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师讲故事:荆轲刺秦王不为人知的失败原因

2023-05-13 12:47 汉传

 

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们读了《孟子》关于养勇的道理,再读《史记·刺客列传》时,对于荆轲的传记,不必读完全篇,就可以根据孟子所说养勇的两个典型原理断定荆轲刺秦王一定不会成功。这也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文学技巧高明之处,他牢牢地把握了荆轲这个人的人格特性,可以说把荆轲的灵魂和骨髓都写出来了。   

荆轲这个人,好读书,爱击剑,文武全才,他的剑术造诣很高。他曾经到赵国榆次去拜访赵国的剑术名家盖聂,要和盖聂比剑。他大喝一声,拔出剑来,可是盖聂站在原地,纹风不动,“怒而目之”,以非常威严的眼神看住荆轲。这种眼神,就是一种“不肤挠,不目逃”的神气,荆轲被他眼神所慑,便收剑入鞘,回头就走。有人问这是怎么回事,盖聂说,他的神没有养到家,被我的眼神慑服了。

然后荆轲又到邯郸去会有名的豪客鲁句践,两个人一起赌博,因此争路道,鲁句践光火,大声凶狠地讦责他,荆轲又一声不响地走了。鲁句践的气势,同样的,把荆轲逼走了。由此可见荆轲的养气炼神的工夫都不够上乘水平,所以他刺秦始皇会失败,更何况秦始皇的武功也很高。谈到练武,勇气固然重要,但修心养性的涵养工夫,可以说比武功更为重要。   

孟子说,在修炼自己武功的时候,要先养成“不肤挠,不目逃”的功夫。所谓“不肤挠”,就是遇到可怕的事不会紧张得毛孔收缩,汗毛一根根竖起来。现代常形容为“刀架在脖子上,连眉毛也不皱一下”。“目逃”,在女性方面最常看见,小姐们看到一只小老鼠,尖叫一声,双手把眼睛遮起来,这就是目逃。过去练武功的人先练眼睛,用竹签、筷子在眼前晃动,好像要刺向眼睛,而眼睛不动;再进一步,用水泼向眼睛,眼睛是张开的,尽管水泼到眼球上,眼球还是不动,连眼睑也不眨动一下,眼神就定住了。

说到“不肤挠,不目逃”,我们可以了解,孟子是从外在不动心的修养方面作个说明,也就是说,对于外在的不动心,起码要修养到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程度。这样的修养,的确很难做到。

我们再来看孟子介绍的勇有四个要点,我们必须要注意。第一,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如果自己失去信心,那就不用说了。第二,要准确地衡量对方的能力。第三,抓住对方的弱点。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行动时要小心谨慎,绝不轻视对方。具备这四个条件,才算得上“勇”。不论个人的武功成就也好,两军对垒作战也好,乃至平常面临艰危困难,如何去克服,如何善处艰危,都需要有这样的勇气。虽然未必一定有百战百胜的把握,但失败的机会总不会太多了。

整理自《孟子与公孙丑》

-----------------------------------------

我们假使读了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的那一段,就晓得荆轲一定会失败。

因为荆轲的剑术虽然很高,但是有一个人比他还要高,就是盖聂。当荆轲要跟他斗以测验自己的功夫时,盖聂叫荆轲,来吧!盖聂看起来是乡下人一样,站在那里只用眼睛看荆轲一眼,荆轲这个剑就抽不出来了,就走了。盖聂就讲荆轲还不行,气功练到了,可是没有到达神的境界。所以盖聂由荆轲武功的角度来讲,荆轲要刺秦王啊,一定刺杀不了。

荆轲是有一股盛气,等于所谓“疾视而盛气”。“疾视”,有一种仇恨敌对的心理,就像那些学武功一年两年的,光想打人,一看就晓得他粗暴;有些研究学问或学佛的人,刚懂一点,就自认很高明了。“盛气”,自己觉得气很大,只到这个阶段。

《列子臆说》

------------------------------------------

我们要由这里了解,有时候对某些事要有绝对的信心。假如没有这种自信心就不行。学过中国武功的人就知道,学军事的更知道,如果丧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会被打垮的。

看《荆轲列传》,他的剑术并不高,有一次他去看一位剑术高手。荆轲举起剑来,那个人不动,只两眼盯着荆轲,结果荆轲还剑入鞘,回头就走。如果以现在的武侠小说来说,那个人的眼睛已经炼就了一种特有的刚毅之气。事实上是宁静、自信的精神把对方克服了,这是以武术来说明自信心的重要,尤其个子矮小的人与体格魁梧的人打斗,如先自失去了信心,一定失败。

自信在很多地方,对很多事情,都是很重要的。

《论语别裁》 

更新于:2023-05-13 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