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的小鸡》美赫巴巴

2023-04-26 12:56 美赫巴巴

作者 :美赫巴巴

田心译自The Nothing And The Everything by Bhau Kalchuri,1981

在无始之始之前 

什么都没有;绝对是一无所有。 

但却有一只母鸡! 

这只母鸡还有无数只小鸡 

她把它们全都呵护在翅膀之下, 

谁都不让走出去。 

无数个亿万年过去了, 

没有一只小鸡冒险离开过母鸡的翅膀, 

一只都没想过走出去。 

在这无数只小鸡中 

有一只特别淘气的。 

一天早上,他厌倦了 

老是在母鸡翅膀下的生活, 

他竟敢走了出去。 

这个小淘气试图从母鸡的翅膀下 

开出一条道路。 

他那个努力啊,终于出来后, 

他看到一片眩目的光。 

光让他恐惧万分, 

以至于睁不开眼来。 

他的母亲——母鸡——也好害怕, 

因为她不愿让她的任何小鸡去冒险。 

她要小鸡回来, 

他,出于惊恐, 

又很快回到她的翅膀下。 

看到他安然无恙 ,母鸡心情喜悦,

小淘气鬼再次感到安全。 

但过了某些难以计数的时间后, 

这个淘气的小坏蛋 

(命中注定他是最淘气的) 

再一次爬出母亲的翅膀。 

同样的现象发生了: 

小鸡看见一束极为眩目的光, 

但这次光的颜色却不同于上回的。 

他盯着光看了一会儿,又感到害怕, 

并很快归依到母亲的翅膀下。 

母鸡又深感欣慰,

因为小鸡再一次安全回来。 

虽然母鸡不想让他出走, 

但这只小鸡太过淘气。 

他一次又一次地出走,接连六回; 

每次都看到眩目的光,颜色各异。 

他连续六次被面前的光所吓倒。 

每次母亲都为他担惊受怕, 

所以他又回到她身边。 

母鸡总是接受他回来, 

把他置于翅膀之下。 

但第六次之后, 

她终于开始感到 

这个小鸡实在是太淘气了。 

她伤心地想,他若是再出走 

也许她不会再关心他了。 

尽管如此,这个淘气的小坏蛋还是 

第七次从母亲的翅膀下出走了。 

他又一次看到光,仍然是不同的, 

但这个光却没有颜色。 

有光却无色。 

淘气者害怕了, 

并且感到难以承受之——黑暗。 

但过了些时候,他决定 

最好是试着往前走。 

他依此而行。他走啊走啊, 

直到不能回返。 

这个淘气鬼会不停地走的,

但他突然感到饥饿,于是他喊到:

“有啥让我吃的麽?” 

瞬刻之间,从他面前的气体中 

“想象”亲自出现了, 并说道:

“你为吗担心?我在这儿,吃吧! 

尽兴地吃我好了!” 

听见这个,淘气的小鸡很高兴, 

它开始吃“想象”—— 

就这样,这个捣蛋鬼接连

经历了十四次的想象历险,

走过每一条大道和小道。 

这个小坏蛋历经了一个又一个历险, 

不停地吃啊吃啊, 直到第七次历险 

(这时他发现自己成为人), 

他吃遍了不应该吃的所有东西。 

正是他吃了

不该吃的东西! 

他是最淘气的, 

因为不应该吃的,

他却吃了。 他全都吃了! 

(由于淘气的天性,他时而感到幸福,时而感到悲伤。) 

不过,当他开始第八个冒险时 

他越来越不觉得饿了, 

所以他吃的想象越来越少。 

他越往前(向内) 进,

所感到的饥饿(痛苦)就越少, 

所吃的想象数量也越少。 

想象越来越少, 

他的饭量也越来越小, 

他因而开始了第十三次冒险。 

这里,在道路的最后转弯处 

(当他终于看到他自己的本来面目时), 

他不再渴望任何形式的想象, 

因此想象全都离开了他—— 留下他独自一个。 

这时淘气的小鸡叫喊道, 

“现在我该做什么?” 

有个声音说道,“吃!吃你自己!” 

他别无选择,只好吃, 

于是他吃掉了自己! 

就在那一瞬间,他发现自己就是大有。 

大有——大知,大能和至乐。 

但就在那一刻,在他成道的瞬间,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 

发现曾在母鸡翅膀下的无数只小鸡 

都跟着他走了出来! 

当他,最淘气者,看到它们时,

怜悯之情油然生起。

当怜悯降临的那一刻,

对所有那些其它小鸡的责任负担

也落在了淘气者的肩膀上。

因为他们可都是他的兄弟姐妹啊,

而始作俑者正是他自己!

现在他知道,所以不得不感到同情。

他必须得回来,一个又一个时代,

来照料那些无数的小鸡,

为他们受苦。

他永远摆脱不了这个责任,

因为这全都是他的错儿。

 

第一滴大无的旅行——

它离开大无的海洋,经过幻相诸界,

以便知道自己是大有——

即淘气的小鸡的旅行。

它与第一个灵魂证悟自己是神的旅行

具有同样的含义。

母鸡是大无

所有无数的小无水滴(小鸡)都来自于它;

在本初一个水滴

离开无知(Ignorance)的庇护,开始了想象。

第一个灵魂从大无中走出

从超越超越(Beyond-Beyond)进入想象的诸界。

他离开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所有的小无(水滴)的老窝。

第一滴水感到恐惧,大无(母鸡)也一样。

大无即无知,无意识,

所以它完美地反映了水滴面对其想象时

的痛苦和恐惧。

结果是,随着第一滴水在亿万亿万年的时间里,

一次次地从它那里出走与返回

从未感受过什么的大无

(因为它是无意识的),

却感到了痛苦与快乐,恐惧与安全。

第一个想象(imagining)极其有限(极为精微)

以至于不能实际上称之为想象。

事实上,水滴走出大无的第二次冒险

仅仅产生了想象的种子——Brahmand;

所以第一次的冒险

是多么微、多么精的想象啊!

淘气的小鸡在第一次冒险中

所想象的第一个光是原火——Tej。

接连的六个让他目眩的光

是气的心和精形式。

(心和精层面的火与气,

不是人用浊感官所认识的气,

氢,氧,二氧化碳等。)

第一次想象或者说想象的种子

极其精微,

它是包含了一切颜色的白光。

让淘气鸡目眩的接连七个光

是心颜色和精颜色,

它们包含了该纯色的一切颜色。

这些眩目之光的七个纯颜色

是蓝,紫,青,绿,黄,橙和赤;

与它们类似的浊颜色

是这些纯颜色的影子之影子。

也就是说,在纯蓝的心颜色和精颜色里

包含着一切色度的蓝色,

让小鸡目眩的是那个纯蓝色本身。

小鸡第七次冒险出来时,

看见一个眩目的光,

但这一次光没有颜色—

他第一次看见浊界。

我们周围的光像纯光一样没有颜色,

因为它是浊的(氧,空气本身是无色的);

这个浊光仅仅反射了颜色。

肉眼看见的太阳所折射的黄色,

是一个人在第四层面,Suryaloke,太阳世界,

所看见的精颜色黄色的第227个色度。

整个造物界都是第一个水滴想象出来的,

一个接一个,第一个水滴面对自己的想象。

就这样,一滴接一滴,整个造物界

从大无之海洋——无限无意识——

进入意识。

在小鸡走出大无的第七次冒险中,

他想象出浊界——宇宙;

这里想象是粗浊而具体的,

非常低等与密集,非常坚固与厚重。

在浊界,第一个水滴的形体进行变化。

从这一点开始大无的影响逐渐减少,

意思是他获得了个体的和分别的意识。

第一个浊形体开始(在想象中)发展,

经过七个进化阶段(从石头到人体),

经过精和心层面的内化,

在获得十四次历险后证悟自己。

随着第一个灵魂在意识中的历险,

他想象了无数的事物(现象),

因其想象(饥饿)而制造并且满足的欲望

自然越来越增大,

并且越来越强烈,直到他获得人体。

在内化的第一个精层面

(第八次历险,作为第一个有精意识的人),

他的欲望越来越小,

直到最后他到达第六个层面

(第十三次冒险,作为有心意识的人),

这时一切的欲望都离开了他。

第一个水滴失去了一切的欲望,

这个失去是他的成道的开始。

第一个水滴被称作至古者(The Ancient One), 

只有他才能在旅程的终点独立证得自己。

他是曾经或将会依靠自己

而证悟自己是神的唯一者。

跟在他后面的水滴灵魂(Jeevatma)

都需要他或一个至师(Perfect Master)的神圣帮助

才能够做那不可能的事情——

吃掉他们自己!

淘气的小鸡被称作小魔鬼(Saitan Murgi Ka Bachha),

他就是至古者本人。

他把恩典给予一切万有,一个接一个,一滴接一滴——

因为他知道整个的旅程,从头到尾。

只有他和至师

才能把真有之知识,Dnyan

赐给无数的小鸡。

他的恩典来自于他对每个人

(每一个像他一样的淘气的小鸡)

的整个旅程的知识,

他的恩典总是以真知的形式。

在海洋(神)里

是无限大有和无限大无。

大有是无限知识,

大无是无限无知。

无限大无局限于无限大有之内。

无限大无与无限大有无限地联系

以至于二者似乎是同一个——但它们却不是。

在大有与大无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差异。

大无是大有的反面。

大有是无限的,

因此无限的反面是有限;

但是大无的虚无性却是无限的,

因为大无是大有的无限影子。

影子没有实质,因而影子是有限的,

但影子的扩展却是无限的;

这种无限的扩展即pasara,

无限的铺展,无限地伸延。

无限大有即无限真理,实在,

无限大无即无限的神圣影子,幻相。

虽然大无与大有相互联系

似乎是同一体,但它们的特性却绝对相反,

它们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异,

因为一个是大有,而另一个是大无!

虚无就像你周围的空气——

它是空的。

大无没有实质,

正是因为它无实质,

它总是易受心血来潮

(运动,风,欲望)的影响。

大有从来不会有心血来潮——它是具足的。

大无的心血来潮,原始拉哈(Lahar),

是没有实质的,正是因为无实质,

大无的心血来潮才问,“我是谁?我是谁?”

为什么?因为大无没有实质——没有身份。

由于大无没有实质,

它的问题也没有实质

(无意义且不重要);

因此它的问题弄不出声音来。

大无所问的这些问题

“我是谁?你是谁?”乃影子所问

(无实质的小无——影子——发出信号),

而影子是通过运动来提问的。

因为这些运动,所以在时间的开始,

大有醒来,通过语言问道,

“我是谁?”

大有的无限言语“我是谁?”的冲击

是如此无限地巨大,以至于对该问题的回应

不仅落在它自身,

而且还落在它的无限影子上。

由于那一言(THAT WORD)的冲击力,

大有和大无的无数水滴

在海洋(神)里获得运动。

存在着大有和大无两个海洋,

但它们原本是一个。

大有海洋作为神圣知识

是浑然一体的;

大无海洋作为神圣无知

也是浑然一体的。

在大有海洋里

虽然有无数个水滴(灵魂),

但它们永远是同一个(同一个大灵)。

在大无海洋里

也有无数个水滴(心),

它们也永远是一个,自始至终。

因此,在大有里有无数个小有;

在大无里有无数个小无。

那个原始问题,万言之言“我是谁?”

来自于大有海洋(神圣知识),

那一言出自于大有海洋里的

每一个水滴。

大无海洋(神圣无知)

感受到那个无限之言的动力,

大无的每一个水滴也感受到了。

在回应那一言

大有的问题“我是谁?”时,

大无海洋里的每一个水滴

都开始通过在进化和内化中的运动

以无限地有限的方式说,

“我是乌有,我是万有。”

大无如同空气,

因此大无(通过运动)的话

“我是乌有,我是万有,”

只不过是空气而已。想象!

作为其结果的空气也如同气体,

因此大无的话

“我是乌有,我是万有,”

只能产生气体,想象物。

大无与大有共在同一个海洋里;

它们不是两个分别的海洋。

大有的水滴和大无的水滴

实际上是同一个海洋的水滴;

但它们又很不同,所以至古者把它们称作

大有海洋的水滴

和大无海洋的水滴。

大无包含在大有里,

大无海洋包含在大有海洋里,

而强调它的特殊虚无性

(也就是说,它虽然什么都不是但却有生命)

是为了认识造物界是如何

通过大无而产生的。

当大无海洋的每一个水滴

都听见大有海洋之言的每一个水滴的

声音(它是无限的)时,

在大无海洋里便开始了运动,

大无海洋的每一个水滴

都开始体验该运动。

在无始之始,

大无开始以无限地有限的方式

表现自己,

其水滴也以无限地有限的形体

显现出来。

所以在本初

大无海洋的运动

是无限地有限的。

当大无初次听见大有之言时,

它表现为“我是乌有,我是万有”;

当该运动开始在大无海洋里

集聚力量时,

该海洋里的每一个水滴都开始说,

“我是这,我是那。”

无数个小无因而被创造出来——

由于水滴的话:“我是这,我是那。”

每一个水滴都继而开始认为它是一切万有,

因为它被大无的这些无数个显现

所包围。

运动在大无海洋里继续着,

每一个水滴都开始旋转,

起舞歌唱,跳跃飞奔;

也就是说,它的想象开始集聚力量。

不久,作为这一切活动的结果,

每一个水滴都被火焰和气体

(想象的产物)所笼罩。

每一个水滴这时都感到被火焰和气体所包围

并试图逃脱这些层层的火焰和气体。

那些未能逃脱特吉(Tej)之火的水滴

停留于心形体,成为大天使;

那些未能逃脱普拉(Pran)之气的水滴

停留于精形体,成为天使。

那些逃脱了火与气的水滴

感觉到火焰喷射,气体爆炸——轰(bang)!

浊宇宙的大爆炸——原子固化!

小鸡(水滴)毕竟是小鸡(水滴),

而不是其它任何东西。

他们因而是无知的。

结果是,在本初,从所有那些无数的小鸡里

有一只淘气的小鸡

试图离开母鸡的翅膀

和摆脱无知。

随着他开始出走与走出,

他遇到燃烧的气体,原火,

他试图从层层的气体中伸出头

去看看在气体之外是否还有其它东西。

(赛旦Saitan作为孩子是非常好奇和淘气的。)

当他从气焰中抬起头时,

他看见一个眩目的光,他自己也眼花缭乱!

那个光是原始气焰的光,特吉(Tej),

它极为光辉灿烂,即使亿万个太阳的光加起来

也无法与这个原始光相比。

恍惚的小鸡不能面对这个光,

它把头缩下气体

回到母亲翅膀的庇护之下。

又过了亿万亿万年,他再次试图

穿过气体抬头看

再次遇到更为眩目的光,

但这个光的颜色却是不同的。

接连六次淘气的小鸡试图

穿过火与气抬脸看,

每一次他都看见一个不同颜色的光,

每一次他都藏起脸躲避其灿烂。

接连六次他眼花缭乱。

但最终当他第七次向外看

且看见光时,他没有把脸藏起来。

在第七次他没眼花缭乱。因此他继续冒险。

每一次小鸡把脸藏在母鸡翅膀下后

朝外看,

气层就将他覆盖。

淘气的小鸡不得不撕开

这些火焰和气体层,

企图穿透它们去看看清楚。

但他第七次抬起头时,

气体成为他的伙伴,不再阻碍他。

实际上火转化成气体,

气体转化成能量,恰塔尼亚(chaitanya);

气体给他能量以继续前进。

所以在第七次出走期间,

小鸡想要继续冒险,他本来也会继续下去的,

只是突然间他发现自己饿了。

这个饥饿和满足饥饿的需要

造成他的十四次历险。

(难以满足的饥饿

在整个进化和内化中驱使着他,强迫着他,激励着他,

那是对大知的饥饿,对认识“我是谁?”的智慧的

难以满足的饥饿!)

母鸡最初不知道痛苦或快乐

恐惧或安全,

但当她第一次发现小鸡丢失时,

她为他担惊受怕。

这个淘气鬼因光的灿烂,

而开始知道痛苦和恐惧,

母鸡因担心失去她的小鸡

而开始知道痛苦和恐惧。

以同样的方式且在同一个时间,

小鸡和母鸡

都开始感受痛苦和恐惧,

都开始感受快乐和安全:

当小鸡回到了她的翅膀保护下时,

当母鸡又看到他回到她身边时。

每一次小鸡冒险出走,

母鸡都越来越害怕,

当他回来时她越来越高兴——

直到第六次。

在第六次的来去期间,

她因他不在而极度恐惧,

因他回来而无比宽慰高兴。

不过,这一次她感到他实在太淘气了,

要是他再出走,

也许她不会再关心他了。

所以当小鸡第七次冒险出走时,

母鸡无动于衷,不复为他担忧。

淘气者独立了;

孤单一个,没有了母亲。

在大无中,什么都不会发生, 

所有的旅行都是想象的, 

正如整个造物界都是想象的产物。 

在创世之始, 

第一个水滴开始想象无数的小无, 

这些最早的想象物把他笼罩在气火(gaseous fire,Tej)中。 

气与光是同一个。 

原火与原光是同一个。 

要知道神在本初是怎样睡眠的, 

小鸡是怎样看见光的, 

想象你睡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 

突然有人在你头顶上打开灯; 

你从睡中——深眠中——醒来。 

首先你觉知不到光本身, 

而是某种模糊的干扰(即光耀)。 

当你终于睁开眼时,你看见光, 

通过那个光你看见正在发生的事情。 

光的炫耀不再骚扰你, 

因为你清楚地看见正在发生什么。 

以同样的方式,

被称作超越超越之黑雾(Al-Ama)的

原始气体(模糊的干扰)

与小鸡所见和第一个灵魂所想象的

被称作特吉(Tej)的

原始光(炫目的光耀) 

也是同一个。

在走出深眠的亿万亿万年期间, 

第一个灵魂想象了六个连续的气体阶段,

就这样心界和精界的

六个主要的火与气阶段得以产生。 

这六个连续的气光(gaseous light)阶段 

是心界的特吉(Tej)或诺尔(Noor)——觉照(Illumination), 

是精界的普拉(Pran)——灵感(Inspiration)。 

精界的四个层面 

包括276个精气,普拉本身(无限能量)。 

这276个精气的每一个都是另一个的影子, 

第276个气的影子是第277个气,氢。 

原始气的第七个阶段 

是氢和浊界的诸气体 

(由原子组成的氧、二氧化碳等); 

想象着这些原子粒的气体, 

第一个水滴的形体发生变化,变成浊。 

一旦第一个水滴成为浊(物质), 

它就不能再回到大无那里, 

因为浊界处于原始大无的直接领域之外, 

无的影响因而减弱。 

当淘气的小鸡第七次离开时, 

母鸡不再关心他, 

因为就在那一瞬间,水滴进入浊界。 

但在另一个意义上,大无则作为无意识而继续存在着,

以便在获得意识的整个旅行中

保护和供养第一个水滴和随后的每一个水滴,

因为大无是无限的。 

第一个水滴的所有的想象物永远不会是任何东西 

也不会作为什么而存在;它们全都是虚无。 

所以第一个水滴必须最终证得 

真无(Real Nothing)——涅槃, 

因为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证悟的。 

就这样,原始大无(母鸡)的虚无性 

保护并引领着第一个水滴 

(保护并引领着随后的每一个水滴) 

去认识真无,涅槃, 

以便立刻成为真有(RealEverything),涅未卡帕(Nirvikalp)。 

在大无中没有实质 

因为大无的基础是想象。 

在大无海洋里的每一个水滴都想象着不同的东西, 

(就像有很多人, 

每一个人的心都思想着不同的东西, 

从而产生无限的想象物一样)。 

想象没有限度 

(因为它能够想象任何东西和一切东西), 

所以大无海洋里的水滴的想象

也没有限度。 

当原始心血来潮涌现于那个海洋时, 

每一个水滴都开始探询, 

“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是。” 

运动立刻在海洋里开始了, 

运动是无限的, 

因为无数个水滴开始想象 

无数个可能性。任何的事物!一切的事物! 

由于无数个可能性, 

由于对每一个可能性的无数个组合, 

大无的水滴开始说,“我是这,我是那。” 

当淘气的小鸡(第一滴水) 

从心界和精界的火焰和气体中冒出 

而进入浊界成为物质时, 

他开始意识到海洋里 

无数个水滴的所有无数个想象物。 

然后小鸡从痛苦中发现,他饿了。 

因此他有了一个问题: 

“在那些无数个想象中, 

我该吃哪一个?哪一个?“ 

(饥饿乃是他的问题。) 

所以他问他的伙伴,气体,

“我该吃哪一个?”气体却欺骗了他。 

气体欺骗了淘气者本人, 

让他去吃无数个不同的东西。 

但淘气者却相信了气体, 

他因受骗而无数次地吃了 

那些他本不该吃的东西。 

气体继续对他施加欺骗性的影响, 

直到他的第七次历险,这时他成为人。 

他的饥饿感不断地增加,痛苦越来越大, 

这迫使他越来越放纵于 

错误的东西; 

饥饿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是欲望! 

尽管如此,当第一个人 

在第八次冒险中获得精意识, 

并且前进到第十三次冒险而获得心意识之后, 

气体的功效和影响(欺骗本身) 

慢慢减弱, 

他所欲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在第六层面的第十三次历险期间, 

气体的欺骗性影响彻底消失, 

淘气小鸡的伙伴,气体,离开了他。 

他此时不再感到丝毫的饥饿,发现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这是前所未有的), 

他也没有了欲望。 

他大叫道:“现在我该做什么?” 

一个声音对他说: 

“吃!你吃你自己!” 

他吃掉了自己。 

结果是他却找到了自己。他知道了他的大我。 

在那一刻淘气的小鸡 

获得了对无限海洋的神圣知识 

并且有意识地证悟到他永远是大有。 

就这样淘气的小鸡,第一个灵魂,

通过大无之媒介, 

获得了对大有的知识。 

通过获得他自己就是神的知识, 

通过成为全知者, 

他证悟到大有就是他。 

当他知道大有的时候,他同时 

获得了使用这个大知的 

无限智慧。 

但为了让他获得这个知识, 

整个造物界必须产生。 

在这个由无数个小宇宙组成的巨大广阔的大宇宙里, 

现在有无数个小鸡(水滴)

走出来跟随那个淘气者。 

正是为了他们, 

他才利用其大知的无限智慧 

来帮助我们得到他所知道的。 

通过进化和内化,完成十四次历险 

获得大知之后, 

第一个水滴成为海洋, 

第一个灵魂获得上帝意识。 

水滴本身实际上从来不是一滴水。 

它永远是海洋,但因为想象, 

水滴相信自己仅仅是一滴水。 

为了认识自己是海洋, 

它必须经过进化中的七个外在历险, 

和内化中的七个内在历险 

以成为它就是的海洋。 

每一个水滴只有完成这十四次历险, 

才能成为海洋, 

正如他,淘气者,最初所做的那样。 

那个在大有与大无之本初 

从火与气里伸出头来 

并完成了十四个历险的

淘气的小鸡,赛旦,麻烦制造者

被称作“至古者” 。

 “至古者”就是他。

正是他也唯有他才回来,

一个接一个时代, 

帮助我们这些淘气小鸡同伴,

当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 

当世界陷入一团糟的时候。

田心译自The Nothing And The Everythingby Bhau Kalchuri,1981

《淘气的小鸡》6

神的超越超越状态

历险始于神且止于神。

历险始于意识且止于

获得上帝意识;

一切的历险都是从无意识到意识。

要认识淘气的小鸡的

这十四个历险,

一个人必须回到无始之始(Beginningless Beginning),

从神的原始状态开始,

这个原始状态叫做“超越超越”。

超越超越是

神的原始深眠状态,

充满着无限真空(Infinite Vacuum)。

超越超越是

无边空间和非空间(Boundless Space and Spacelessness),

且包括着无限与有限,

无极与有极。

它是大有与大无,

它又超越了大有与大无。

一切万物都包含在超越超越之内,

一切光明与一切黑暗,

一切知识与一切无知,

一切意识与一切无意识。

但在神的这个原始状态,

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无意识。

超越超越在其真空中包含了

无限意识和无限无意识,

但在本初前的这个原始状态,

意识却意识不到它的大我。

这意味着神不知道他是神;

无限不知道它是无限的。

因此,这个超越超越是神的

不可解释、不可认识

和不可体验的状态。

一切万物都潜在于超越超越,

但这个“一切”既非大有又非大无。

在其原始状态,神是,

但神里的大有却不是。

大无是,但神里的这个大无却不是。

神在其原始状态中被吠檀多教徒称作

帕拉特帕-帕若卜若玛-帕若玛特玛(Parapar-parabrahma-Paratma);

被琐罗亚斯德教徒称作

达大-阿乎若玛兹德(Dadar-Ahurmazd);

被苏非教徒称作

瓦拉-乌-瓦拉(Wara-ul-Wara)。

为了便于理解,至古者现在把

神的超越超越状态称作海洋——

在无始之前的无边无际、无底无面、

绝对平静与安宁的海洋。

这个原始海洋无限而不可分,

因为它是无限与不可分的,

所以它包含了万有。它包含了一切。

但无限意识并不知道

它是无限意识。

无限意识在这个海洋里

是绝对无意识的,

因而它意识不到无限知识,

意识不到无限能力,也意识不到无限喜悦。

虽然这个状态,这个海洋,包括了一切,

全知,全能与全乐,

但它是超越超越状态

也就是说对一切都是无意识、无觉知与沉睡着的。

可怜的帕若玛特玛(Paramatma),神,无限意识,

在酣睡。(他深深地沉于睡眠,以至于超越了自己。)

这是神的“是”状态。

神是,但他对这既无意识又非无意识。

在那个超越超越海洋,

存在着无限意识与无限无意识。

在那个超越超越海洋,

存在着大有海洋与大无海洋。

通过这个大有海洋,

无限意识得以显现;

通过这个大无海洋,

无限无意识得以显现。

无限的这两个状态一旦产生,

它们自然地不再有

超越超越上帝的深眠属性。

尽管如此,超越超越上帝状态

却继续存在着,像它曾经、现在和永远存在一样,

绝对而完全地不变与独立。

然而,无限意识状态(Paramatma)

和无限无意识状态(Ishwar)

进入所谓的超越上帝状态。

虽然无限意识和无限无意识

永远被包含在超越超越状态里

(一切都永远包含于此),

但它们二者都走出了超越超越状态

而进入不同的意识领域。

无限意识和无限无意识最初是怎样

走出超越超越海洋的呢?

这都是因为心血来潮(Whim),拉哈(Lahar),

和这两个海洋,

大有海洋和大无海洋。

超越超越海洋包含了

大有海洋和大无海洋,

这些不是两个分离的海洋而是一。

至古者以这种方式来描述,

以便智力能够领悟这个概念。

大有即什么都是,大无即什么都不是;

但它们相互维系,无限交织,

一浪接一浪,一滴接一滴。

大有海洋与大无海洋

作为一体而静止地躺在

超越超越海洋的怀里。

这时,毫无缘由,没有警告,

没有任何的实质,

心血来潮产生于大无海洋里。

该心血来潮引起一个问题:“我是谁?”

随着无一遍又一遍地

问自己那个问题: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运动出现在大无海洋里。

无即虚无,没有实质;

因此其运动和心血来潮都没有结果。

但在漫长的时间里,大无海洋里的那个运动

对大有海洋造成了某种影响。

那个大有海洋也缓慢地觉醒。

当大有海洋最终醒来时,

它仅仅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

它刚问自己那个问题,

它就给自己提供了唯一的答案,“我是神!”

无限意识便确立于

大有海洋。

可那个可怜的大无海洋!

当它听到大有的“我是谁”问题时,

它却不知道那个答案。

因此无限无意识确立于

大无海洋。

大无不知道对大有的问题的答案,

但那个问题对大无的冲击却非常大,

以至于大无试图以无数个方式来回答它。

因此造物界出现在大无里,

而大有的问题

在大无里被听见的那个点是噢姆点(Om Point),

从这里无数个问题和答案

倾入大无之海洋。

所有的运动都发生在无限无意识里,

因为无限意识因知道一切

而不能被任何事物所影响。

神的无限意识状态

在吠檀多里被称作

帕若卜若玛-帕若玛特玛(Parabrahma-Paramatma),

在苏非教里被称作安拉(Allah),

在琐罗亚斯德教里被称作耶兹单(Yezdan);

这是圣父的状态。

这个神圣状态属于无限意识,

属于帕若玛特玛(有意识的神)。

在这个神圣状态,涅未卡帕(Nirvikalpa),灵魂(Soul)意识到自己是神。

帕若玛特玛在有意识的超越里,

所以神意识不到幻相(造物界);

帕若玛特玛意识不到自己是万物万人,

因为无限意识超越了万物。

神的无限无意识状态

在吠檀多里被称作伊希瓦(Ishwar)。

伊希瓦有三个方面:梵(Brahma,造物主),

毗瑟弩(Vishnu,保护者)和玛赫希(Mahesh,毁灭者)。

这样对造物界的一切创造,

对造物界的一切保护,

和对造物界的一切毁灭

都发生在无限无意识里,

伊希瓦的领域。

在时间的伊始,无限意识被确立

为神圣状态或者说非人格神

(他对幻相没有意识)的座位。

这个神的座位被称作阿斯-埃-毛拉(Ars-e-Maula),

这个神圣状态需要被亲证,

或者说位置需要被填充,

直到获得无限意识

——通过无限无意识的媒介。

不仅无限无意识

想证得无限意识,

而且无限意识自身也想被证得。

占据这个位置的

正是淘气的小鸡而非别人,

当初他被那个位置所牵引,

在无意识里历经了十四次冒险。

正是他通过证得自己就是神,

而创造了人格神的方面。

田心译自The Nothing And The Everythingby Bhau Kalchuri,1981

《淘气的小鸡》7

要知道光是光,

黑暗则是绝对必要的,

因为离开黑暗,

就不会知道光是光。

因此,要意识到知识,

一个人就必须意识到无知;

知识是知道(体验)无知是无知的那。

该知识被称作未尼安(Vidnyan),

它知道万物万人(即大无)的

始与终。

在超越超越中的无限海洋里

有大有也有大无;

它有无限能量(Pran)和无限空间(Akash)。

噢姆点在大有里,

从那里大无的开始

作为潜在于原始海洋里的

万物的进化得以发生。

海洋有知识,

但它觉知不到它包含着知识;

那就是它的原始无知。

当心血来潮涌现时,波涛在大无海洋里形成,

那个海洋里的每一个水滴都开始问,

“我是谁?我是谁?”

随着这个浪涛的产生,

在空间与能量之间有了摩擦,

一种最强大的冲突产生,

这造成运动,它对大有造成影响。

这个结果是大有海洋里的

每一个水滴都开始问,“我是谁?”

这个运动在大有海洋里引起微波,

因为心血来潮,

意识的进化和无意识

同时从噢姆点发生。

因此无限意识(帕若玛特玛)

和无限无意识(伊希瓦)两个状态被确立。

超越超越上帝的海洋

在本初绝对地安详与静止,

没有丝毫的运动。

心血来潮,那个拉哈或乎几(Hukki),产生于大无海洋,

在漫长的时间里

大无问自己“我是谁?我是谁?”

大有用了亿万年的时间

从睡眠中醒来,

它是多么难以想象地深眠酣睡啊!

在大有完全(无限)地醒来

问自己:“我是谁?”

并且回答“我是神” 之前,

无限意识和无限无意识状态未被确立,

创世也没有开始。

我现在要讲的正是这个过渡时期,

也就是在心血来潮之后、

在大有完全醒来

告诉自己“我是神”(因此,知道了自己)

并确立了无限意识和无限无意识状态

(帕若玛特玛和伊希瓦)之前

的漫长的亿万亿万年。

在创世开始之前的这个时间,

原始火(Tej)以无限地有限的形式

显现于大无海洋。

这个火在噢姆点附近显现,

但它不是创世的开始。

直到无限无意识确立于

大无海洋,创始才开始;

而这个原始火显现于那个时间之前。

心血来潮带来这个火,

这个无限地有限的原始火

带来无限地有限的能量(Pran)。

即使在这种无比有限的形式里,能量

也需要空间(Akash)才能显现;

空间与能量同时显现,

二者之间立刻产生冲突。

空间(Akash)与能量(Pran)的冲突

引起运动,在漫长的时间里

在大无海洋里的这个由空间与能量的强大冲突

所造成的运动,

把大有海洋

从其海洋般的深眠中唤醒。

当大有醒来并且说,“我是谁?我是神!”之后,

无限意识被确立,

无限无意识也被确立。

一旦无限意识被确立于

大有海洋,

大无海洋里的运动

就不能影响它(帕若玛特玛),

惟有无限无意识(伊希瓦)

才被这些运动所影响。

随着无限无意识被影响,

伊希瓦开始创造、保护与毁灭。

当大有的问题“我是谁?”

在大无海洋里被听到时,

大无开始说,“我是这,我是那,”

造物界开始一滴接一滴地

从噢姆点涌入大无海洋。

运动是导致万物出现于造物界的原因,

在对运动的回应中,

无数个小无不断地显现,永无止境。

运动是什么?

它们只不过是大无对原始问题“我是谁?”

的错误答案而已。

能量和空间的冲突

是所有这些运动的首要发起者。

因为这个摩擦,火(Tej)涌出

首先进入造物界(能量是它的派生物),

随后是空间(以太)、空气、水、土。

这些是五大元素,塔特瓦斯(tatvas,构成生命的物质);

它们在心界的层面显现为种子形式,

在精界的层面显现为精形体,

在浊界显现为浊形体

即包括了恒星、星星、卫星和行星的诸宇宙。

造物界的虚幻事物的存在

(在心、精和浊界)

依赖于这五个元素,塔特瓦斯;

它们是气体的组合。

因此淘气的小鸡把它们体验为气体,

这伴随他经过进化和内化的旅程,

直到第十三次冒险时

他在第六层面获得心意识。

在第六层面他获得那个

纯火或纯光的意识,

在那个光里他见一切。

能量(Pran)和空间(Akash)在创世之前产生冲突

并在创世之后继续冲突,

这全都是因为欲望。

在创世前的时间里,

火,能量和空间显现于噢姆点附近。

这些力量产生于心血来潮。

但从那个原始心血来潮中还涌现出

七大欲望,它们倾入大无海洋

——在创世之前与之后。

这七大欲望(以种子形式)充满心界,

以精形式(萌芽)充满精界,

以浊形式(行动)充满浊界。

人类知道这些欲望是

淫欲,瞋怒,贪婪,仇恨,傲慢,自私和嫉妒,

这些欲望充满整个造物界。

因此,在每一个生命阶段,

你都将发现七这个数字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普遍存在的七大欲望。

引起运动的能量有七个部分(状态), 

所以创世的运动也有七个部分, 

有着七个碎沫状态的七个波浪。 

运动的划分精微得不可见, 

因为运动异常迅速。 

微波是运动的回荡, 

由于运动中有七个部分, 

微波里也有七个部分, 

(具有碎沫的)波浪的七个状态。 

就这样海洋的纯洁作为造物界而难以觉察地展现着。 

随着大无海洋的运动, 

波浪升起,激浪破碎,形成泡沫。 

每一个波浪都有无数个水滴, 

每一个水滴都由一个泡沫包围。 

这个泡沫属于水滴,仅仅是水滴; 

由于泡沫, 

水滴似乎与海洋分离。 

泡沫有两类:波浪泡沫和水滴泡沫。 

波浪泡沫就像是浊宇宙, 

水滴泡沫就像是宇宙里的浊形体——从石头到人类。 

在海洋里升起具有无数个泡沫的无限个波浪, 

每一个大波浪泡沫 

都有无数个小波浪泡沫(诸宇宙)。 

这意味着随着海洋里起浪, 

无数个浊世界被创造出来。 

在这些无数个行星中, 

有七个最接近噢姆点, 

离噢姆点最近的行星是我们的地球; 

这就是神作为基督,先知,佛陀,弥赛亚或阿瓦塔

降临在地球上的原因。 

整个大宇宙(它包含了亿万个宇宙), 

都在不停地变化中,并且继续进化, 

所以在创世噢姆点附近的 

七个行星也在变化与进化。 

发展头脑、心灵和意识的最大机会 

在离噢姆点最近的世界里, 

那里灵性处于顶点(内化)。 

在整个宇宙里,在任何时间 

内化都仅仅在一个行星上发生, 

那个行星现在是地球。 

每一个水滴灵魂都在这里开始并结束其旅行。 

当最接近噢姆点的那个世界冷却时(在灵性上死亡), 

在灵性上位于它后面的那个世界 

将在一切方面取代它。 

由于海洋里的波浪, 

无限个小无产生于大无海洋, 

但却以难以想象地有限的形式。 

这些小无,吉兀阿特玛,个体水滴灵魂, 

是大有(神)的无限个影子。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会有一(大有,神)的无限个影子呢? 

可以如下来说明: 

A)无限是有限的反面, 

B)光是影子的反面, 

C)是是不是的反面, 

D)一是无数的反面。 

你如果选择“一”(D)和“光”(B), 

他们的反面就是无数和影子, 

或者说一个光的无数个影子。 

假若有什么不是实在的话,那它必须是实在的反面。 

因此从一个帕若玛特玛中 

无数个影子作为其方面诞生, 

这些影子是影子的影子。 

来自于神的光辉(Noor)

的光(原始火Tej) 

是那个光辉的影子, 

这个影子的影子是无数个影子。 

无限数目的恒星、卫星和星体 

是神的光辉的影子的影子。 

存在于海洋运动里的上帝状态 

是伊希瓦(创造者、保护者和毁灭者)的状态; 

只有在运动中创造、保护和毁灭的

行动才能开展。 

因为这个运动无数个波浪和微波 

出现在大无海洋, 

波浪泡沫(诸宇宙和诸浊界) 

和水滴泡沫(从石头到人的形体)由此产生。 

因为能量有七个状态,且能量引发运动, 

所以运动及其微波(运动的反响) 

有七个骚动状态。 

海洋里的六个骚动状态 

在每一个水滴周围制造一个能量泡沫, 

但骚动(运动,旋转) 

和泡沫是如此地精微, 

运动是如此地异常快速, 

以至于二者都绝对不可见。 

第七个运动状态创造了可见的泡沫。 

(这些泡沫是进化的浊形体。) 

在前六个运动状态 

(在两个心层面和四个精层面), 

个体水滴灵魂有一个

心和能量覆盖物(围着它的泡沫)。 

然而,在第七个运动状态, 

水滴的覆盖物发生变化,它成为一个

心、能量和浊体泡沫;这是吉兀(Jeev)。 

每一个水滴都是海洋本身,但由于该泡沫, 

它认为它只是小小的水滴。 

浊泡沫的创造 

是能量与空间的原始摩擦 

的浊继续和加剧, 

因为现在空间是以浊形式, 

能量表现为形体。 

因此,能量与空间的冲突 

在浊界里达到顶点。 

(这可以从新星的不断爆炸, 

行星的不断进化中看到。)

有些水滴灵魂潜在于六个海洋骚动状态; 

他们滞留在心层面或精层面, 

只有心泡沫,或能量泡沫。 

只有心泡沫的水滴灵魂 

被称作大天使,他们存在于心界。 

只有能量泡沫的水滴灵魂 

被称作天使,他们存在于第三个精层面。 

大天使有心体,但没有浊形体; 

他们有心意识,没有业相。 

天使有精体,但没有浊形体; 

他们有精意识,没有业相。 

所有其他的来自于大无的水滴灵魂 

都进入第七个运动状态,浊界, 

以经历内化、转世和内化。 

这个旅行有一个目的,结束于一个答案。 

目的是获得一切, 

答案是“我是神”——

对大有的问题“我是谁?”的回答。

海洋里的运动产生了 

无数个宇宙和生命, 

它在心界显现为种子形式(纯心)、 

在精界显现为精形式(纯能量)、 

在浊界显现为浊形式(纯物质)。 

但是产生于运动(原始骚动)的 

一切万物和生命 

都用亿万年的时间获得浊形体,

同时通过所有的七个进化阶段来创造自己。 

石头,金属,植物,虫,爬行动物,鱼,鸟,兽 

和人类不是一下子就把自己创造出来的。 

创世是为了这个目的:发展意识。 

为了发展更高的意识(智慧)

幻相(摩耶)存在着, 

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媒介。 

为了这个纯无限智慧(无限思想)

所有的七个进化和内化阶段

得以产生, 

获得该智慧时, 

就知道整个造物界皆是幻相,大无。

田心译自The Nothing And The Everythingby Bhau Kalchuri,1981

《淘气的小鸡》8

创世的开始与意识的发展

由于大无海洋里的运动(骚动), 

创世开始于噢姆点, 

无数的水滴开始流溢出来,成为无。 

这一切都发生在超越超越海洋, 

里面包含了大有海洋和大无海洋。 

超越超越海洋是无限与不可分的, 

没有任何的事物超越了它或在它之外—— 

但大有与大无的划分,虽然是虚幻的, 

却对认识“本初”很有必要。 

神是不分、无限与无界的。 

除他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神是永恒与不变的, 

因此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切的旅行,一切的历险,一切的事件皆是梦幻, 

因为什么都不曾发生,

什么都不在发生,什么都不将发生。 

唯有神是。 

这个神是状态是他的持久永恒状态。 

但这同一个神,为了从其超越超越中的无意识状态

获得意识, 

却必须经历进化与内化旅行, 

并且体验不同的意识状态。 

为了领悟这些不同的意识状态的意义, 

划分是必要的,但它们是在幻相领域。

 

第一个灵魂的旅行 

是由十四次历险组成的旅行,经由幻相——

无限意识与无限无意识之间的过渡期。 

进化和内化的十四个状态,

每一个都代表着意识的发展,在幻相中——

神的无意识与有意识状态之间的过渡期。 

在本初灵魂既没有浊形体、

精形体,也没有心形体, 

因为只有浊、精、心业相 

才能产生浊、精、心形体; 

由于这些三体, 

浊、精、心宇宙才得以存在。 

第一个思想,“我是谁?”制造了第一个业相, 

为找到对这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水滴灵魂积累了无数个业相。 

业相因其性质而引起思想和欲望, 

思想和欲望引起运动(行动), 

运动引起其它的印象。 

因为这个相互依赖的反应, 

造物界里的万物展开与内收。 

因此在本初第一个灵魂 

对浊、精和心形体毫无意识, 

甚至对自身毫无意识。 

由于心血来潮(小鸡的好奇)的力量 

在海洋里引起的微波激荡, 

第一个灵魂获得了无数个有限业相。 

结果是,因为这些业相, 

灵魂把自己当作有别于自己(神)。 

这个分别只是想象的。 

水滴从不与海洋分离, 

这个分离本身乃是想象。 

想象制造业相,

引起划分的分别印象; 

业相造成运动, 

运动创造心、精、浊体。 

这些心、精、浊形体又反过来维持了想象; 

就这样,想象之车轮不断地转动, 

作为媒介促成了意识的总发展,完全进化和内化, 

从原子到石头,到人,成为能量,然后成为心。

气体状态  

第一个吉兀阿特玛(Jeevatma)

必须首先经过火与气之心与精状态

等六个主要阶段,

(正如小鸡必须冒险出走六次) 

才能获得浊形体。 

个体的无形灵魂从不

在幻相里经历任何事情; 

进行经历的是吉兀阿特玛,形体里的意识。 

吉兀阿特玛是带泡沫的个体水滴, 

有着心、精和浊体, 

体验幻相的是它,而不是灵魂。 

由于(浊、精和心)业相, 

个体灵魂把幻相体验为真实的。 

每一个吉兀阿特玛都必须无意识地

经过心界(Brahmaloke和Shivaloke)中

火与光两个层面,以及

精界(Suryaloke)中

由276个气体构成的四个层面。 

这276个精气(subtle gas)非常缓慢地转化成浊气体。 

这276个精气没有重量,

不可以测量。 

这个精气是普拉(Pran), 

它只有经过精气的276个形式的进化后 

才转化成浊气体。 

在这276个气体状态里包含了 

精能量(Pran)和无限空间(Akash); 

精意识是276个不同的气体状态。 

精能量通过无限空间 

在精界充分地显现(激活), 

普拉包含在精界的四个层面的 

气体的总共276个状态里。 

在所有这些276个普拉状态, 

吉兀阿特玛仅仅把自己当作某种气体。 

这些276个气体是精微的,并且构成无限的空间 

它们充满了精界。 

这276个气体中,有几个是半精微的, 

它们存在于半精或魂魄层面,

后者连接着浊界与精界。 

普拉是构成精界的东西,

只能在精体中才能体验之,

精体属于气体性质,而不是肉体状态。 

这276个精气有七个主要的, 

它们有七个颜色,但这些颜色是纯粹的精气颜色: 

精气蓝,精气紫, 

精气青,气体绿,气体橙, 

气体黄,气体红。 

物质的七个浊颜色

是精气颜色的影子。

第一次历险  

在精界,能量激活物质,

该物质是精形式的(Akash,无限空间), 

它被迫完全地显现。 

该行动创造了浊界,该领域 

是物质的充分显现

(它由精界的能量(Pran)所激活)。 

物质首先显现为浊气体的形式,而 

精气的第277个状态即浊气体氢。 

氢之后进化了其它的浊气, 

它们由浊分子和原子构成。 

首先进化的是质子,之后是电子; 

随着电子的进化,原子得以形成。 

在很多原子固化之后(浊界的尘埃), 

石头状态产生。 

形成一个原子

大致需要一千万个业相;

形成尘埃——一个石粒

大致需要一千万个原子。 

吉兀阿特玛需要很长的时间(约1,400,000年) 

才能完成进入浊界的旅行, 

它首先无意识地经过火与气体的 

心状态和精状态(在每一个世界停留700,000年), 

之后采用石形体。 

随着岩石的出现,意识开始在浊界进化, 

吉兀阿特玛的第一次历险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在意识上与石体合一

的水滴泡沫

把自己当作石头。 

水滴(灵魂)没有形体; 

只有包围着它的泡沫才有形体,

但水滴却将自己与泡沫认同。 

超灵的原始心血来潮 

制造了原始问题,“我是谁?” 

以便认识自己(灵魂认识自己即神)。 

但由于大无, 

无形的灵魂却认为自己是它所不是的。 

石头有一个灵魂(大有),因为 

超灵是无所不在和无限不分的, 

但灵魂却由大无的泡沫所包围—— 

由心、能量和浊界的物质所构成的石头。 

水滴泡沫被称作吉兀阿特玛。 

(吉兀阿特玛这个词也叫做“精神”, 

人的生命原理, 

这个精神产生于大无。) 

因此大有(水滴)和大无(泡沫)都同时存在于 

进化期间的意识的扩展中。 

虽然这个扩展的混乱局面属于想象, 

但它却是整全意识发展的媒介, 

只有通过整全意识,灵魂才能觉知到自己无所不知。 

石形体中的吉兀阿特玛有着浊、精和心体, 

但精和心体尚未得到发展; 

石头属于未发展的形体, 

所以它是无生命的,没有个体意识。 

石形体含有极其有限的浊业相, 

在体验了一个类型的石头之后, 

吉兀阿特玛的意识 

立刻与之脱离联系。 

之后,由于脱离所造成的震惊,

离体的吉兀阿特玛 

有一段时间没有形体。 

吉兀阿特玛的意识此时集中于

曾让它与前石体认同的

绝对有限的浊业相上。

为了用完(耗竭)这些业相,吉兀阿特玛 

现在必须体验反面类型的业相。 

耗竭业相意味着制造相反类型的业相, 

但这样做的过程中,却会制造(加固)新的业相; 

为了用完这些新业相, 

个体意识必须通过另一个形体。 

以这种转生的方式,通过对立的体验,

新的形体或新的物种 

从旧的形体所积累的业相中产生,

造物界的“多”得以展现。 

新业相因一个石体的体验而被创造, 

且必须通过体验另一个石体而被抵消 

(这又反过来创造新业相), 

吉兀阿特玛的意识随之逐步地发展。 

这种抵消就是转生进化的意义; 

在转生中,吉兀阿特玛的意识 

从不采用同一个物种两次,仅只一次。 

经过很多周期之后,体验了各种各样的形体

(它们取决于绝对相反类型的业相)之后,

个体意识断离与石形体的联系,

并且有一段时间没有形体——

因为脱离形体所带来的震惊。 

吉兀阿特玛的意识现在集中于 

最后一个石形体所积累的业相上, 

而为了耗竭这些被积累的业相, 

吉兀阿特玛与第一个金属形体成为一体。 

第一个金属形体的采用

取决于最后一个石形体所创造(塑造)的业相。 

有什么样的石头,就有什么样的金属; 

吉兀阿特玛用很多很多时代 

体验各种各样的金属形体。 

由于吉兀阿特玛作为石头和金属,

具有未发展的精体和心体, 

所以在这些形体中能量和心是潜伏的。 

结果是,石头和金属没有肢臂, 

且不能够运动(除了通过磁力)。 

运动必须被理解成个体的和自动的。 

石头和金属是无自动力的, 

仅仅拥有极其初级的浊意识。

第二次历险 

在体验了最后一个金属形体之后, 

吉兀阿特玛的意识便集中于 

最后一个金属形体所积累的业相上。 

为了耗竭这些最后积累的业相, 

吉兀阿特玛与第一个植物形体成为一体 

并且将自己与植物认同。 

有不同物种和品种的植物形体 

(包括族科),因为意识贮存了

它所体验的每一个植物形体的业相, 

并且通过创造一个具有相反类型业相的形体 

来耗竭它们。 

以这种方式, 通过积极的逆转, 

灵魂的浊意识得以继续发展。 

但与之同时,它还承载着前面形体的 

极其有限的业相负担。 

在植物形体中精体开始发展, 

这使得意识在植物形体里利用能量。 

植物形体因此是半有自动力,半有知觉的。 

(这种对能量的利用叫做chaitanya.) 

在大多数植物形体中

没有自动运动 (随意运动),

更新于:2023-04-26 12:5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