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又称作「三聚净戒」,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摄众生戒。
第一,摄律仪戒,包含五戒十善、八关斋戒,也包括比丘戒、比丘尼戒。「戒」要告诉我们什么?是告诉我们「止恶」,即什么不应该去做。也就是说,三种身、口、意上的恶行,都不应该去做。如果对应到「四宏誓愿」,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摄众生戒」,就是要用一切善法,譬如看病、说法、报恩、救护、施与、劝慰等方式去帮助众生,救助众生。这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在菩 萨道中,我们除了要知道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做的,而且我们还要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
「摄善法戒」和「摄众生戒」,其实是菩 萨戒的一个重点,或者是根本精神的一个体现。也就是说,菩 萨戒的「大乘戒」重点,就落在这两点上。但并不是说,受了菩 萨戒,「摄律仪戒」就不重要了,「止恶」就不重要了。其实,相对于「修善」来说,「止恶」更重要。为什么呢?从「因果论」上来讲,对任何众生来说,「止恶」比「修善」更为迫切,或者说更为重要。为什么要这样説?因为「业」是娑婆世界业力轮回的一个基本动力。如果你的恶不止,那你的轮回就不会熄灭,就代表著你的解脱永远无望,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个大愿是很远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三个是「举一即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的关係。需要说明的是,优婆塞戒虽然在具体内容上,与《梵网经》和《瑜伽师地论》略有不同,但是优婆塞戒的性质也属于菩 萨戒,因为它具备了菩 萨戒的一个基本特徵,即「三聚净戒」的「断恶、修善」。 更新于:3个月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