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十四)

2024-10-23 13:21 居士人物

(5)第八大门

第八大门本文:

第八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略举诸经来证,劝舍此忻彼。第二、弥陀释迦,二佛比挍。第三、释往生意。第一、略举诸大乘经来证,皆劝舍此悕彼者。一、谓耆阇崛山,说大经二卷。二、观经一部,王宫耆阇两会正说。三、小卷无量寿经,舍卫一说。四、复有十方随愿往生经明证。五、复有无量清净觉经二卷一会正说。六、更有十往生经一卷。

诸余大乘经论,指赞处多,如请观音、大品经等。又如龙树、天亲等论,叹劝非一,余方净土,皆不如此丁宁。

第二、弥陀释迦二佛比挍者,谓此佛释迦如来,八十年住世,暂现即去,去而不返,比于忉利诸天,不至一日。又释迦在时,救缘亦弱。如毗舍离国救人现患等,何者?时毗舍离国人民,遭五种恶病,一者、眼赤如血。二者、两耳出脓。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声。五者、所食之物,化为粗涩,六识闭塞,犹如醉人。

有五夜叉,或名讫拏迦罗,面黑如墨,而有五眼,狗牙上出,吸人精气。良医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救。时有月盖长者为首,部领病人,皆来归佛,叩头求哀。尔时世尊,起无量悲愍,告病人曰:西方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汝等一心合掌求见。于是大众,皆从佛劝,合掌求哀。尔时彼佛,放大光明,观音势至,一时俱到,说大神咒,一切病苦,皆悉消除,平复如故。

然二佛神力,应亦齐等,但释迦如来,不申己能,故显彼长,欲使一切众生,莫不齐归。是故释迦处处叹归,须知此意也,是故昙鸾法师,正意归西。故傍大经奉赞云:安乐声闻菩萨众,人天智慧咸洞达,身相庄严无殊异,但顺他方故列名。颜容端正无可比,精微妙躯非人天,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力。

第三、释往生意者,就中有二,一、释往生意。二、问答解释。

第一问曰:今愿生净土,未知作何意也?

答曰:只欲疾成自利利他,利物深广,十信三贤,摄受正法,契会不二,见证佛性,明晓实相。观照晖心,有无二谛、因果先后、十地优劣、三忍三道,金刚无碍,证大涅槃。大乘宽运,欲无限时住,为尽无边生死海故。问有三番,问曰:愿生净土,拟欲利物者,若尔,所拔众生,今现在此。已能发得此心,只应在此拔苦众生。何因得此心竟,先愿生净土,似如舍众生,自求菩提乐也?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如智度论云,譬如二人,俱见父母眷属,没在深渊。一人直往,尽力救之,力所不及,相与俱没。一人遥走,趣一舟船,乘来济接,立得出难。菩萨亦尔,若未发心时,生死流转,与众生无别。但已发菩提心时,先愿往生净土,取大悲船,乘无碍辩才,入生死海,济运众生。

二、大论复云,菩萨生净土,具大神通,辩才无碍,教化众生时,尚不能令众生生善灭恶,增道进位,称菩萨意。若即在秽土拔济者,阙无此益,如似逼鸡入水,岂能不湿也?

第八大门译:

大经赞云:安乐佛国诸菩萨,夫可宣说随智慧。于己万物亡我所,净若莲华不受尘。往来进止若泛舟,利安为务舍适莫。彼已犹空断二想,然智慧炬照长夜。三明六道皆已足,菩萨万行观心眼。如是功德无边量,是故至心愿生彼。

第八大门中,分三部分来讲。第一、略举诸经来证明,劝大家舍弃此间,欣悦彼处。第二、比较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第三、解释往生的意思。第一、略举诸经来证明,劝大家舍弃此间,欣悦彼处。一、佛陀在耆阇崛山,说了二卷的无量寿经。二、在王宫及耆阇崛山二处法会,说了观无量寿佛经一部。三、在舍卫国说了阿弥陀经一部。四、十方随愿往生经证明往生净土。五、有无量清净觉经二卷。六、有十往生经一卷。

其余的大乘经论,赞叹西方净土的有很多,譬如请观音及大品般若经等。而龙树菩萨及天亲菩萨等的论著,也处处赞叹往生西方净土,至于其他的净土,他们都不如此叮咛后学之人。

第二、比较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住世只有八十年,只是暂时的出现,马上就走了,而且一去就不复返。停留的时间,还不满忉利天的一天。释迦如来在世的时候,救度众生的机缘也很微弱。就拿毗舍离国的人生病这件事来说,当时该国人民,生了五种怪病。眼睛变红,好像充血般。两耳流出脓来。鼻子流血。口不能言。所吃的东西,味道变成粗涩,六识闭塞,好像喝醉的人。

有五个夜叉,叫做讫拏迦罗,脸黑得像墨,有五只眼睛,狗牙向上突出,吸人们的精气。当时的良医耆婆,尽了他的能力,也救不了这些人。于是月盖长者就带领了这些病人,来归向佛陀,向佛陀叩头求救。这时世尊起了无量的悲愍之心,告诉病人说:西方有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你们要一心合掌,哀求要见他们。

于是众人都听从佛陀的劝告,合掌哀求西方三圣。这时阿弥陀佛就放出大光明,和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一起来到该国,他们说了大神咒,结果众生的一切病苦都消除,恢复了以往的健康。这二尊佛的神通力量,应该是齐平的,而释迦如来不显出自己的能力,却让弥陀佛发挥长处,是为了要使一切的众生,全都归向阿弥陀佛之故。要知道释迦如来处处赞叹归向西方的用意,也正是昙鸾法师往生西方的意思。

无量寿经称赞说:安乐世界的声闻及菩萨众,对于诸天及人们的智慧全都洞彻通达。他们的身相庄严都相同,为了顺应他方众生所以列名于极乐世界。佛陀的容颜端正无人可比,精致微妙的身躯非是人天之身,佛身是虚无而无有极限的,所以向有平等力量的世尊顶礼。

第三、解释往生的意思,分二部分来说,解释往生的意思。回答问题。

第一问:现在我们发愿要往生净土,但不知该如何起心意?

答:只需要发愿,希望很快就能自利利他,利他要深广,证十信位、三贤位,摄受一切的正法,以契合融会不二法门,见佛性并证佛性,明白晓了诸法实相,以心观照有无二谛、因及果的先后次第、十地的优劣比较,得到喜忍、悟忍、信忍的三忍,见道、修道、无学道的三道,获得无障碍金刚定,证得大涅槃。大乘法宽大运转,希望能无时间限制的住著,以尽无有边际的生死之海。

问:发愿往生净土,必须要利益众生,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救拔的众生,现在就在此地。而既然行者已经发了度众之心,就应该在这里救拔苦恼的众生,因此为何在发了菩提心之后,却先发愿往生净土?好像舍弃众生,而自己追求菩提的快乐般。答:这种比喻不对,为什么?正如大智度论所说的,有二个人,都见到父母及眷属,掉在深渊之中。有一个人就直接跳下深渊,尽力去救他们,然而能力不够,结果和被救者一起灭亡。另一个人则走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艘船,然后乘船来接济溺水者,最后共同出离此灾难。菩萨也是如此,在尚未发心之前,在生死中流转,和众生没有差别。但是在发了菩提心之后,就先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取得大悲船之后,再乘著无碍的辩才,进入生死海之中,来救济运送众生出难。

二、大智度论又说,菩萨生到净土之后,具备了大神通力,又有无碍的辩才,到娑婆世界教化众生之时,都还不能使众生把恶心灭掉生出善心来,以增加道业,增进果位,合菩萨的心意。如果菩萨不往生净土,立即就在此秽土救拔众生的话,连大神通力及无碍辩才都没有,简直就好似把鸡逼入水中般,这样鸡怎能不湿呢?

三、无量寿经上赞叹说:安乐佛国土的诸菩萨,具有随众生根器而宣讲佛法的智慧,他们已经没有了自己,也没有了我所有的一切万物,他们清净得像莲花一样,不沾染一点灰尘。他们的来去动止好比在泛舟,只为了要利益安乐众生,没有任何的爱好或厌恶。他们已经证空性,断了有无二想。他们燃烧智慧火炬以照明黑暗的长夜。他们具足了三明及六通,这些菩萨用心眼来观察万行。净土的菩萨具备了如此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众生以至诚心发愿要往生。

(6)第九大门

第九大门本文:

第九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苦乐善恶相对。第二、明彼此寿命长短比挍。

就初段中有二:苦乐善恶相对。引大经为证。初言苦乐善恶相对者,在此娑婆世界,虽有苦乐二报,恒以乐少苦多,重则三涂痛烧,轻则人天刀兵疾病,相续连注,远劫已来,无有断时。纵有人天少乐,犹如泡沫电光,速起速灭,是故名为唯苦唯恶。

弥陀净国,水鸟树林,常吐法音,明宣道教,具足清白,能令悟入。

二、引圣教为证者,净土论云,十方人天生彼国者,即与净心菩萨无二。净心菩萨即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忍,故更不退转。又引大经四十八愿中,有五番大益:第一、大经云: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二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三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宿命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四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天耳通,下至不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五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欲论彼国利益之事,难可具陈,但当愿生,必不可思议。是故彼方唯善唯乐,无苦无恶也。

第二、明寿命长短者。此方寿命,大期不过百年。百年之内,少出多减。或生年夭丧,乃至童子身亡,或复胞胎伤堕。何意然者?良由众生作因时杂,是以受报亦不得齐同也。

是故涅槃经云:作业时黑,果报亦黑。作业时白,果报亦白。净杂亦尔。又据净度菩萨经云,人寿百岁,夜消其半,即是减却五十年也。就五十年内,十五年已来,未知善恶,八十已去,昏耄虚劣,故受老苦,自此之外,唯有十五年在。于中外则王官逼迫,长征远防,或系在牢狱。内则门户吉凶,众事牵缠,茕茕忪忪,常求不足。如斯推计,可有几时得修道业?如此思量,岂不哀哉,何得不厌?又彼经云,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一念起恶,受一恶身。十念念恶,得十生恶身。百念念恶,受一百恶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恶,恶即遍满三千国土,受其恶身。

恶法既尔,善法亦然。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三千国土善身亦满。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弥陀佛,或至多年,后生无量寿国,即受净土法身,恒沙无尽,不可思议也。今既秽土短促,命报不远,若生阿弥陀净国,寿命长远,不可思议。是故无量寿经云,佛告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国者,寿命长远,亿百千劫,与佛同等,故号阿弥陀。各宜量此利大,皆愿往生也。又善王皇帝尊经云,其有人学道,念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一日,若二日,或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复于中欲还悔者,闻我说是善王功德,命欲尽时,有八菩萨,皆悉飞来,迎取此人,到西方阿弥陀佛国中,终不得止。

自此已下,又引大经偈为证,赞云:其有众生生安乐,悉具三十有二相。智慧满足入深法,究畅道要无障碍。随根利钝成就忍,三忍乃至不可说。宿命五通常自在,至佛不更杂恶趣。除生他方五浊世,示现同如大牟尼。生安乐国成大利,是故至心愿生彼。第九大门中,分二部分来说,第一、痛苦快乐及善恶的相对照。第二、比较两边寿命的长短。

第一中又分二部分:苦乐善恶的相对照。引用无量寿经来证明。

第九大门译:

苦乐善恶相对照是说,在此娑婆世界,虽然有苦乐二种果报,但大多是乐少苦多。重的苦就是三恶道中被烧的痛苦,轻的苦就是诸天及人间的战争和疾病,连续不断的发生,从久远劫以来,就没有断过。纵然人间和天上稍有快乐,也像泡沫和电光般,发生和灭亡都十分迅速,所以说娑婆世界只有痛苦,只有恶事。而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则是流水、鸟雀和树林,经常吐露出道法之音,讲说修道及教理,内容既清净又明白,能够使听闻的人悟入佛性。二、引用经典证明。净土论说,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安乐国的,就和心地清净的菩萨没有两样。心地清净的菩萨和上地菩萨,最后都同样证得寂灭忍,所以是不会退转的。

无量寿经中的四十八愿,有五种大利益:第一、经上说: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国土,如果身体不是真金色的话,我就不取证佛果。

二、经上说: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国土,如果身形色貌不相同,有美好丑陋之分别的话,我就不取证佛果。三、经上说: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国土,如果没有宿命智,连百千亿那由他诸劫的事都不知道的话,我就不取证佛果。四、经上说:如果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国土,没有天耳通,连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的法都听不到,而且不全部照著做的话,我就不取证佛果。五、经上说:如果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国土,没有他心智,连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的众生,心想什么都不知道的话,我就不取证佛果。该国利益的事,根本就讲不完,只要发愿往生,一定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西方净土只有善事,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也没有恶事。

第二、说明寿命的长短。这里人们的寿命,大多不超过一百年,而且超过百岁的少,少于百岁的多。有人出生的那年就夭亡了,有人在儿童期就死亡,甚至在母胎中就受伤而堕胎的。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众生造业很复杂,所以人们所受的果报也就大不相同。

因此涅槃经说:造作黑色的业,果报也是黑的。造作白色的业,果报也是白的。造作清净的业,或造作杂业,果报也如此。净度菩萨经说,人在一百年的寿命中,夜晚就去掉了一半,也就是减了五十年。在剩余的五十年中,十五岁以前,不知道何谓善恶。八十岁以后,头脑昏沉身体虚弱,只能感受到年老的痛苦。除此之外,就只剩十五年了。这十五年中,外面有政府官员的逼迫,要服兵役到远方打仗或驻防,或是被关在监狱中。里面则要管家门的吉凶之事,家务众事牵缠不已,独自忙个不停,经常追求缺乏之物。如此推计之下,还有多少时间可以修行道业呢?细细思量,人生如此岂不可悲,怎能不厌倦呢?

此经又说,人生在世间,一天一夜之间,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一个念头起一个恶念,就会受一个恶业之身。十个恶念的念头,就会受十生的恶业之身。一百个恶念,就受一百世恶身。如此一个众生,在一辈子之中,一百年都生恶念的话,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中,全部都充满了此众生的恶业之身。恶法既然如此,善法也是如此。一念起善心,就受一个善业之身。百念起善心,就受一百个善业之身。如此一个众生,在一辈子之中,百年都起善念,则三千大千世界,充满此众生的善业之身。

如果众生能够以十年或五年,来念阿弥陀佛,或者很多年念佛,后来生到无量寿国土时,就会受净土的法身,此法身犹如恒河沙般无有穷尽,是不可思议的。这个秽土生命短促,很快就会面临死亡。如果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寿命的长远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无量寿经上,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彼佛为什么叫阿弥陀?舍利弗,因为十方世界的人天往生到该国的,寿命都很长远,有亿百千劫,和佛一样,所以叫做阿弥陀。各位要思量这种大利益,要发愿往生啊。

善王皇帝尊经说,有人学道,想要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国土,昼夜忆念佛,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如果中途后悔的,由于听了这部善王经的功德,在命欲终时,会有八位菩萨飞来,迎接此人到西方阿弥陀佛国中,而不会不往生。下面引用无量寿经的偈语证明,偈语赞叹说:众生生到安乐国的话,就会具备三十二相,智慧充满足以得入深法中,能究竟畅达佛道而没有障碍。随往生者根器的利钝,而成就忍法,不仅成就三忍,乃至不可说忍。往生者获得宿命通等五通,经常能自由自在,一直到成佛都不再投胎恶道。除非为了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所以才生到其他的五浊恶世之中。往生安乐国能够成就这么大的利益,因此要以至诚的心发愿往生。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