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地藏经》是孝经?
地藏菩萨的第三、第四大愿
《浅说地藏经大意》梦参老和尚讲解
以下是第三大愿: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为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
他未出家时,当小国王,与邻国国王两个做朋友共同修十善,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是口的四善,不杀、盗、淫是身的三善,不贪、嗔、痴是意的三善,这十种可以做善、可以做恶,不做就是善,去做就是恶。
那时候,这两个国王是邻国的国王,那国的人民多造恶业不行十善,这两个小国王就商量用什么方法让他们都不做恶。一个国王发愿先成佛,再把他们都度了;一王发愿,先度罪苦,让他们都得安乐,否则不成佛,那就是地藏菩萨。那个先发愿成佛的就是一切智如来。
看《地藏经》第四品,地藏菩萨就是这样发愿。什么愿?必须把他们度尽,让他们都安乐了,我才成佛。在那个时候一切智如来早就成佛了,地藏菩萨还是菩萨,这是他的第三个愿。
第四品《阎浮众生业感品》,《地藏经》的经文很长,我们把它摘出来就说这几个愿,现在大略解释一下,之后我再把这几个愿综合起来跟大家说,先随文略略知道一下。
你们都念过《地藏经》吧?念过《地藏经》就知道。不仅如此,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那时候有佛出世,佛的德号叫清净莲华目如来,那个佛住四十劫。在他涅槃之后,像法之中有位罗汉,这个罗汉是无尽意菩萨。我们读《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那位无尽意菩萨,就是这位无尽意菩萨,那个时候他是罗汉。
他教化一切众生时,遇到一个女人设食供养,这女人叫光目女。罗汉就问光目女:“你今天供养我,你有什么愿力?你想得到什么?你希望什么?”光目女跟他说:“我妈妈死了,不知我妈妈到了什么道?不知她现在情况如何?请师父慈悲给我观察一下。”
罗汉就入定观察,她妈妈堕了地狱。罗汉就问:“你妈妈在世时候造了什么业?”她说:“我妈妈爱吃海鲜、鱼虾之类,爱吃其子,不可以千万数计。”
罗汉告诉她一个方法:“你回家去静静坐着,就持清净莲华目如来名号,你的母亲就能得救。”光目女就回去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名号,度尽一切罪苦众生。地藏菩萨那时候是光目女,这是他所发的第四个大愿。
为什么称《地藏经》是孝经?就是由于这两段故事的因缘。这一共是四个大愿:第一个为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无比,生出一种希有像,希望发大愿想得到相好庄严。第二次是他做国王与邻国王二人,一个发愿成佛度众生;一个发愿把众生度尽我才成佛——把众生的痛苦摆第一位,把自己摆第二位。第三个是当婆罗门女,婆罗门女与光目女两个完全是为救母亲而发大愿。因此发大菩提心的人,度苦难众生。
“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让一切众生都觉悟的人,这种发大心的菩萨,度苦难众生。发大心,大家都想发大心,谁不发大心?发大心可不容易。为了度众生,第一个得先自己不怕落因果,也不怕下地狱。这话是什么含义呢?为了救度一个众生的时候,想种种的方法,在这方法当中,你要满足众生愿,可能破戒。但是你只有一个目的,使他得解脱,自己下地狱没有关系。
如果你像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这些大菩萨神通广大就可以,像我们凡夫发了大菩提心,你若想度众生的时候,要先考虑考虑自己,你有什么力量?莫超过不及,“不及”就是你做不到的,你没有度众生,反而把自己堕进去,救人没救成却把自己陷入,那说明自己没有智慧。你发大菩提心,第一个先得学智慧,那是作方便善巧,不是一句空话,真的要有牺牲精神。
我们好多道友读《普贤行愿品》第十大愿的普皆回向愿,代众生受苦,替一切众生受苦。念经文很容易。等到你做的时候,代众生受苦,到真正境界现前的时候,你不但不代众生受苦,还想要占众生的便宜。那时候的道心去哪里呢?你怎么代法?往往发大愿、退失菩提心,就是从这里产生的。你应当知道,我们发菩提心,无论省庵大师的《发菩提心文》,莲池大师的《发菩提心文》,好多祖师都说发菩提心,可是不知道修道的次第,念一遍《发菩提心文》,只能激发你的心。
更新于:2023-03-12 15:1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