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的“闭关”?

2024-10-13 09:30 佛答

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
“闭关”是一种佛教用语,原指僧人为了修行独居一处,静修更高境界的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佛教中没有记载,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一般闭关的禅师有两种目的:一者,为了能集中精力阅读大藏经;二者,能够顺利专修某一法门。
禅宗中流行一句话:“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可见对禅宗的禅僧来说,必须等开悟后,才能有资格闭关。因为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这就是要开悟,否则闭上三,五年的关,不是一无所成,便是因为魔障,不能如期地完成闭关的目的。除禅宗之外,其他各宗派的研修者也常使用闭关的方式。如净土宗为了念佛修行,闭净土关;华严宗为了修法界观,读诵《华严经》,闭华严关。在寺院中,有人愿意闭关修行,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所以要举行很隆重的闭关仪式。
在佛教中,还有一种“闭生死关”,有些禅僧或者修行者发大誓愿,要在一生中了脱生死,所以把自己人生的最后几年或十多年都放在闭关生活中度过,直到自己觉得有了生死的把握才出关;如果没有把握,便誓不出关?这种形式虽然是诚心的禅定,但是方式上也是可以调整,因为禅宗的修行讲求真正的禅在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