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文化&中华香炉的起源<上>

2024-12-02 11:40 香道资讯

前言:文物和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历史,文字可以让生命在意识和记忆中重来,唤醒人们沉睡僵化的内心,赋予它持久的热情和力量,让人们重新看见往日的生活。

羊父丁方鼎,通高21.3cm,宽17.1cm,重3.12kg

文物和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历史,文字可以让生命在意识和记忆中重来,唤醒人们沉睡僵化的内心,赋予它持久的热情和力量,让人们重新看见往日的生活。

两者相得益彰,一定程度上重现了祖先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香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中华先民礼仪祭祀的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华香炉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指出:在古代的中国,那些改朝换代的人的第一件事,是确实地拿到艺术珍品、祭品和王室宝器。在田野考古中发现的事例可以佐证:龙山时代的墓葬里曾经出土过仰韶文化的遗物,殷墟的妇好墓中有一批比自己早两千年左右的遥远的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玉器。香炉如鼎的造型,但鼎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是两码事,可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与祭祀有关。祭祀活动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礼仪活动,远古时期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不少器物就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如精美而薄如纸的蛋壳陶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父乙鼎,通高28.7cm,口径24cm,重6.88kg

中华香炉的起源上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根据摩尔根的描述指出:人类从蒙昧时段进入野蛮阶段,是从学会制陶术开始的。人类的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都曾各自独立地发明了陶器,只有中华民族的先人创造了瓷器。

香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豆和商周青铜器时代的鼎。我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我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为让神灵和祖宗保佑自己的宗族和国家平安,古人用太牢(牛羊猪三牲)以及珍贵的礼器,虔诚地向上天祈祷。

史鼎,商,通高18cm,宽15.5cm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黑陶文化为标志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自夏、商、周至秦、汉时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大约公元前1900~前1600年)出土的青铜礼器为代表,最早的属于夏代。在河南省博物馆有这批出土的器物,数量虽不多,但多为青铜礼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她表明中国从此迈进青铜时代。

古代炉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焚香是官场活动的基本礼数;敬神祭祖,千古沿用;改善生活环境,除臭去味,使人轻松愉快,还可提神醒脑。1983年在青浦福泉山的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熏炉,证明四千多年前的上海人已经使用了熏炉;而且经相关资料的检索,竟是上海先民最早发明熏炉,并开创了中国的香文化。良渚文化是南方最重要的文化遗存。前不久日本先后有两支香道代表团访问中国,既是寻根,又是摸底。虽然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香道,是由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的,但谁也不会料到香熏的源头,还需要来车水马龙的大上海寻觅、朝圣。

竹节纹带盖陶熏炉

口径9.9厘米,高11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熏蒸香料器具。炉为陶质,呈笠状,上部为炉盖,在捉手四周饰镂6组孔纹,每3歹L为一组,器身为大口,斜直腹,矮圈足,外壁饰6周竹节形凸棱纹。古人在炉内熏蒸香料时,香味可从炉盖18个孔中散出,起到净室驱虫的作用。这类器具在中国新石器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

竹节纹带盖陶熏炉出土于上海青浦福泉山高台良渚大墓。口径9.9厘米,高11厘米。泥质灰陶,造型朴实,大口,斜直腹,矮圈足,腹部饰六周竹节纹;笠形盖上有三孔为一单元的六组十八个小圆孔。此器其貌不扬,但据考古资料表明,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熏炉实物之一。距今四千多年时,上海先民率先发明并使用了熏炉。

可以设想,使用这件器物应该生前是福泉山一带的良渚首领或王,在宽敞的厅堂里,沉浸在香烟缭绕之中,为上海的先民行巫事,议大计,祈幸福,该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生动的场面啊。

羊父丁方鼎,通高21.3cm,宽17.1cm,重3.12kg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