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果阿罗汉的进化和退转

2023-05-25 13:00 南传

文章来自网络。

【阿罗汉】Arhan,小乘极悟之位。一杀贼。杀烦恼贼。二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三不生。永入涅槃 不再受生死果报。

智度论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

又译曰 应真,真人。法华文句曰:‘阿颰经云 应真,瑞应云真人。’四果之一。

1,佛明确印证阿罗汉梵行已立,所作已办,长揖世间,不受后有.已经不退转回生死轮回.大乘有说阿罗汉入灭尽定八万大劫,从定而出,必然回小向大,走向菩萨道,而不是退回凡夫.

《楞严经》第九卷说了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其中的无色界属于不回心的钝阿罗汉,但是他们已经舍离色身,因此不受分段生死,但是受变易生死。因为无色界阿罗汉过了八万四千大劫,定力减退,第八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会开始发芽成熟,从而使之再次回入因果世界,回小向大,走向菩萨道

但如果是回心大阿罗汉,他们超出色究竟天后就直接进入菩萨道,虽在世间受所谓的“生死”,但不昧因果,虽然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发芽了,他们受报了,也是在适合的地方受报,他们随时生、随时灭,依众生所求应世,慈悲渡生。

2,阿罗汉以出离心为主,其发心小,不及登地菩萨,甚至不及凡夫菩萨.大涅盘经有个屠夫广额,日杀千羊,后发心求佛道,佛印证他于贤劫成佛,早于大阿罗汉,所以发大菩提心很重要,但就不退转来说要,七地以前菩萨还可能退转,所谓退转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有可能再入生死,但由于菩提种子大而深,即便又入生死也会迅速出离成就,就成佛讲,阿罗汉甚至要慢于初发心菩萨.但就不退转来说,跟八地菩萨没什么区别,都脱离了生死.

3,广义的阿罗汉称号通三乘,佛也可以称阿罗汉.一般指狭义上的入灭尽定的阿罗汉.

《大方便佛报恩经》:

问曰。二乘亦破三毒。何不名世尊耶。

答曰不尔。二乘有退。佛不退故

退有三种。果退。不果退。所用退

果退者。声闻三果退。下果不退。中乘二种。若百劫习行。成辟支佛。果不退。若本是下乘三果作辟支佛。则果有退。佛果不退。

不果退者。若向三乘人。未得而退。若修比丘三业懈堕不进。凡有所修习。退而不勤。名不果退也。

所用退者。凡所得法。不现前用。如佛十力。小乘十智。用一余则不用。如诵十万言经。若不诵时。尽名所用退也。下乘不果退。中乘亦有不果退。佛无不果退。于一切行中无不勤故。二乘有所用退也。佛则不退。

瞿低迦尊者于第七次证得阿罗汉后害怕退失而自杀取灭

《杂阿含经》:

1.瞿底迦,時受意解脫身作證,數數退轉,一、二、三、四、五、六反,退還復得,……我今當以刀自殺,莫令第七退轉。

2.跋迦梨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3.求德比丘,是時解脫,自身作證,復還退失,第一、第二、第三、乃至第六亦還退失。比丘念言:我今獨處修行精進,六返退失,若更退失,以刀自割。

《杂阿含》109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婆罗山七叶树林石室中。时。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数数退转。一.二.三.四.五.六反退。还复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寻复退转。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我独一静处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习。以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而复数数退转。乃至六反。犹复退转。我今当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

时。魔波旬作是念。沙门瞿昙住王舍城毘婆罗山侧七叶树林石窟中。有弟子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静处。专精思惟。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六反退转。而复还得。彼作是念。我已六反退。而复还得。莫令我第七退转。我宁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若彼比丘以刀自杀者。莫令自杀。出我境界去。我今当往告彼大师。尔时。波旬执琉璃柄琵琶。诣世尊所。鼓弦说偈大智大方便  自在大神力得炽然弟子  而今欲取死大牟尼当制  勿令其自杀何闻佛世尊  正法律声闻学其所不得  而取于命终

时。魔说此偈已。世尊说偈答言波旬放逸种  以自事故来坚固具足士  常住妙禅定昼夜勤精进  不顾于性命见三有可畏  断除彼爱欲已摧伏魔军  瞿低般涅盘波旬心忧恼  琵琶落于地内怀忧戚已  即没而不现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来。共至仙人山侧黑石室所。观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杀。尔时。世尊与众多比丘往至仙人山侧黑石室中。见瞿低迦比丘杀身在地。告诸比丘。汝等见此瞿低迦比丘杀身在地不。诸比丘白佛。唯然。已见。世尊。佛告比丘。汝等见瞿低迦比丘周匝遶身黑暗烟起。充满四方不。比丘白佛。已见。世尊。佛告比丘。此是恶魔波旬于瞿低迦善男子身侧。周匝求其识神。然比丘瞿低迦以不住心。执刀自杀。尔时。世尊为瞿低迦比丘受第一记。尔时。波旬而说偈言上下及诸方  遍求彼识神都不见其处  瞿低何所之尔时。世尊复说偈言如是坚固士  一切无所求拔恩爱根本  瞿低般涅盘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0616a10]

世尊告曰。居士。世中凡有二种福田人。云何为二。一者学人。二者无学人。学人有十八。无学人有九。

居士。云何十八学人。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谓十八学人。

居士。云何九无学人。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

【 六种阿罗汉 】《 佛学大词典 》

声闻四果中之第四阿罗汉果,由其种性之优劣分为六种。即:(一)退法阿罗汉,指遇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得者,系最劣之种性。(二)思法阿罗汉,指忧惧退失所得之证果,恒思自害而入无余涅槃者。(三)护法阿罗汉,指能自己守护所得之证果者。(四)安住法阿罗汉,指不退不进,安住其果位者。即若无殊胜之退缘则不退其所得,若无胜缘则不转为较优之种性。(五)堪达法阿罗汉,指善修练根而达不动法者。(六)不动法阿罗汉,指根性最为殊胜,不退动所得之法者。

此六种阿罗汉中,前五者皆属钝根,须待衣食、住处、师友等诸缘具足,方证入灭尽定等,故称时解脱,仅能证得尽智。不动法阿罗汉则属利根,不待衣食等诸缘具足而能自解法理,随时得证阿罗汉果,故称不时解脱,能证得尽智、无生智。

此外,不动法阿罗汉又分为二:其不动种性由修炼而得者,称为不动法;本来生就不动种性者,称为不退法。此两者合上记之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等五种阿罗汉,为七种阿罗汉,若加上慧解脱、俱解脱,即称九无学。

[杂阿毗昙心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参阅‘九无学’147、‘阿罗汉’3692)

更新于:2023-05-25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