有不成佛之理。

我们见面常常都会问:「你今天做什麽?」有没有人回答,「我今天在作佛」。这很重要,你今天作佛,天天作佛,怎麽不成佛?当然成佛。所以,千万不要把宝贵的光阴去打妄想。打妄想是造六道轮回的业因,就是造无边的罪业。同样是这个心,与其造无边的罪业,不如念念作佛。佛就是把这秘密的法门教给我们,传授给我们。你若学密宗,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的密咒。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念这咒就成佛。

念密宗里的那些咒,你未必能成佛,念得不如法,会变成魔。念阿弥陀佛决定成佛。念阿弥陀佛,『当下即佛』。念佛的时候,当下就是佛。念念相应,你的心、愿、行只要与佛相似,就相应了。心是佛心,愿是佛愿,行是佛行,这是相应。如果不相应,口里念阿弥陀佛,心与阿弥陀佛不一样,愿也不一样,行为也不一样,这是不相应。若不相应,虽念不能成佛,所以古德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的本心,阿弥陀佛的本行。这些在那里?全在这部《无量寿经》里。这一部《无量寿经》要是念熟了,你都能理解,你的心、愿、行就与阿弥陀佛相应。那个时候念这句佛号,跟普通人念的就不一样,是念念相应。所以,本经不可不读,不读不相应!

也许有同修要问,「我们在《往生传》里看到许多老公公、老太太,一生只念这句阿弥陀佛,往生时瑞相很好。他们没念过《无量寿经》,怎麽能往生?怎麽能成佛?」说老实话,那些老公公、老太太是上上根人,我们比不上。人家心地清净不打妄想,一天到晚就一句阿弥陀佛,净念相继。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就比不上人家。如果你这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什麽妄念都没有,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可以不念经。如果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本经是非念不可!这不能不知道。

夏莲居居士是菩萨再来,应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把《无量寿经》重新整理会集,成为一部新的经本,普度末法众生。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可以说是非常深厚。在这本子流通还不到五十年,我们就可以人手一册,就能依照这本经来修行,这是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因为这法门『直截了当,方便究竟』,比《华严》、《法华》还要直捷。《华严》后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拐弯才去的。我们不必经过那条路就到达了。这方法确实非常「方便」,一句阿弥陀佛随时随处都可念,不受任何限制,没有任何障碍。人人能修,人人能学,人人能成就,这是「究竟」。

『奇特殊胜,不可思议』。八万四千法门里,这确实是最特别殊胜的一个法门,任何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

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

佛陀当年在世,专门介绍弥陀净土的有三部经,称为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佛经》。后来的大德把《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和《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三经后面,合称为净土五经。现在我们看到的净土诸经,是五经一论。一论就是《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专说修持弥陀净土。

在这些经论中,唯独《无量寿经》介绍西方世界最为详细,最为圆满。所以说『此经备摄圆妙』。「圆」是圆满;「妙」是赞叹。无论在言论、方法、境界,都达到了究竟圆满;而且经文不多,真是妙!这一句是纲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菩提」译成中文是「觉」。「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什麽样的心才觉悟?真正认识清楚这个世界生死轮回可怕,这心就觉悟了。真正发心想要超越六道轮回,求不生不死,这心是觉悟了。如果再能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心是大觉,是无上觉,是究竟觉。这就是发菩提心。

发无上菩提心,就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若是心不觉,就是迷。迷在那里?迷在六道,迷在生死,因为他没有超越三界的念头。我们称阿罗汉为「正觉」,因为他发愿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我们想求升天,这也是觉,但不正,因为升天尚没有离开六道。天道只比人道好一些,寿命长一点,死了以后还是堕落,还要轮回,所以虽觉不正。出三界才称「正觉」,明心见性才是「正等正觉」。

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称作「无上正等正觉」。若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践无上正等正觉。你真有这心愿,老实念佛,人家问你:「今天干什麽?」你说:「今天在作无上正等正觉。」作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作佛。今天没有作别的,今天在作佛,天天都在作佛,这还得了!

『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是修持重要的原则。怎麽作佛?要专念。专念这部《无量寿经》,专持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不念经的时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就念经。二六时中,净念相继,就成功了。这就是作佛。如果我们不念佛,不念经,就会打妄想,妄想就是造六道轮回之因。贪心起来了,就作饿鬼。人死了以后,堕入六道,不见得都到鬼道去,为什麽常常讲人死作鬼?这话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你们想想看,在贪、瞋、痴的念头里,就是贪心最重。若贪心重,贪心引导你沦落到饿鬼道;瞋恚心重,就到地狱道。毕竟是贪心重的人比较多,沦入饿鬼道的人自然就多了。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一向专念」。现在的世间是乱世,欲出离乱世,最宝贵的是光阴。要把这宝贵的光阴做正经事;正经事就是念佛,就是作佛。不要把宝贵的光阴浪费掉,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

念佛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的目的是修清净心,心一有夹杂,就不清净了。念经,专念一部;发心讲经,也专讲一部。如果你发心专讲《阿弥陀经》,一生就讲这一部,不讲第二部。能讲到三百遍、四百遍,后人看到你,一定合掌称你「阿弥陀佛」,你等於是阿弥陀佛再来。要是什麽经都讲,就什麽都不是,这样很难成就。诸佛讲经是为教化众生。教育是师道。老师把自己走错的路告诉后人,使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教学。今天我把过去走过的错路告诉你们,你们不相信,还要照我的错路去走,真是冤枉!

我走的什麽错路?就是当初没有专习一经,专讲一经。如果我专门讲《无量寿经》,或者专讲《阿弥陀经》,我今年讲经已经三十一年了。三十一年不中断的话,今天走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大家必定称我「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年轻的时候无知,好高骛远,虽然有老师指导,但不相信,现在才真正觉悟。觉悟之后,我什麽经都不讲了,人家来请我讲,我说:「谢谢,不会讲。」人家说:「你从前讲过了。」从前我真是胆大妄为,胡说八道,现在不敢讲了。现在我只讲三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无量寿经》合起来是整部的经典。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经中多次讲到普贤道、普贤行。所以,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这的确是很有慧眼,很有道理。我们用这三经求生净土,就决定有把握,决定靠得住。不可以贪多,贪多会坏事。大家要记住「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就行了。

『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为什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就有把握往生,而且决定往生,一点都不怀疑。凭什麽?就凭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十念都必定生,何况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是往生的依据,一点都不要怀疑。经中明白开示三辈往生之因。净土有上、中、下三辈,《观经》里把它开为九品。九品就是三辈的展开,三辈是九品的归纳,意思完全相同。文字虽有详略之别,但义理完全相同。这义理在《无量寿经》里讲得相当详细。『深明三辈往生之因』,讲到经文,我们还要详细讨论。

『广摄九界圣凡之众』,「广」是普遍,普遍摄受九法界。九法界里的菩萨、缘觉、声闻是圣人;六道是凡夫。所以,念佛法门所度化的对象是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比《华严》、《法华》广大得多,是《华严》、《法华》之所不及。

『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持名念佛的方法「直指往生归元」。「归元」就是见性成佛。念佛法门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证无上正等正觉,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归元。不仅在娑婆世界如此,在十方三世,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里,亦复如是。要想究竟归元,只有一条路,念佛法门。一切诸佛成佛,就是走这条路。

现在佛把这条路指授给我们,我们依照这条路走,一生必定成佛。所以,你要依照这路子去修行。你能这样做,十方诸佛对你的修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麽?他们成佛经历无量劫,走了好多冤枉路,吃了好多苦;你真幸运,一下就把成佛之道找到,这一生就成功了。他们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修无量劫才成佛,而我们几天就成佛了,这一生就如愿了。这是令一切菩萨不得不佩服的啊!

诸位同修今天要是肯接受这法门,我也佩服你。我走了三十八年才找到这条路,你怎麽一学佛就把这路子找到了;我比你多走了三十八年冤枉路。若是你能相信,那是你的福报。要是你不肯相信,你走我走过的老路子,走三十八年,未必能有我这成就,未必走得通。若你要走诸佛那条路,你就去念《大藏经》,三大阿僧只劫也未必有成就;这一生没指望了,还不晓得要搞多少次六道轮回。这要知道,千万不能再当面错过这修行的法门。这是「直指往生归元之路」。

『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为什麽称净宗第一经?古德有个比喻,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来作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第一。这不仅是净宗的第一经,也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第一经。我们必须知道!因为它是直截的成佛之道。你要懂得这个事实,才知此经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讲的第一经。所以,受持本经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受持这一部经就等於受持全部《大藏经》。受持这一部经要一个字都不漏。受持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也是受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无量劫所宣说的一切法门。

当今几个人能认识这部经?为什麽摆在面前,却当面错过?因为不识货。真能识货也不简单,中国人讲,「只怕不识货,不怕货比货」。我是比了三十八年才比对出来的,才认识它,这才清楚明了。然后遇到黄念祖居士,他给我作证明,果然是找到了。有一些人总是有点怀疑它是第一经,讲的语气不敢肯定,模棱两可。黄居士给我证明,完全肯定它是第一经。

七、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这部经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净宗为什麽不能普遍的宣扬,原因就是它没有善本,翻译得不圆满。所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清朝彭绍升居士、魏承贯居士,先后都有会集本及节校本。这三家会集的本子,现在我们都收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我们这一代的人福报很大,远超过前人。像李炳南老居士在台湾一生弘扬净土;道源老法师也是一生弘扬净土,这些本子,他们都没有全部见过,因为这些本子很少流通。《大藏经》里只有王龙舒的本子,台湾没有别的单行本流通,找不到!只是听说有,没见过。我们这一代同修有福。每年我到香港弘法,就留意这些本子,找了三年,才把这些本子找齐了;然后把它合印成一册。诸位打开《净土五经读本》,《无量寿经》九种本子全部都在手上。它是自古以来净宗的大德们想不到的,我们今天都到手了,我们的福报超过前人。但是王、彭、魏三家的本子多少都不圆满,不能称为尽善尽美,所以印光大师不取。印光大师对他们的本子有所批评,并不是不应该会集,是他们会集得不完善、不妥当。

莲公老人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於一心,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

这段简单介绍经本的会集人夏莲居老居士。夏老是前清末年的人,曾作官。他的国学基础、佛法的造诣,都为佛门四众弟子所景仰。『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宗」是宗门,「说」是教下。「宗说俱通」就有三藏法师的水平,因为他宗门教下都通达。这是肯定会集这部《无量寿经》的夏莲居居士,也是一位三藏法师。不但「宗说俱通」,而且「圆融显密」,他在密宗里修学也很有成就。

『圆融显密禅净於一心』,这不是普通人,他绝对不是专弘净土,只懂净土,其他的宗都不懂。他是样样都懂,样样都通,是位大通家。我们有缘遇到,很羡慕老居士,发心跟他学习,学禅宗,学教下,再学密宗。好了,你这样学,要走他走过的路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修法,恐怕还走不到一半,这世间的灾难就来了。那时该怎麽轮回,还是怎麽轮回,这就可惜了。你看看他到最后怎麽走的,到最后还是专心念佛往生净土。我们要记取这个教训,他最后是专弘净土,专修净土。

『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万德是什麽?宗说、显密、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原来都在这句佛号之中。大澈大悟,这是大觉,真正彻底觉悟了。自己觉悟之后,发现这是无量法门中的第一法门。找到之后,他绝不自私,从此而后自行化他唯此一门。

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

他发现《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发现《无量寿经》在一切法宝当中是第一无上的法宝。但惜此经至今没有善本,这才发心重行会集。

『乃继前贤』。前贤就是指王龙舒、彭绍升、魏承贯,他们都有会集本及节校本传世。

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

这段是说明夏老居士会集的经过。我们看这本经书薄薄的,分量不多,岂知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闭关三年,把一切事情都放下,夜以继日专心会集。把五种原译本,重新做一番校正比对;重新编辑,编成一个最完备的本子。所以,这个本子就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是最圆满的本子。经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他没有改动一个字。

印光大师过去批评王、魏二家的会集本,因为会集者把原文改变了。他们改的没有问题,因为他们对佛法、世法都通达,改得反而比原文更好。但是印光法师说,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可以的。因为既然是会集,而不是翻译,一定要忠於原本。虽然你改的没有问题,怕的是开启后人任意改经之端。他若是看不懂,也随便改一改,张三改几句,李四改几个字,经本传到后世就愈传愈讹,经的内容就全错了。因此,印光大师对於王、魏二种会集本有严厉的批评。夏莲居知道前人会集之病,决定要忠实於原译本,一个字也没有改动。

『净坛结界』。净坛是用密法加持。『冥心孤诣』,也就是说一心、专心,一心一意来做这件工作。三年当中,念念就是想把五种原译本会集成一个完善的本子。

『稿经十易方庆经成』。会集的稿本,先后修改了十次,这才算是定本。完稿是在民国二十一年。定本流通是在民国二十五年。读原本的序文,此经是二十五年才开始流通的。

蒙慧明老和尚印证,慈舟专讲於济南,并亲为科判。

慧明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这位老和尚也是显密圆融,宗说俱通,是很难得的一位善知识。在台湾,《慧明法师开示录》这本小册子流通很广。黄念祖的《无量寿经》注解前面有一张照片,就是慧明老和尚给夏莲居居士印证的,两人站在佛像面前,手上拿著经书会集本。

『慈舟专讲於济南,并亲为科判』。慈舟法师是民国初年一位杰出的法师。在台湾的忏云法师是慈舟法师的学生;已经往生的道源老和尚也是慈舟法师的学生。慈舟法师曾经在济南开讲《无量寿经》,就是采用夏老的会集本,而且还有科判。我前年到北京访问,黄老居士将此科判赠予,喜慰无量,即将慈老科判附在经本后面流通。因为本省佛教界,道源老和尚跟忏云法师都是受人尊敬的,此科判是这两位法师的老师做的,对於在本省流通《无量寿经》,决定能启发大众的信心。

梅公於中广播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

梅公是梅光羲居士。梅居士是台中李炳南居士的老师。黄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老居士是黄念祖的舅父,真是家学渊源。黄念祖居士又是夏莲居居士的学生,亲近夏老二十年,是夏老的传法弟子。梅光羲居士曾经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此经,称赞这个本子『为最善之本』。

且在序文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於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

序文在本经前面,是梅老居士写的。他在序文里赞叹:『精当明确,凿然有据』,称赞本经是纯而不杂。自然是夏老的选择、编辑得非常恰当,明白确实,字字句句都有根据。这样的会集,印光大师就会喝采,不会责备了。这是会集者良好的态度。

『艰涩沉晦』。古译里确实有很多比较难懂的地方,读不顺口,意思也搞不清楚。他在会集的时候使之明朗。

『繁复冗蔓,归於简洁』。就在五种原译本里,采取意思很清楚、很明白、很圆满的经文。

『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阙」就是有的本子上有,有的本子上没有,他都能将文义会集,抄在一起补足圆满。

『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这是赞叹到极处。夏居士将这五种原译本重新校对,重新整理,重新编排,重新分组(就是分类),再加上四十八品的品题。编得非常有体系,而且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的确是花了三年苦心做的。利益众生无量无边!

是此本问世以来,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无量寿经》之善本,於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自从这本子印出来流通以后,『讲说赞扬』,依照这本子讲说、赞叹。『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当时就有这现象,现在更普遍。这个本子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我们为大家介绍时,没有一个人不欢喜的,确实像梅居士所说的『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大经」就是《无量寿经》。一般佛教称大经,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净宗称大经,就是指《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之善本,於兹庆现』。此经善本,一直到夏莲居居士的手上才出现。我们现代人有福,对净宗所有障碍都破除了。『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八、本经之殊胜在於契理契机。

佛经称之为契经,就是一定要契理、契机。「理」是真理。现代人讲真理,佛法里讲「真如本性」,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心,一定不可以违背。凡夫用心是妄心;佛菩萨用心是真心。从真心里说出来的话就「契理」,其次要「契机」。「机」是众生的根器,也就是能领会接受的程度。如果佛说的法门,虽然契理,但讲得太深了,我们听不懂,那等於白说,没有利益的。如果我们有相当的程度,佛说得太浅了,我们不需要听,也收不到效果。所以,必须要能适合众生的根器。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为众生所宣说的,每部经都符合这标准。如果不符合,就不是佛法,也就不是佛所说的。既然每部经都合这标准,为什麽说本经最殊胜?这是在於「契理、契机」。

一切经都契理、契机。本经殊胜在契理达到究竟之理。一切经典里,讲契理都比不上这部经。如果讲契机,那就更不如本经。因为本经「三根普被,利钝齐收」,上能契合等觉菩萨,下能契合地狱众生。这的确是一切法门、一切经典所没有的,我们从这一点能认识本经的价值。

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 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

现代人学佛,尤其是年轻人,第一、要求新。旧的、老的都不要学,一切要学新。第二、要求变。第三、要求快。这是现代社会潮流,不能说他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人都追求「新、变、快」。要怎样才真正达到最新、巧变、最快?诸位要记住,这三种求法决定离不开「戒、定、慧」。如果离开戒、定、慧,便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是什麽?

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好,「末法时期(就是指现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就是魔子魔孙。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去见世尊,告诉世尊,「我要破坏你的佛法」。因为佛法要度众生出三界,魔王最不愿意看到众生超越三界,这是他最不喜欢的事。魔王说,「我要破坏佛法」。佛就告诉他说,「佛法是正法,正法是没有任何势力可以破坏的」。魔王说,「等到末法时候,你的法缘衰了,我就派我的魔子魔孙都出家,都剃了头,披了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一句话也不说,流眼泪了。所以我们要记住,要警惕。

因此,在今天须知不一定穿上袈裟,剃了头,就能代表正法。有些居士学的是正法,而有一些出家人是学更新于:10个月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