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2023-12-30 18:31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今天是农历年刚过,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见面,先跟诸位拜个晚年,愿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这次讲经因为各种因缘,只有七天的时间,我考虑给大家讲能应时应机的经,想想还是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普门品),因为这个时代多灾多难,我们凡夫遇到灾难,只有求观世音菩萨来救苦,《普门品》是专门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经,道源一再考虑,才决定讲《普门品》。

《普门品》出自《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大经,分七卷、二十八品,一共七万多字,《普门品》是第二十五品。《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最后说的经,是一部纯圆独妙的经。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一个说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释迦牟尼佛成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讲经说法,说的阿含经是小乘经典,在中国《大藏经》里面共有四部,叫「四阿含」,说了十二年之久。「方等八」,方正平等的大乘经,是初入的大乘,天台宗给它取名为通教大乘。通教者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是接小乘的根机。小乘人听了十二年小乘经,初听大乘经,讲得太高深,听不懂,所以先讲比较浅的方等经,讲了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谈」,般若经谈得最久,谈了二十二年之久。「法华涅槃共八年」,最后说的是《法华经》,说了八年,是带着《涅槃经》说的,《涅槃经》只说了一天一夜。「华严最初三七日」,《华严经》是最初说的,说了三七,二十一天。这一句应该摆在第一句,可是天台宗祖师作的偈子,我们不敢改。

由上面的偈颂计算,释迦佛说法应该是五十年,但是因为释迦佛是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那一年不足一个月。而他八十岁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个半月。所以虚年是五十年,实际说法只有四十九年。因此我们知道,《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成了佛,说法四十二年以后才说的。

《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虽然我们不知道八年说《法华经》,是第几年说《普门品》,但是一定是说了二十四品,才说《普门品》,《普门品》说完还有三品。可能八年说《法华经》,已经说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到第四十七、八年才说《普门品》。

释迦佛说法的历程,按现在的学历来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学;方等八年,等于三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谈,等于三年高中;《法华经》说八年,等于四年大学。若按照现在的学历来算,就是到了大学四年级开学,才说《普门品》,说一年大学就毕业了。

为什么要把四十九年说法的过程向诸位详细解释呢?因为大家要了解,《普门品》是释迦佛晚年说的,是纯中之纯、圆中之圆的经典。我们看到《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经文浅显易懂,以为这部经没有什么高深,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这是最圆顿、最高深的一部大乘经。

《法华经》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讲的,着重事相救火灾、救水灾,很好了解。他怎么会救火灾、救水灾呢?你得去看《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他得了十四种无畏,才能救苦救难。那是讲观世音菩萨因位上修行的功夫,大多谈理论,虽然难懂,但是它的义理,反而没有《普门品》来得高深。

讲这一段话,就是先把《普门品》的地位,道理的高深说清楚,好令诸位对《普门品》生起恭敬心,这是最高深的一部经,不是浅显的大乘经。你对《普门品》起恭敬心,虔诚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得到迅速的感应。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五字是经题,「妙法莲华」是别题,别题者,别在此经,其他的经不叫妙法莲华,譬如《阿弥陀经》、《金刚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一切经,《阿弥陀经》叫经,《金刚经》也叫经。

先讲别题,佛说的经很多,但不出七种立题,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七种立题里面的资料,只有人、法、喻三种,单种取名有三种,叫做单三。重复取名有三种,叫做复三。人、法、喻三种具足有一种,叫做具足一。

何谓单三?举个例子:我们常念的《佛说阿弥陀经》,能说的释迦佛,所说的阿弥陀,都是究竟觉悟的人,叫单人立题。比如我们诵《梵网经》,梵网是譬喻,叫单喻立题。《涅槃经》,涅槃是法,叫单法立题。

何谓复三?就是两种资料重复起来,第一种人喻立题:比方《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人,他说法像狮子吼,是譬喻。第二种法喻立题:比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譬喻。第三种人法立题:比方《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

何谓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种资料具足,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譬喻,是人、法、喻三种合起来。

《妙法莲华经》属于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妙法」,不可思议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议。我们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心思;我们凡夫的语言说不到,叫不可言议。佛经上所说的「法」字,等于万物的「物」,但是比物来得宽广,物单指一张桌子、凳子。法则包括事法、理法。事法,世间的凡夫法,森罗万象。理法,出世间的圣人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议的心法,佛教讲的心有四种:

一、肉团心:就是五脏中的心脏,佛教讲真心、妄心,不讲肉团心,因为肉团心属于身体的一部份,没有灵知灵觉,只是一个肉团而已。

二、缘虑心:攀缘思虑,想来想去,就是有思虑、有思想的心,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六识。

三、集起心:「集」是会集、集聚。「起」是生起、发起。集诸种子起现行,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八识。第八识能够收集一切种子,由种子再发起现行,叫做集起心。

简单说,心有两种:缘虑心、集起心,详细分有八个识,佛经上讲的妄想心,包括缘虑心和集起心,也就是第六识、第八识,合起来叫做妄想心,简单说,叫妄心。

四、真心:也叫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我们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里?叫不可思。佛说的真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可是我们解释不到,叫不可议。「妙法」是心法妙,心法是真心,不可思议,所以叫妙法。现在讲妙法,就是讲你、我、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样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谓四圣六凡。凡夫六种,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们心里,叫做心具足六凡。圣人有四种,小乘两种:声闻、缘觉,大乘两种:菩萨、佛,这四种圣人也在我们心里。我们一个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种圣人之法,不可思议,所以妙。

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在理性上讲,都是心造出来的。地狱是从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无恶不作,越做越恶,造了恶业,得了恶果,就到地狱道受报;轻一点,到饿鬼道受报;再轻一点,到畜生道受报,都是因为你造了恶法,造出来三种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也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修十种善法,上天堂受报,跟外道不同,外道说天国是上帝造的,佛教说是我们的心造的。你造十种善法,造出个天堂来,可享受善的果报。你虽然修善法,但是不断瞋恨,喜欢发脾气,就到阿修罗道受报。如果你是佛弟子,守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不造杀、盗、淫、妄的恶业,将来都到人道受报。六道都是我们的心造的,简单说:「心造天堂,心造地狱。」天堂是我们的心造的,地狱也是我们的心造的,所以叫妙法。

再讲心造四圣,三界以内的众生都在受苦,不但在三恶道受苦,在人间也在受苦,生到天上也得受苦。二乘人声闻、缘觉,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他们认为三界有六道轮回,受苦无穷,生死是冤家对头,所以一定要修行用功,超出三界,了脱生死。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于是发慈悲心,修六度万行,功德修圆满就成佛。所谓:「心造小乘,心造大乘。」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种圣人,都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

心法是妙法,对我们有什么利益?佛说的妙法是利益众生,而且能够成佛,我们有一个可以成佛的心,为什么不去成佛呢?你能一念相信,就修六度万行,修得功德圆满,不就成佛吗?这就是认清楚自己有成佛的心,要是没有讲到心法之妙,你信了佛,皈依三宝,天天烧香、拜佛,以为佛在佛殿里,你把佛法当成外道法,心外求道。佛法者,心法也,知道佛在我心里,你学到佛法了。你了解妙法,就是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真心,就回光返照,你不要认为妙法是在你的心外,不要以为佛在你的心外。你体认到:佛在我心里,妙法就是我自己的心,那你成佛有份了。

我们每天晚上做晚课放蒙山,先念《华严经》的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接着就念破地狱真言、普召请真言,打开地狱,把地狱的众生都召请来,诵三昧耶戒真言、变食真言,请他们吃甘露法食,把他们超度离苦得乐,皆共成佛道。

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以前造的恶业太重才堕地狱,地狱打得开吗?一切唯心造,怎么打不开?我有本事打开地狱。第二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业障太重,我能度得了吗?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怎么度不了?所以要先作观想:「若人欲了知」,假若你这个人,想要明了知道。「三世一切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一切诸佛。「应观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也叫做佛性。「一切唯心造」,三世诸佛都是我的心造出来的,心能够造三世诸佛,不能够破地狱,度地狱的众生吗?一定可以的,因为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三世诸佛是我们的心造的,我为什么不造个佛,要造个凡夫出来,不是愚痴颠倒吗?

明白我们人人有个不可思议的真心,可以成佛的妙法,所以我们要自尊自重,我们在座听佛法的人,大家都有信仰心,听到哪里,信到哪里,可是不相信的人,你向他说还是不相信,他说佛法谈来谈去都是空话,对于社会国家有什么利益?他如果问你这个问题,你怎样答复呢?人人不要做坏事,社会就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就富强。人人相信自己有个真心,能够成佛,自尊自重,还会做坏事吗?成佛,不是成阿罗汉,还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像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苦难,人人都去帮他人的忙,就不会害人,社会安定,国家就富强,佛法怎么没有用?因为他不了解佛法是安定社会,利益国家的力量。拿事实证明:譬如志莲精舍现在讲经,警察不会来过问。又比如一个传戒的法会,每天打斋供众有一千多人,警察也不会过问,因为他们知道佛教在传戒,不会有问题。

「妙法」,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法,成佛的妙法,妙法二字讲好,再讲「莲华」二字,世间的花千差万别,各色各样,大概分三种:一、开花不结果,二、先开花后结果,三、花果同时。第一种开花不结果,只开花,花谢就没有了,没有结果。这是比喻外道,外道不是不修行,修行结果证不了圣果,好像世间的花,开花不结果。第二种先开花后结果,就是先修因后证果,等于人乘法、天乘法、二乘法。第三种花果同时,如莲花不开则已,一开里面有一个莲蓬果,中间有莲子,就是《妙法莲华经》的「妙法」,它是因果同时。

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成佛,众生的心不可思议。众生心也不可思议,因为众生心里具有佛性,你只要明白即因即果,是心是佛,当下成佛。这个道理难懂,你看莲花就好懂,用莲花来譬喻妙法,来譬喻众生的心。莲花是从莲藕上生出来,莲藕在淤泥里面。单有淤泥,没有水,生不出来莲花,要有淤泥、水,才生出来莲花。但是莲花是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之上,它不但不沾淤泥,连水都不沾,太不可思议了。

佛教讲的妙法,是超出空有的中道妙理。但独的中道,叫但中,是天台宗的专有名词。凡夫法是有法,有善有恶,有因有果,有事有理。二乘法是空法,要把一切法都空掉。大乘的佛法,讲的是中道,讲的是超空超有,超过凡夫法,而且超过二乘法。用莲花来譬喻,淤泥比喻凡夫法的有法,水比喻二乘法的空法。莲花不但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超空超有,所以是妙法。

但中,还不是妙法;圆中,圆满的中道,才是妙法。它是即空即有,莲花超出水面,离不开水;超出淤泥,离不开淤泥。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回光返照自己的心,我们凡夫就像在淤泥里,淤泥有莲花的种子在里面,就能开出莲花来,莲花一开,里面有莲蓬果。你只要悟到这个道理,立地成佛,叫做圆满的中道。

以上讲的是理,事实上,要想成佛,你得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得度众生,众生在哪里?众生是凡夫,都在淤泥里。你天天就在淤泥里面度众生,你要是害怕淤泥染污了你,就落入二乘圣人,不是大乘圣人,那个法不妙。在淤泥里度众生,你自己不会染污,而且度来度去,你自己成了佛。因为你用六度法门度众生,劝导众生行布施,你自己也行布施,功德圆满,不成佛吗?你劝众生持戒,自己也持戒,一切恶不做,一切善奉行,因圆果满,不成佛吗?所以你在淤泥里面跟众生打滚,滚来滚去,自己滚到水面,开了一朵莲花,这个法不可思议,叫做妙法。

「妙法」就是我们众生的心,众生的心是妄想心,但是妄想心没有本体自性,你把妄想心透过,本体自性就是真心,真心与佛无二无别,我们的心就是佛。众生的心,怎么叫做妙法呢?「是心是佛,心佛不二。」是心是佛,没有二法。心佛不二,就是平等无差别之义。我们众生的心,跟佛的心平等,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我们凡夫份上,真心虽然流转生死,它没有减少。圣人,就是指佛,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烦恼断尽,无明破尽,证得真心,还是众生的那个心,一点儿也没增加。不增不减,平等没有差别,所以叫做妙法。

莲华是譬喻妙法,是即因即果,因果同时的花,它不开花则已,开花里面就有一个莲蓬果。花是因,莲蓬里的莲子是果,莲花之因,就是莲蓬的果。这是譬喻众生的心法,你闻到大乘佛法,相信自己有个真心,从今天起发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将来一定成佛。成了佛,证得的还是最初发的菩提心,道理跟莲花一样,所以用莲华来譬喻妙法,叫做妙法莲华。

「妙法莲华」,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法喻并举,这是别题。「经」字是通题,具足贯、摄、常、法四字,贯是贯穿诸佛的义理,摄是摄化众生的根机。常是三世不易,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个道理。法是十方皆准,此世界、他世界,共同作标准。梵语修多罗,翻成中国话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略称为经,是一切经的通题。《妙法莲华经》里面讲的是上契诸佛之理,诸佛之理太高深,我们众生怎么够得上呢?如果众生够不上,这部经不会流通在世间。下契众生之机,跟我们众生的根机也是相合的,所以叫做契经,合起来名为《妙法莲华经》,这是总题,以上把总题讲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这一品的品题。先讲「观世音菩萨」,「菩萨」二字是通名,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都叫菩萨,比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是别名,这一尊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观」是能观之智,「世」是世间的众生,「音」是世间众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音声。观世音菩萨以大智慧,观察到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的音声,所以叫做「观世音」。

《普门品》由无尽意菩萨当机来请问:这一位菩萨为什么德号叫做观世音?释迦牟尼佛亲自解释:因为他能够观察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能令众生解脱苦难,这是按他的果位上的功德解释。《楞严经》解释观世音的名号,是按他因位上的行门解释,观世音菩萨能够观察到,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立刻就得到解脱。他为什么会有这果位上的功德呢?因为因位上他证得耳根圆通,才能够救度众生的苦难。世间的音声,是用耳闻,他应该叫做闻世音,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观是由菩萨的心启发出来智慧,用智慧来观察。为什么不说他耳根闻到呢?因为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一根得圆通,六根都得解脱,可以互用。所以他用智慧观察,也就是用耳根去闻音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功夫,怎么证得呢?「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一时就得到耳根圆通。我们众生的耳朵,闻到外面的音声,是跟着音声奔驰,我们众生的苦恼就是六识,依着六根,攀缘六尘,被六尘所转。单讲耳根,听见好的音声,就动贪爱心;听见不好的音声,就动瞋恨心;听见不好不坏的平常音声,就动愚痴心。你随着音声起贪、瞋、痴,造了业受报,流转生死,无穷无尽。《楞严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的心能转物,就是如来;要是物转了你的心,就是凡夫。我们不能转物,常被物转,音声也是物的一种,常常被音声所转动。观世音菩萨用功,反观、反闻,闻他的自性。

我们为什么会听到音声呢?用功就从这里下手。依佛经上讲,耳朵不能听音声,只是听音声的一个帮助,叫浮尘根,浮是不坚固,尘是色尘,根是耳根,它是不坚固的色尘之根。浮尘根里面还有一个净色根,它很清净,但还是色尘之一。无论浮尘根、净色根,都属于色法,不能闻。还有个耳识,属于五识之一,只能缘现量境,不能分别。能分别的,是与耳识同时起的第六识,叫同时意识,由同时意识起分别,分别好听或不好听。还有个第七识,给第六识做根,第七识执着第八识为我,连第八识也没有本体自性,那么究竟谁能闻音声呢?是我的本体自性,追到根啦!

「反闻闻自性」,不要顺着声音之尘来闻,反过来,闻自己的自性。「入流」,入了能闻自性之流,入了真心之流。「亡所」,把所闻的声尘空掉。这个时候,外面好听的声音空了,不好听的声音也空了,完全闻到自己的本性上。按《楞严经》的功夫有次第,「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闻而思,由思而修,入了定,豁然贯通,才证到耳根圆通。

反闻闻自性,是依着《楞严经》的注解解释的,圆瑛老法师对《楞严经》下过苦功,他注的《楞严经讲义》,在台湾有流通,道源在大陆曾亲近过他老人家,我向他请开示:反闻闻自性,要从哪里下手呢?他给我开示:你用禅宗参话头的功夫,就是下手处。禅宗参话头,什么境界现前,你就问:「能知道境界的是谁?」你听到外面的声音,无论好听、不好听,这是你所闻的声音,你提起来一个话头:「能闻声音的是谁?」你要是得利,只有一个话头现前,外面的声音听不见了,很容易用这个功夫得利益,你们参过禅的,或者没有参过的,都可以试验试验。

观世音菩萨得了耳根圆通,忽然间得了两种殊胜的功德:「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于是再展开十四种无畏,能够现出来三十二应身,普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才有《普门品》果位上的功德。

讲到这里,就知道他的德号为什么不叫闻世音?因为不是用耳根来闻,观世音得了耳根圆通,启发出来自己本具的大智慧,六根互通互用,是用智慧来观察。如果用耳根来观察,听到无量众生一起念他的名号,他分别不来。大智慧不要分别,任运自然都听得清清楚楚,是用智慧来观察世界的音声,所以叫观世音。

别名「观世音」解释好了,再讲通名「菩萨」二字,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翻成觉,「萨埵」翻成有情,叫觉有情。这个菩萨是上求佛的觉道,下化一切有情的人。他是佛的大乘弟子,因为还没成佛,还要上求佛的觉道。小乘弟子只能自利,不能利人,大乘弟子要救度一切有情,所以叫下化有情。

菩萨有五十一个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等觉,五十一个位都叫菩萨,第五十二个位叫妙觉位,就是佛。前面五十一个都叫因位,第五十二个妙觉位是果位。观世音菩萨是第五十一个位的菩萨,除了佛,就属他最高了,叫做等觉菩萨。等觉者,与妙觉只差一等,还没有成佛就是了。

但是观世音菩萨,跟其他的等觉菩萨不同,他已经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因为要度众生,倒驾慈航,果后行因,现菩萨身。按他的本位是正法明如来,按他的迹门是菩萨。这位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隬陀佛,我们供养的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宏扬净土法门的一位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剎不现身,剎,就是世界,没有哪个世界不现身,但是为什么对娑婆世界特别缘深,现身现得多呢?一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师徒因缘,观世音菩萨成了佛,当时释迦牟尼还没成佛,亲近正法明如来,当苦行弟子,挑水、砍柴、扫地、擦桌子,做这些苦行。等到释迦牟尼成佛,观世音菩萨要辅佐释迦牟尼佛,救度众生的苦难,所以到娑婆世界来。释迦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因为要令众生信仰之心一致,除了一尊佛,其他都叫菩萨,所以他在释迦佛的座下示现作弟子,称为观世音菩萨。我举个互相做师徒的例证:比如道源在这里讲经,法座上不能同时坐两位法师,我也讲,你也讲,听众怎么听经呢?听众只能听一位法师讲,你会讲经,先坐在底下听,就算我的弟子;等到你上来讲经,我坐在下面听,我就是你的弟子,这就是互为师徒。

娑婆世界,梵语娑婆,翻成中国话叫堪忍,堪能忍苦的世界,在十方世界中娑婆世界最苦,但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特殊的性格,堪能忍受痛苦,不愿意出去!难调难伏,难教难化,其他的菩萨都不愿意来这个世界行教化,其他的佛也不愿在这里成佛。只有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看见娑婆世界的众生太可怜,天天受苦,还不觉悟,不愿意离开,太愚痴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发愿在娑婆世界成佛,教化这些众生。《阿弥陀经》上的六方诸佛,都出广长舌赞叹释迦牟尼佛,所以观世音菩萨特别来辅佐他,在娑婆世界救度苦难的众生。

刚才讲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最高位叫等觉菩萨,最初位是十信位的初信。初发心发什么心呢?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你一发菩提心,就是初发心菩萨。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这些难调难化的众生;看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接引我们这些苦恼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看到观世音菩萨不辞辛苦来救苦救难,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就得学佛,学菩萨发菩提心。你一发菩提心,你今天就是菩萨,就是成佛的正因。你将来成佛,就从你发菩提心成起。你要是没有发菩提心,你想成佛,像蒸沙做饭。你想蒸饭,用沙来蒸,蒸无量劫还是沙子,因为沙子不是饭的因。你要拿米蒸,很快就蒸成饭,因为米是饭的因。你没有发菩提心,想要成佛,不管怎么修,都是无益苦行,不会成佛。

菩提心怎么发起来呢?你观察众生苦,就发起大悲心,大悲心就是悲能拔苦,是个救苦的心,救苦的心发起来,就是发菩提心。你看《普贤行愿品》有三个次第,先观察众生苦,发大悲心,再由大悲心发菩提心。我们现在就观察众生苦,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真心,为什么不去成佛,天天造业,流转生死,受无量苦呢?这样观察大悲心就生起来。你再观察邪魔外道,他要修行,离苦得乐,但是没有闻到佛的正法,修些无益的苦行,所以你要度这些外道,发了大悲心,就发了菩提心。

你再进一步观察佛教徒,各个道场要是做法会,信徒很多很多,烧香、献果、拜佛,但是没有一个求成佛的,连求二乘,想超出三界、脱出轮回的人都没有,也没有人想求来生来世生天,也没有人想来生来世转为人。就是连人乘法、天乘法都没有,只求现在平安,这样不是可怜吗?不信佛,信了外道就够可怜!现在已经信了佛,佛法五乘法,连一乘都不求,不是太可怜愍了吗?他怎么不求?因为没有人讲佛法给他听,所以我们应该负责宏扬佛法。你的大悲心发起来,你的菩提心就发起来了,上求佛的觉道,去研究大乘法;下化一切有情,发心讲经说法给众生听。这样你就学会观世音菩萨,将来成佛有份。

「观世音菩萨」讲好,再讲「普门」,普是普遍,门是法门,是普遍救度众生的法门。普遍救度众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佛菩萨大慈大悲,但是观世音菩萨偏重于救苦救难,所以叫「大悲观世音菩萨」。不是一个众生、二个众生,乃是无量数众生,都在受苦受难,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要普遍救,所以他的悲心,叫大悲心。

大悲心怎样发起来呢?刚才说过,观众生苦。究竟发大悲心是什么样子呢?举个例证,就是母亲疼爱儿女的心。母亲叫慈母,不叫悲母,慈能与乐,她疼爱儿女,希望儿女得到快乐,有好吃的,就给儿女吃;有好看的衣服,就给儿女穿,她自己可以不吃,可以不穿,这叫慈心。但是如果儿女生病,母亲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急着带儿女去看医生,这叫做悲心,悲能拔苦之心。菩萨看见众生苦,一定要拔除众生的痛苦,就像母亲看见儿女生病,一定要赶快请医生医治一样。但是母亲的悲心,不叫大悲心,大悲心是普遍平等行悲心,拔除一切众生苦。世间母亲的悲心,只拔除自己儿女的痛苦,隔壁邻居的小孩子生病,就不管了,她的悲心不够大。菩萨观察一切众生都是她的儿女,一切众生受了苦,就像母亲要赶快拔除儿女痛苦一样,这个心才广大。因为无量无边众生的苦恼都要拔除,所以叫做大悲。

普遍救度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这个法门就是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立刻就救你的苦难,使你得解脱。无量的众生有苦难,无量的众生得解脱,所以叫做普遍救苦的法门。

「普门」二字讲好,再讲「品」字,品就是经文的一章,《妙法莲华经》有二十八品,就是二十八章,这是第二十五章,叫做第二十五品,这一品专讲观世音菩萨普遍救苦的法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姚秦」是朝代名,中国三国以后就是晋朝,晋朝分西晋、东晋,西晋时全国统一,到东晋就分裂了,晋朝的国都搬到南京。西边的长安另外建立一个国家,叫秦国,因为秦国的皇帝叫苻坚,故称苻秦,苻坚想把东晋灭掉,统一中国。苻坚去灭东晋的时候,带领百万大兵,有上将千员,带甲百万,在安徽合肥打了一仗,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打败了,苻坚跑回长安,被他手下一位大臣姚苌杀了,于是姚苌篡位当了皇帝,为拣别不是苻秦,改叫姚秦。

「三藏法师」,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贯通经律论三藏,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是通名,谁能贯通经、律、论,就称为三藏法师。翻译经典,称三藏法师的很多,中国的高僧玄奘法师,也称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是别名,这位法师本来是中印度人,后来到了龟兹国,由龟兹国把他请到长安翻译佛经,他翻译的经典很多。「译」是翻译,把印度的梵文经典,翻译成中国文字。「鸠摩罗什」翻成中国话叫做童寿,为何取这个名呢?因为他十二岁就大彻大悟,讲经说法,辩才无碍,全印度没有不尊敬他的,童子的年龄而有高寿之德,所以尊称他童寿法师。这一位法师跟中国的佛弟子特别有缘,从唐朝一直到现在,大家都喜欢念他翻译的经。

我们中国大乘佛法有八大宗派,有一派叫律宗,唐朝有位道宣律师,他是律宗的开宗祖师,持戒律很精严,感动天人给他送供养,天人有神通,道宣律师就问天人:翻译经典的法师很多,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念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呢?天人说:他不但翻译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过去七佛的经典都是他当翻译师,他发愿哪一尊佛涅槃之后,经典流通到其他世界去,由他来翻译,他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他的功德特别大,翻译的经典特别好,所以大家都喜欢念他翻译的经。

讲到这里,把《妙法莲华经》的经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品题,「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译题都讲完了,现在开始讲正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尔时」,就是释迦佛把《妙法莲华经》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说完的时候。妙音菩萨是东方世界的菩萨,来参加法华会,释迦佛说完妙音菩萨,再说西方的观世音菩萨。全部《妙法莲华经》的脉络,是先有一位当机者出来替我们请法,第二十五品的当机者是「无尽意菩萨」。菩萨,是一切菩萨的通名。「无尽意」,是这位菩萨的别名。比如现在讲经的都叫法师,法师二字是通名,每一个法师,另外有一个别名。这位菩萨为什么叫做无尽意呢?意,就是心,就是无尽的心。古德作有四句偈,解释这位菩萨为什么叫无尽意:「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号为无尽意。」「世界无边尘扰扰」,虚空无边,世界也无边,都是尘劳扰扰。尘劳扰扰之中,世界是依报,正报是众生。「众生业茫茫」,茫茫,是无量无边的意思。在无量无边世界里面,有无数众生,众生造的业也是无量无边。「爱河无底浪滔滔」,众生造业是因为他有烦恼,三个根本烦恼贪、瞋、痴之中,以贪烦恼、贪爱为生死本,形容众生的爱欲心,像一条大河甚深无底,波浪汹涌得厉害。因为他的爱欲炽盛,造无量无边的业,就在世界受无穷无尽的生死。众生的生死无尽,需要菩萨来度,所以这个菩萨就发无尽的心,要度无尽的众生,所以称为无尽意。

无尽意,就是无尽的心,前面跟诸位讲过,我们要学菩萨发菩提心,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今天就叫菩萨,发了菩提心,就是要救度众生。发菩提心要观众生苦,起大悲心,你因为观察到众生苦,要拔除众生苦,就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什么要上求佛道?为拔除众生苦,为救度这些苦众生。众生无数都在受苦,要把无数的众生度尽,众生无尽,你的菩提心也无尽,尽未来际度下去。发菩提心,要上求佛道,叫第一心。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叫广大心。众生没有度尽,尽未来际度下去,叫长远心、无尽心。

以前讲《普贤行愿品》时,曾跟大家讲过十大愿王,每一条大愿都是无尽心,一者礼敬诸佛,我要礼敬诸佛,尽虚空徧法界,尘尘剎剎,无量无数的佛,我都要礼敬,这叫做广大心。礼敬诸佛,不是为我个人了生死,是为了要度无尽的众生。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面前,先发了菩提心,才去五十三参,每遇见一位善知识,都先请求:弟子善财已经发了菩提心,但不知道怎么行菩萨行,请开示?五十三参就是参学菩萨行,到最后普贤菩萨归纳起来,叫他发十条大愿。他发了菩提心,还要发无尽心,礼敬诸佛无尽,称赞如来也是无尽。

每一条大愿都有一段结词,「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虚空界尽,虚空没有了,我的礼敬乃尽。众生界尽,虚空里面没有众生了,我的礼敬才尽。众生业尽,众生不造业了,我的礼敬才尽。众生因为起烦恼才造业,众生的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我是为众生礼敬诸佛,就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明知道虚空界不会尽,众生度不尽,众生的业断不尽,烦恼断不尽,我礼敬诸佛永远不尽,明知其不尽,一定要叫他尽,显出菩萨发心的伟大!

「无尽意」是无尽的心,就是真心,《华严经》叫一真法界,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真心无形无相,「横徧十方,竖穷三际。」横着按空间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徧于十方,没有边际。竖着按时间说,穷于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真心的样子。

你发菩提心要度众生,以利他为自利,大乘佛法叫妙法,就妙在这里。你听佛菩萨的开示,叫你发菩提心,就发菩提心;叫你行菩萨道,就行菩萨道;叫你度无量众生,就学着度;叫你尽未来际,就学着尽未来际,就对了,你绝对不会吃亏上当。因为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是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徧法界。但是凡夫众生起了我执、法执,本来没有我,执着有个我;本来没有法,执着有个法,把徧法界的真心,执着到身体里面。我们转人有五、六尺高,横着说,不出一码那么宽,真心徧我们的身体,就这么大。若堕到蚊虫、蚂蚁,身体只有二、三分长,一分宽。把横徧十方,竖穷三际的真心,挤到蚂蚁身上,就一、二分那么大。众生的我执,真可怜!自己害自己。

这一执着,众生在迷,没有闻到佛法,不晓得真心,堕到畜生道愚痴苦,你跟蚂蚁讲,它怎么听得懂呢?幸好我们是人,还能听得懂有个真心,但是无始劫来执着我,执着惯了,以为我的身体以外,就不是我,其实我们的真心,横徧十方,十方无数世界,在我心内。无边的世界、无数的众生,在我的心内。众生造无量无边的业,起无量无边的烦恼,从自己的心里起。所以度众生,是度自己心里面的众生。依着大乘经讲,了解了,做起来还是有人我执,总觉得我是我,众生是众生。

佛大慈大悲权巧方便开示我们,你发菩提心去度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你都得去度,尽未来际度。你听了佛的开示,发了大心,要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是横徧十方,你的心就扩大,不再局限五、六尺身体以内。你尽未来际,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把你的心拉长到竖穷三际,放大到横徧十方,结果证得一真法界,证得真心,这叫大乘的妙法。你本来为度无量无边众生,尽未来际去度,实际是把自己无始劫来的我执、法执度掉了。众生空了,众生业空了,众生烦恼也空了,一真法界清清净净现前,自己成了佛。

以上是按「无尽意」三字,讲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要发广大心、长远心。

无尽意菩萨是在地藏菩萨之前发心,地藏菩萨当光目女的时候,母亲死了,她悲痛不已,遇见一位罗汉来托钵化饭,她就供养这位罗汉,罗汉问:你有什么愿心要求?她回答说:我母亲死了,不知道堕到哪一道?我心里很悲痛,请师父指点迷津。这位罗汉入定,观察到她母亲堕在地狱里受大苦,就告诉她怎样供养佛、礼敬佛,超度她的母亲,她的母亲不久会来她家里投胎,果然不久她的婢女生个小孩,后来光目女才发大愿。福度光目女那位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在地藏法会已经成了菩萨,那是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他发心比地藏菩萨早,可是《地藏经》没有说,光目女是跟无尽意菩萨学发菩提心,可能是受无尽意菩萨的影响。

地藏菩萨成了菩萨的时候,他就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叫大愿地藏王菩萨。众生要度尽,他才证菩提道;地狱要度空,他才成佛。明知道众生度不尽,地狱度不空,他要发这个愿,才叫做大愿。这跟普贤菩萨开导善财童子十大愿王,每一个大愿的结词:「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一样,才叫愿王。这就是中国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明知道世界不能大同,一定要往世界大同做,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

我前面讲到观世音菩萨发菩提心,来救度众生的苦难,我们要是单看《普门品》的经文,介绍这位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们就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这样把《妙法莲华经》变成人天乘的凡夫法,连二乘的道理也没有学到。古人研究经典有个评论:「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你学《楞严经》要能大彻大悟,才算得到楞严经的利益。《妙法莲华经》上讲的道理,是叫我们成佛,不是叫我们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求救苦救难,就变成凡夫法了。所以你要学观世音菩萨发心,你也去救苦救难,你发了菩提心,要行菩萨道,你也是个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老早成佛,他是倒驾慈航,你不也是老早就成佛吗?所以我们学大乘经,不发菩提心,天天修行,盲修瞎练,好像蒸沙做饭,尽未来际也蒸不出饭,所以你先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我前面劝请诸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你学了大乘佛法,得讲大乘经给众生听。你说你讲不好,讲不好才要学,你要是讲得好,就不用学。「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发了菩提心,你不学讲经,怎么弘法?不弘法,怎么利益众生?你菩提心好不容易发起来,不能发空愿,要「依愿引行,以行填愿。」你发了大愿,要引起来菩萨行门,随力随分,脚踏实地行菩萨道,依着行门,填满你的菩提大愿。

我们没有神通,不能到十方世界弘法,先在台湾弘法。台北请我讲经,就到台北讲;台南请我讲经,就到台南讲;香港请我讲经,我也讲;美国请我讲经,我也讲,等于十方世界都讲。讲到什么时候呢?我今年八十一岁了,没有休息,还在讲,尽形寿,讲到一口气不来,今生讲完了,来生接着讲,尽未来际讲下去。要这样发心,才算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然,你就学错了!

这是劝请诸位学无尽意菩萨,请释迦牟尼佛讲经。我们也要学无尽意菩萨,在没有学会讲经前,知道哪位法师会讲经,就代众生请法,这样你就是《普门品》的当机者∣∣无尽意菩萨。

以上把「无尽意菩萨」讲好,下面接着消文。「即从座起」,因为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时,菩萨都在各自的座位上听,要出来请法,得由本座站起来。「偏袒右肩」,「偏」是一边,「袒」是露出来。因为坐着听经的时候,袈裟是通肩披衣,两个肩膀都盖着,要出来请法的时候,得把右肩露出来。我们中国出家人的服装有便服、长衫、海青,袈裟用不着通肩披,一披上就是偏袒右肩,就是我现在穿的这样,右肩膀露出来,袈裟偏到一边。「即从座起,偏袒右肩」,是佛弟子向佛请法的仪式,表示身业恭敬。「合掌向佛」,「合掌」表示一心恭敬,「向」是面对。恭敬之心,无形无相,合起掌来面对佛,请佛说法,表示意业恭敬。「而作是言」,表示口业恭敬。

「世尊!」称呼一声,就像弟子要跟师父说话,先叫一声师父,这是礼貌。「世尊」二字是尊重佛的德号,佛是超九界以独尊,九个法界是:三乘圣人、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属于世间;三乘圣人,属于出世间。佛超出九界之上,不但为世间所尊,也为出世间所尊,为世出世间之所尊,故称「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出来请佛说法,他提出问题:我们这个法会里,有一位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大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这一位菩萨,为什么取名叫观世音呢?这是替众生请问,不是无尽意菩萨不了解,因为有佛在座,请佛金口宣扬,好令大众生信仰心。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佛对于弟子说话叫下告,这是文字上的礼节。「善男子!」叫他一声善男子,赞美他是一个有善根,善为发心的男子,能替众生请法。佛接着答复他提出来的问题:这位菩萨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亿」是大数目名词,不是一亿、二亿,而是「万亿」。不是一万亿、二万亿,而是「百千万亿」,再加「无量」,也是大数目。简单说,就是有无量无数的众生。

「受诸苦恼」,「诸」是众多,「苦恼」,遭受灾难,身受曰「苦」,苦逼其心曰「恼」。因为他是众生,在娑婆世界苦恼受得很多,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苦患逼迫身心,他受了苦恼怎么解脱呢?

「闻是观世音菩萨」,「闻」,是听说。这个苦恼众生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够解脱苦恼,他听说就相信,相信了就念。「一心称名」,「一心」是无二念,「称名」是口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一称名,观世音菩萨就知道了。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菩萨不用耳朵闻,用智慧观察众生称名的音声。「即时」,感应同时,正在称名号,即蒙感应之时。「皆得解脱」,「解」是任运自然,众生任运自然就脱离苦恼。众生受到贪瞋痴烦恼的缠绕,好像受到束缚一样,但是这种束缚,是人自已作的,如蚕作茧,如蛾扑火。你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烦恼自然消灭,痛苦立即解脱。

《普门品》经文翻译得很浅显,而且是菩萨果位上的功德,都是依照事相说的,很好了解。但是有几点要注意的地方:一、要知道我们是苦恼众生,在受苦恼,我们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才能得解脱,这是自利。二、我们观察无量无数众生,受诸多苦恼,要使众生得到解脱,你就传这个普遍救苦的法门,教众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这是利他。

我刚才劝请诸位学讲经,其他的经不好讲,你就先学讲《普门品》,到处去讲,等于到十方世界讲;年年讲,等于尽未来际讲。你就介绍观世音菩萨给一切众生听,他听到了,就是「闻是观世音菩萨」,他有了苦难,一心称名就能解脱苦难,这不是自利利他吗?

还要注意「闻」字,没有善根,听不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我们在座诸位,不是今天才闻到,多少年以前可能就闻到了,就证明诸位都有大善根。不要轻视自己,把善根糟蹋,有了善根,要栽培长养自己的善根,好像菩提树发了苗,要好好灌溉浇水,让它越长越大,将来才能开花结果。「闻是观世音菩萨」,「是」是「这」,你闻到这一位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一心称名」,称名属于口,一心是从心里念出来。没有散乱、没有二念的心,叫做一心。

我们众生的心是散乱心,无始劫来就打妄想,白天一整天不休息,你不想,它要想,夜里睡觉作梦还在想,想习惯了。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要用心念,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不叫一心。你要是初用功,越念杂念越多,有人说:「我不念观世音菩萨,妄想还少一点,这几天发起道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越念妄想越多,这不是糟了!」你不必害怕,这是一个过程,因为你以前没有注意妄念,如今注意了,才知道心散乱。

妄念从哪儿来呢?因为我们的八识好像一个仓库,里面储存的全是妄念的种子,打妄想是种子起了现行。八识里面存的是无始劫来熏习的种子,多得很,都是一些妄念的种子。你不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没有刺激到妄念的种子。你一念,刺激到妄念的种子起现行,妄念反而多起来。你不要怕,只要认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几天,妄念就慢慢减少,再念,只存观世音菩萨名号,没有散乱的心。再进一步,没有二念,叫做一心。二念,就是还存能、所二个念头,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菩萨。现在拿起念珠,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心里清清净净,就是一句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现前,你以为只有一个念,其实此时仍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萨,有能、有所,还不叫一心。要念到能所双亡,能所二个念头皆空,才叫一心,这时候我们的真心才现前。

念观世音菩萨,怎样才能念到一心呢?有个方法,你要至诚恳切地念:「我的苦难只有观世音菩萨能救,他是我的大救星、大恩人,离了观世音菩萨,我的苦恼不能解脱。」要这样至诚恳切地念,把散乱心先降伏住,再念,没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萨,这个时候感应道交,真心现前,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的心相通了。

「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就在你称名那个时候,他就加被你。下面经文讲,你掉到大火里,念观世音菩萨,一念火就熄灭。为什么感应道交这么快?因为观世音菩萨有大智慧,他观察到了,感在众生,应在菩萨,念菩萨,菩萨应。我们怎么感?就是一心称名。即时观其音声,是菩萨应。感应道交,一念当时解脱苦恼。

观世音菩萨只有一位,可是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众生无量数,别人念都有感应,为什么你念了没有感应?你怪菩萨偏心,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怎么会偏心?别人有感应,是一心称名。你是用杂乱的心念,怎么有感应呢?你怪菩萨偏心,其实是自己没有至诚心。

讲了一大段道理,用功下手的方法在「至诚」,你至诚念,用不着了解那么多道理。不懂得经的老太太,她听说念观世音菩萨,能够救她的苦难,至诚恳切地念,感应很快,她不懂得什么叫八识田中种子起现行,不懂得有能、有所,为何感应快?因为她至诚地念,一心称名,所以感应很快!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这是一段问词,《普门品》按文法上分两大段,第一大段是长行文,第二大段是偈颂。在长行文中有两个问答,这是第一个问答,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取名叫做观世音?下面佛就答复他:「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这是总说,众生无量数,受的苦恼,是诸多苦恼,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都包括在里面。受苦恼的众生,苦恼现前,怎么办?「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你有善根,能听到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至诚地一心称名:「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用他的广大智慧,观察到世间众生一心称名的音声,众生所有的苦恼,皆得解脱。

前面是总说,受诸苦恼,一切苦恼都包括在里面,无不解脱。下面是别说,分别说明观世音菩萨救七种灾难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一、救火难,「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假若有一个人,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突然进入大火里面,决定会丧身失命,可是火不能烧,为什么?「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因为有观世音菩萨威德神通大力加被,所以不会被火烧死。

这段经文很好解释,但是怎么叫做「持」呢?忆念不忘曰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是念在嘴里,要记到心里,常常想到,不会忘记。就是这个人不是临时念的,平常就念观世音菩萨,每天有定课,一天念多少声,念出功夫来,口里不念,心里还在念,不会忘记。遇见大火,结果没被火烧到,这是平常持念功夫的感应。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二、救水难,「若为大水所漂」,假若大水把你冲走,自己做不了主,被大水漂流去了。「称其名号」,这时你就用口称名,口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得浅处」,水一冲,把你冲到浅的地方,自己可以上岸,就脱离了水难。

这两段文前后对照,临时念,一念就有感应,你要知道,平常你不念,临时你想不起来念,因为平常就在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所以遇到灾难就想起来了。譬如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过门槛,栽了跟斗,自然而然就叫:妈妈!为什么叫妈妈?因为平常学说话就叫妈妈,叫习惯了,所以一有难,自然而然脱口而出叫妈妈。你遇见灾难,怎么想起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平常受持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三、救风难,「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众生为谋生活,求财的方法不一,有的众生入海去采宝。采宝的众生,有百千万亿那么多,到大海里去采什么宝呢?一、黄金,二、白银。三、琉璃,翻成中国话叫青色宝,像中国的翡翠。四、砗磲,是白色宝,一种大蚌壳,蚌壳的纹路像车轮沟一样。五、玛瑙,是红色宝,矿石之类。六、珊瑚,是海中珊瑚虫骨胳凝成的,长得像树枝一样。七、琥珀,是松香树脂流到地下,经过千年以后变成的宝贝。八、真珠,是蚌壳里面生出来的珠子,总共有八种。「等宝」,是除了这八种以外,其他一切宝贝都在里面。《金刚经》说的是七宝,《普门品》说的是八宝,不必去研究这些数目,是就我们所知道的,说几种而已。

「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黑风」就是暴风。「罗剎」翻成中国话,叫可畏鬼,因为他是吃人的鬼,样子令人畏惧害怕。遇到暴风,撑船的人做不了主,船就随暴风漂走,堕落到罗剎鬼国,不但财宝采不了,生命都保不住。「其中若有乃至一人」,「乃至」是超略之词,这一艘大船载满了人,要是多数人知道念更好,乃至只有一个人,知道观世音菩萨能救苦救难,「称观世音菩萨名者」,至诚恳切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全船的人都解脱黑风罗剎鬼之难。

「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这一句答复前面无尽意菩萨所问:「以何因缘,名观世音?」遇见火难救火难,遇见水难救水难,遇见风难救风难,因此因缘,名为观世音。

我们在座都是佛教徒,佛经说到哪里,我们信到哪里,丝毫不怀疑,因为佛说的话没有妄语。但是不信佛的人,看见这段经文会怀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罗剎鬼,有罗剎鬼国吗?罗剎鬼国在哪里?世界地图从没有看见过?你要晓得六道轮回,跟我们人道相通的只有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天道、阿修罗道,我们都看不见。可是佛菩萨的眼能看到。不是人的国,是鬼的国,地图上怎么会画呢?你要是一定要考究事实,要去罗剎鬼国参观,你参观了也不能回来证明,因为你一到罗剎鬼国,鬼就把你吃掉,怎么回来证明呢?

引证一个公案,可增加信心:古代有一位丞相,等于现在的行政院院长,是最高的官,他常常到庙里找住持谈佛法。这庙里的住持,每天受持《普门品》,有一次丞相来寺庙时,这位住持正在念《普门品》,丞相说:「你们不要禀报住持,等他念完经,我们再讲话。」大家就听他的话不去禀报,丞相走到住持背后,看到他念的是《普门品》,就念到这一段,丞相就起怀疑:「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有这么一个罗剎鬼国吗?等到住持把《普门品》念完,和尚一看丞相在他背后,说:「很失礼!」丞相说:「不要紧!师父念完了,我有个问题请问你,我刚才听见两句经文:『若有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怎么解释呢?」住持是位高僧,能应机说法,他不解释经文,却很大声叫丞相的名字,丞相受了侮辱,脸红了起来。因为在中国为表示尊敬,不能随便叫名字,何况丞相是当朝的一品大官,大家都称他丞相,叫他的名字,对他是大不敬,所以他脸都变了颜色。住持笑说:「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呀!」丞相是学佛的弟子,一听马上就顶礼忏悔:「我懂了!」因为你心里一动瞋恨,就是起了黑风,你这个人就漂堕罗剎鬼国去了,这是按理论上解释。

我再拿事实解释,帮助不信的人,使他相信。非洲有一种吃人的民族,要是有外人去那里游玩,他捉到了把人杀死,当成上品美味,大家开舞会欢乐一番,那个吃人的非洲人不就是罗剎鬼吗?罗剎鬼怎么解释呢?吃人的鬼。吃人的人,不叫人,叫吃人鬼。到那里去,就会被吃掉,到那里去做什么?但是你坐着船,遇见飓风,船做不了主,被吹到那里去,就没有命了,不是漂堕罗剎鬼国吗?如果有一个人,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风转了向,不会吹到吃人岛去,不就脱离罗剎鬼难吗?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四、救刀杖难,众生造的业,千差万别,所受的灾难,也各不相同。「若复有人」,假若又有一个人,「临当被害」,被冤家捉到,要杀死你,你没有抵抗力,只有求观世音菩萨。「称观世音菩萨名者」,你临当被杀的时候,能够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刀」是刀刃,「杖」是棍棒,「寻」是当下。那个要杀你的冤家,他所执的刀刃或棍棒,当下一段一段坏掉,他杀不了你,害不了你,你立即得到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五、救恶鬼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先解释「三千大千国土」这个名词,佛教的地理图,是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中间一座须弥山,配上四大部洲,叫做小千世界。以小千世界作单位,一个小千世界、二个小千世界,数到一千个,叫中千世界。以中千世界作单位,一个中千、二个中千,数到一千个,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经过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个迭数,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国土」就是世界。「若」是假若,假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夜叉」,「夜叉」,翻成中国话叫疾捷鬼,飞得很快。「罗剎」,是可畏鬼,夜叉、罗剎,都是吃人的鬼,总名叫恶鬼,把这个世界都充满了。

「欲来恼人」,「恼」是恼害,想要害人。遇见一个鬼,我们就受不了,遇见这么多鬼,更没办法,那么你只有求观世音菩萨来救,这时你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这些恶鬼听到观世音菩萨名号,尚且不能用眼睛看你,何况害你的命呢?这些鬼怎么不敢用眼看你呢?因为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身上、口上都会放光,鬼最怕光明,他怎么敢用眼睛看你呢?看都不敢看,怎么能害你呢?自然解脱了恶鬼难。

我们没有看见过鬼,可是有时候忽然间起了一种恐怖,头发直竖,脊梁上好像起了一阵冷风,这就是遇到鬼了。遇到鬼时,你要是平常念阿弥陀佛,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是平常念观世音菩萨,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当时就有感应,念不了几声,头发不竖,脊梁不发冷,恐怖害怕消失,那些鬼都走了。你一念佛、念菩萨,身上、口上都放光,鬼最怕光明,赶快逃走了。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六、救杻械枷锁之难,「设复有人」,假设又有一个人,「若有罪,若无罪」,或者他犯了国家的法律,有罪;或者被恶人攀诬,被仇家陷害,是冤枉没有罪的。「杻械枷锁,检系其身」,「杻」是手上戴手铐,「械」是脚上戴脚镣,「枷」是颈项上戴项板,「锁」是铁链系身。「检」是搜检,「系」是系缚,戴上刑具,把他的身体系缚起来,关在牢里,不得自在。「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你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如此感应道交,手上戴的杻,脚上戴的械,颈上戴的枷,身体上系缚的铁锁,都断坏,立刻得到解脱牢狱之难。

这里有个疑问:他有罪应该受牢狱的处罚,观世音菩萨来救,让他得解脱,不是违背国家的法律吗?依佛经上的解释,千般罪业抵不住悔字。他有罪是造了罪业,他知道念观世音菩萨,一定是后悔了。监牢里人满为患,国家逢重大节日,有大赦恩典,会下赦免令,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这是国家给予罪犯重新做人的机会。他肯念观世音菩萨,就是有忏悔之心,所以观世音菩萨会救他。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七、救怨贼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伤命叫「怨」,夺财叫「贼」。怨贼跟你前生前世有冤仇,你遇到他,不但抢你的钱财,还要杀你的生命,这个时候满地都是怨贼。「有一商主」,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商人的领袖,叫做「商主」。「将诸商人」,「将诸」是率领,率领很多做生意的商人。「赍持重宝」,「赍持」是携带着。「重宝」是贵重的宝物。这一大群商人携带着大量金银、琉璃等贵重的宝物。「经过险路」,经过非常危险的道路,再往前走就遇见怨贼,不但会失财,而且会丧命,大家恐惧生命难保。这时候怎么办呢?「其中一人,作是唱言」,「唱言」是大声说。因为人多,小声说,大家听不见。里面有一位平日深信三宝、恭敬佛法,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大声跟大家说:「诸善男子,勿得恐怖!」诸善男子,前面遇到怨贼,我们都是将本求利的规矩商人,不要恐怖、害怕!「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你们现在想脱离怨贼的灾难,要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观世音菩萨能以无所怖畏,布施给我们这些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你们假更新于:8个月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