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师: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二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二
再说频婆娑罗王有一位亲戚,名叫摩诃目犍连,幼年出家修行,在世尊成道之前,目犍连已经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外道师了,和另一位大外道师舍利弗交往甚厚。世尊成道后,大目犍连拜在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座下,成为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著称于世。
这一年,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世尊率领弟子们弘法到了摩揭陀国,在摩揭陀国都城王舍大城郊外的灵鹫山宣讲三乘佛法,大开普渡之门。
频婆娑罗王早就闻听目犍连跟随释尊学法的消息,一则多年不见想念这位亲戚,二则也想通过目犍连学习一些佛陀的教法。因此,他亲率随从来到灵山斋僧供佛。大目犍连在佛前也极力推荐频婆娑罗王,希望世尊能够摄化此人作为传教护法。世尊于是召来弟子中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命他和目连一道入宫传道。不久后,频婆娑罗王、韦提希王后都先后前往灵山皈依我佛,成为印度诸王中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国王,积极拥护释尊传教。
再说释尊的父亲净饭王有兄弟四人,分别是净饭王、白饭王、斛饭王和甘露饭王。净饭王生有二子,一个是释迦牟尼佛,另一个叫难陀。白饭王也生有二子,一个叫娑帝疏噜,一个叫婆捺哩贺。斛饭王生有二子,一个叫摩贺曩么,一个叫阿耨楼陀。甘露饭王也生有二子,一个是提婆达多,一个就是阿难尊者。
释尊成道后,七位堂兄弟中,有难陀、阿难、阿耨楼陀和提婆达多先后随佛出家,一起作了比丘。
其他人暂且不表,单说阿难的同胞兄长提婆达多。根据《十诵律》的记载,说提婆达多“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读经、诵经、问疑、受法、坐禅。尔时佛所说法,悉皆受持。”《出曜经》中也说他“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由此可见其广学博闻,精进难得。然而,此人虽然聪明绝顶,一闻千悟,但是颇有野心,喜欢沽名钓誉,因此常常受到佛陀的呵责,从而引起了提婆达多极大的不满。他认为“佛陀生在释家,我也生在释家;他得道前是太子,我的的父亲同样也是大王。他凭什么看不起我?”于是他决定要和佛陀争夺教权。
为了进一步获得大家对他的尊重,他顺应当时印度修行苦行的风气,针对佛陀提倡的中道学风,提出“五法”的苦行。根据《南传上座部律藏》中的记载,提婆达多提倡的五法就是:“一、尽形寿应为住兰若者,至村落者罪。二、尽形寿应为乞食者,受请者罪。三、尽形寿应着粪扫衣者,受居士衣者罪。四、尽形寿为树下住者,住屋者罪。五、尽形寿不食鱼肉,食鱼肉者罪。”他所奉行的“五法”,在形式上比佛陀的中道思想更为清高,立刻受到一些初学比丘们的极力追捧。不久之后,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以偿,从佛教僧团中带走了五百比丘,离开灵鹫山,到了伽耶山另立僧团。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五百人的小团体,其中包括以迦留陀夷、难陀为代表的不少释迦族比丘。
当频婆娑罗王和韦提希夫人皈依佛陀的消息传来,提婆达多深感震惊,他知道作为印度最强大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皈依佛陀意味着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想和佛陀争夺教权的他,必须想出一个应对的办法,否则他的理想将无法实现。最后,他决定利用频婆娑罗王父子之间的矛盾来作文章。
主意已定,提婆达多开始带领他的追随者们想办法接近阿阇世王子。他们摆出一副苦行僧的作派,企图引起阿阇世的注意。没有多久,阿阇世王子对他已是推崇有加。提婆达多心中狂喜,知道自己的初步计划进展得非常顺利。不久后,阿阇世正式皈依了提婆达多,并开始大力资助提婆达多领导的僧团。
提婆达多知道,他要想争夺僧团的领导权,必须想办法除掉世尊的大护法频婆娑罗王夫妇。但是如果要想除掉国王和王后,那么自己只能依靠太子阿阇世这张手中的王牌了。思考再三之后,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寻找机会怂恿阿阇世发动宫廷***,弑父篡国。于是,一个“杀老王,立新王”的阴谋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他知道,一旦自己在阿阇世心目中树立起了不可撼动的形象时,也就说明他实施“杀老王、立新王,杀老佛、立新佛”计划的时机成熟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