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

2024-05-31 12:35 汉传人物

地藏本愿经讲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圣一老法师述

称佛名号品第九

此乃成佛之因,向后诸品皆成佛之因,收束此经。

前品度生之缘,种种善缘,助众生离苦得乐耳!此品念佛,才是成佛正因。

梵语“佛陀耶”,秦翻知者。一切诸法,了了觉知,故汉言“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肇法师云:“佛者何也?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夫生死长夜,莫能自觉,自觉觉他者,其唯佛乎!

召体曰名、表德曰号,则名别号通。一切诸佛,皆具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等。

‘称\’者,念也。佛功德在名号中,念佛名即念佛功德也。凡夫念佛功德,不久悟佛功德、修佛功德、最后证佛功德,所以念佛是成佛正因。

宝王论曰:“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在三昧中,便能观到佛无量功德。”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三昧中照见如来种种功德,故名如来藏。亦犹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初发心的人最好念佛,能降伏自己的妄想啊!

阿弥陀经云:执持佛名号或一日乃至七日,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终能往生净土,华开见佛,悟无生忍。是以念佛有无量功德,故此品是成佛之因。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兴慈济物之文。

‘尔时\’者:主命鬼王受记毕之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久远劫前发愿度众生成佛。已成者,已了生死矣!当成者,当了生死矣!还有未来众生,未种成佛之因,我想为未来众生,演出世利益之事,于生死海中,令种菩提之因,将来得大利益之果。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佛许敦说之文。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造罪受苦六道众生,演火里红莲,不思议事。’何者?佛观烦恼心中,有佛如来,结跏趺坐,俨然不动,相好具足。因众生烦恼心中,能念如来功德;念佛功德能转众生烦恼,悉数变为菩提。此乃不思议事,唯佛乃能知之。弥陀经云:“汝等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汝地藏能说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为证明。’

‘吾不久即入涅槃\’。涅槃是三德秘藏,如来安置诸子在其中,如来不久亦入其中。可知大涅槃,是三世诸佛安稳处,亦是一切众生安身立命处。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应度者,皆已度尽;其未度者,亦皆作得度因缘。众生机薪尽,如来应火灭,故云‘吾即涅槃\’。‘吾灭度后,有此法门流行世间,能使汝早毕是度生之愿。有此法门存在世间,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而不能得度者。’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观此文,则知念佛名号,真苦海中之慈航也。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以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曾经亲近一位佛,其佛名号,号无边身如来。’无边身是别名,如来是通名,通别合称,故名无边身如来。此佛是我曾经亲近过的,我知此佛的功德。‘若有男子女人(从来未曾发心,故名男子女人),假如他能闻是佛名,因闻生解,悟了无边身如来者,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法身。从来未见今日见,见时非常欢喜,生恭敬心。一念见到自己的清净法身佛,而生恭敬心者,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念念见,更何况从见而起修,塑画无边身佛形像,实行供养、赞叹。一念见而生恭敬是理;塑像供养属事,若能事理圆融,性修不二,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初发心的男女,第一要见无边法身佛,方种菩提之因,至紧至紧。华严经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此一首偈,证明无边身是法身佛。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心上道。永不退转。

地藏菩萨又说:‘世尊,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此佛我曾经亲近过,我知此佛功德。其名“宝性”者,佛性也。一切众生在生死海中浮沉,受种种苦,而其佛性随缘不变,犹如金宝随缘而作种种形像,但其宝性是一,始终不变;佛性亦如是,虽轮回六道,受种种形,受种种苦,而其成佛之性永远不变。既有成佛之性,不见则已,若见时,就能从性起修,一直修到成佛,故名“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返迷成悟,悟了本有佛性。但见性是一念见,不是慢慢见,不念悟即见,故名“一弹指顷”即见佛性,是自己安身立命处,所以归依自性佛宝。归依是归投依止,永不再迷之谓也。是人既不迷佛性,凡有所作,不离自性,则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矣!’

华严经云:“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此偈证明,归依自性佛宝啊!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波头摩是红莲花。印度四莲——青、黄、赤、白,以红莲为胜。央掘尊者云:“第一钵昙摩,清净柔软足,尘水所不污,是故稽首礼。”

人间莲数十瓣、天莲百瓣、佛莲千瓣。梵网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此如来,我曾经亲近过的。’波头摩就是红莲花。红莲花者,一切众生之本心也。众生本来心,虽造一切物,而不染一切物;又因不染一切物,故能造一切物,如大地不著万物而生万物。众生的本心,非常灵,能生万物、能知万物。因能知故,所以不著一切,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众生若能不染一切物,则能明自本心,若染一法,则自心迷了。所以一切不染、一切不著,方能明自本心啊!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历耳根,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在正定中,不见一法,明自本心,是人当能千返生于六欲天中。虽生六欲天而不著欲,所以天福永远不减,生而又生,乃至千生。假如明心之后,再立志称名,即见本心,具恒河沙称性功德,故云“何况志心称念”。’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此佛我曾亲近过的,我知道此佛功德。’\‘师子吼’者一乘法也。佛为众生故,从实施权,说三乘法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离生死而得涅槃,是假名涅槃,非真涅槃。所以三乘非究竟道,而众生执之以为实,不能成佛。所以如来最后说法华经大师子吼“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弟子闻法,开三乘之权,悟一乘之实,个个受记作佛。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得深,一念悟诸法之实相,归依诸法实相,成就一切种智,是人生生世世,得遇无量诸佛为其摩顶,授当来成佛之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又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当时我曾亲近供养。’梵语\‘拘留孙’,此云所应断。众生的烦恼,是应该断的;烦恼断尽,菩提现前。修行最重要断自己的烦恼。每人的烦恼大约有三重:

第一、是见思烦恼。见惑五利使、思惑五钝使,这十使烦恼,使众生作无量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众生应先断此烦恼。此烦恼一断,便证阿罗汉果,出三界,了生死矣!

第二、是尘沙烦恼。如尘若沙这么多;此烦恼一断,则识恒沙佛法,就能医恒沙众生之病,则名菩萨。所以菩萨一定断尘沙惑,方能应机说法去度众生啊!

第三、是无明烦恼。此烦恼障佛法身,不识如来果位中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欲证如来功德,须断此烦恼。所谓“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分分断,诸佛法身分分证,直至破尽为止。

世尊,欲断三惑烦恼,须悟诸法寂灭之理。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心至诚瞻礼,直至能礼所礼性空寂,顿悟诸法寂灭之理;然后从理起修,任运断除烦恼,赞叹诸法本性空寂,成就清净梵行。此人于贤劫为大梵王,请千佛转大*轮,为佛授最上之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啊!过去有佛出现世间,其名号曰毗婆尸。我曾经亲近,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

梵语‘毗婆尸\’,又名维卫,此云胜观。佛法要观心,心字三点,第一点是空——一切法入心,无不皆空。空故心能藏一切法,若一法不空,则为心作碍;因空故,法法入心时,法不碍心,心不碍法。所以第一要修空观,诸法空时,此心亦空。

第二点是假观——法法从缘而生,法法如幻如化。世出世间法,无一法不是幻。古人云“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死是幻,菩萨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碍;涅槃是幻化,菩萨证涅槃,而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有大悲;不住生死,有大智,菩萨悲、智双运,自利利他,皆由知一切法如幻故。

第三点是中观——不落二边。法法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便证诸法的真实相,而得一切种智,成就如来果地实德。

此空、假、中三观,如天王三目,伊字三点,不纵不横、不并不别;非一非三,而一而三,三一圆融,微妙难思,故名胜观如来。

世尊,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了达一心具三观,三观齐修,便证一境三谛之理。理观和合,能生一切善法,能断一切罪苦。罪灭福生,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了。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我也曾经亲近供养过的。’佛号宝胜者,非世间之宝,乃出世间之宝。出世之宝,义含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两边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离世间凡夫之四倒,又离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间,故名宝胜。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宝胜佛名而生胜解,慧解现前,从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义谛,妙契真如。所以此人,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第一义天之妙乐。

光明经流水品:十千鱼,得闻宝胜之名,尚尽生忉利,况男女闻名,宁有不得胜妙乐者。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吾也曾经亲近供养过的。’此佛名宝相者,智者大师曰:“实相尊贵,故名宝相。”宝相者,诸法实相也。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又云:“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无量义经云:“无相不相,是名实相。”以依实相,出生二法、三道、四果。无相者,无生死相;不相者,不涅槃相。二法者,顿、渐二法也。三道,即三乘。四果者,乃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果既然从实相出生,则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而生慧解,深悟实相,起恭敬心时,枝末烦恼先行脱落,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无疑。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现世间,其佛名号袈裟幢如来,我当时也曾亲近供养。’其佛号袈裟幢者,袈裟是三世如来宝幢之相。著袈裟时,生宝幢想,一切外魔不能坏,一切外怨不敢侵。此人持如来戒,身心清净,诸恶不起,众善齐修,自净其意,不染尘劳,随佛出家,被如来三顶之衣——一安陀会,此云五衣,作务时穿;二郁多罗僧,此云七衣,入众时穿;三僧伽黎,此云大衣,说法时穿。昔日坚誓师子,敬袈裟而不害猎人,百劫不堕恶道。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宝幢想,恭敬三世诸佛,此人以敬三世佛故,即能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又有佛出现世间,其佛名号大通山王如来,此佛我曾经亲近供养,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大通山王佛,‘大通\’是般若,‘山王\’是佛德。若人修行证法身时,即具般若之智,通达一切法而到诸法之彼岸,故名大通。又见法身时,具常、乐、我、净四德,犹如须弥山王,四宝所成,故名山王。大通者,般若佛因也。山王者,四德佛果也。佛因赅果海,果海彻佛因,所以修行证法身时,不但能修般若之佛因,又能证四德之佛果。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生解,慧解现前,证自法身,即具大通般若之智,所以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又证法身时,具如来山王功德之果,所以必成菩提。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净月佛: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月在水而不染水,佛在世而不染尘,故名。

山王佛:华聚菩萨云:“世尊金色如金山,犹如日光照世间。能拔一切诸苦恼,我今稽首大法王。”佛功德巍巍,犹如须弥山王,故名。

智胜佛:声闻、缘觉、菩萨中,以佛智最胜故。

净名王佛:净是体,名是用,从体起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

智成就佛:一切种智成就,故名。

无上佛:菩萨有所断,名有上士;佛无所断,故名无上士。又法无上,涅槃是;人无上,佛陀是。

妙声佛:法华经云:“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满月佛:佛功圆德满,如十五夜月——月圆光满。

月面佛: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世尊啊!如是等不可说佛,我皆曾经亲近供养、承事。若人承事十方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于佛菩提方可希冀。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皆可以求佛功德。佛功德在名号中,每一佛名,其名下德相周遍法界,而且一德含一切德,故云念一佛名,功德无量。此乃狭义,属根本智;若论广义,须要一一承事十方诸佛、广学诸佛无量道法、念无量佛名,会其名所含之义、到十方世界参学、学无量世界种种法门,然后一一贯通,如梵王网罗幢,彼此互入互摄,重重重重,无尽无尽,森罗万象,一法印之,才是到家时节,属差别智。十轮经云:“若念一佛,则见一佛;若念多佛,则见多佛。若念小身佛,则见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则见大身佛;若念无量身,则见无量身佛。”其功德,何只无量,而且圆融。此乃地藏菩萨,教化尽性之谈。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是众生等\’,指念佛众生。念一佛也可,念多佛也可。念到得益时,生则在世间上,成就种种功德,利益人天;死则即见十方诸佛,随愿往生十方净土,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法门。唯其生时念佛有把握,才能死时念佛有把握。生时、死时,皆能念佛,是真念佛,此人终不堕恶道。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上来自念,仗自力念佛;死时闻人念佛,仗他力念佛。自力也可,他力也可,总有功德。所以临命终,其家中眷属,多人乃至一人,为病人将近死时,高声念一佛名,历其耳根。临终时其心猛利,一闻佛名,执持不放,全副精神在一佛名上,念念不舍,承此佛力(除开五无间罪,暂时不讲),其余业障、报障,悉皆消灭,如汤消冰,如明破暗,破尽无余。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

五无间罪,罪之极者也;佛功德力,力之极者也。以极大佛力,能消极大罪业,但要渐渐消除。因此人业力甚大,他人为其称念,将佛名善根,种其八识田中,要等种子渐渐栽培、渐渐萌芽、渐渐增长,方能消灭极大之罪。昔日法照大师亲到五台,在竹林寺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为众说法。照作礼问:“末代凡夫,智识浅薄,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曰:“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又问:“当念何佛?”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愿力难思,汝当系念;念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说已,为照摩顶而退。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他人代念,尚有如是之力,何况自念,分分己获,功德更大。罪灭福生,福生罪灭,获无量福,灭无量罪耳!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