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名人轶事:淳于缇萦救父的故事
公元前167年,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 y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淳于意年轻时爱好医术,拜名医公乘阳庆为师,学习医术,淳于意得到公乘阳庆的真传,医术非常精湛。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五个女儿看着披枷戴锁的父亲哭哭啼啼,淳于意无端蒙冤,心中已十分窝囊,看到五个女儿只会哭。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
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称赞他廉洁奉公,现被判刑。我痛心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刑致残也不能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在官府作奴婢来替父赎罪,使父亲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很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五月,下诏书说:《诗经》说开明宽厚的君主,是爱护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加以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朕很怜惜,肉刑的残酷,以至于切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无法生育,这是多么残酷和不合道德,难道这符合为民父母的本意吗?应该废除肉刑,用别的惩罚去代替它。此外,应规定犯罪的人各依据罪名的轻重,只要不从服刑的地方潜逃,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他,制定出有关的法令。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缇萦不仅救了父亲,还因此废除了肉刑,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百姓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刑事案件逐年减少。据说,当时全国一年里的刑案不过四百件,当时人纷纷称赞缇萦的胆识与勇气,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还专门写了一***诗称赞她,其中有两句说:百男何馈馈,不如一缇萦。意思是说一个缇萦远远胜过一百个平庸的男子,批评长期流行的重男轻女的偏见。(汉文帝废除肉刑虽是件好事,但也有不少弊病。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