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是良师

2023-05-29 18:51 皈依修学手册

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你们发心回山求受三皈五戒,皈戒的目的是要在世间上做一个完美的人;不受戒就不能做完美的人吗?当然也可以,但功行福德没有受了戒那样来得广大喔!难得的这种好良缘,你们放弃了家中一切重要的事来这里受戒,当然这比家里一切的事都重要;家中事重要,那只是关乎一生之事喔!求戒的重要,不但关乎今生事,也是为下一世打良好的基础。什么基础?福慧之基础啊!恭喜你们,有善根、有福德!往昔因缘已经成熟,现在发大心回来灵岩山寺受三皈五戒!灵岩山寺协助你们行菩萨道、协助你们结菩提果。

大家为什么要受戒?不受戒不可以吗?受了戒有什么好处?这道理都是很重要的,处处都要留心学习。经中告诉我们:「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些都要慢慢学好。一直要学到证四果阿罗汉,才是在凡夫界学到家。其实还有圣果界,到了菩萨还是要学,学到成佛;到了佛陀才学圆满,叫做无学。像弥勒菩萨虽然已到了菩萨最高的位置,但仍没有成佛,所以还是要学;何况我们现在是不折不扣的凡夫,那能不学呢?大家是来受五戒的,五戒要怎样来奉行呢?大家还是要在各威仪细行之中保护戒,这是很重要的。君子不威则不镇邪!

有人错误的想法:为什么要受戒?受戒不是自找麻烦吗?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受束缚,这事不能做,那事也行不得?其实,受戒是学最好的行为,就是要我们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也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更是平常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守戒就是觉悟的菩萨,不守戒就是迷惑的凡夫;守戒就能得解脱,不守戒就是生死的众生;守戒就是入菩萨位,不但入菩萨位,还可入佛位呢!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啊!

大家在社会上乱忙几十年,有没有做过一件最便宜的事?没有!现在大家信佛、学佛,发心来受戒,这就是做最便宜的事,因为菩提路开了。戒是菩提本,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又云:「万丈高楼从地起,菩提涅槃戒为基」,要造高楼,地基要打好;要想证菩提,持戒就是基础。戒是多么重要!诸位发心来受戒,无量的功德都有了,我真为你们高兴!祝福你们,受戒、得戒,依戒修行,得定慧圆满。

有了定慧自然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就是戒的意义、戒的精华、戒的归宿。有定,心就静,静就能安,安就能正思惟而得。得什么?得戒定慧三无漏学,那样自然能了生死。这就是你们发心来受戒的目的。

大家不要想:守戒好苦!要知:你守戒将来就得到大安乐、大解脱,不守戒将来堕落才是真苦。不要把意义弄颠倒了,要有正知见。

一般来说,五戒好象只是在家居士受的。不错!五戒是在家居士所受,不过大家要知道,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皆以五戒为根本。五戒是诸佛的根本、是基础,根还要有枝干、叶子,才能够结无量的果实;要想果实好,要庄严你的因花,这就是你们求受五戒、守五戒的意义。诸位受了戒,能把五戒守好,可保持人身,绝不堕落三涂,人的资格有了,那学佛就容易,那你成佛的根基已经有了。

二、止恶修善依佛戒

在未讲五戒条文前,先告诉大家一则因缘故事,这就是谈到戒的精神。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盲眼比丘病了,他想缝补袈裟,瞎了眼嘛!就算勉强可以缝,可是怎么穿针呢?盲眼比丘就说:「那位菩萨要修福,代我穿针?」其它比丘都出去托钵了,没人答应。世尊就说:「我来帮你穿。」盲眼比丘眼睛虽然瞎了,耳根还明了是世尊,「世尊啊!您老的福报早已圆满了,还要修福吗?」「不错!我的福报是圆满,但我不舍这种福。我的福之所以圆满,都是从这些微小的福聚积来的,所以我很珍贵、很珍惜。没人做我来做,我要求福!」

你看世尊福报圆满了,还抓住机缘不舍穿针之福,何况我们凡夫?大家听了,不但大福要修,小福也不要舍,这就是戒的精神--应当要做的,你不做就犯戒,这是讲善的方面。恶的方面怎么讲呢?当然一切恶都要断。因此,「戒」之一字的定义,不是叫你单方面的戒恶--诸恶莫作;更重要的是要你众善奉行--大善要做,小善也要做。如果你大善做不到,就要从小善下手,慢慢积功累德,到你有福报时就能行大善。舍了小善不做、小福不积,好高骛远,那会有大福报?

佛家讲戒,固然你不能作恶,还应当积极修善;作恶是犯戒,不修善更是犯戒。佛戒无量无边,但纲要不出身口意三业、善恶两方面,造恶是身口意在造,修善也是身口意在修。那要如何持戒?就是应当做的要做,不应该做的恶业,大恶业不能做,小恶业也不要做。犹如浮囊渡海,不能有破洞。小恶业日积月累做多了,就变成了大障碍,凡是恶都是苦的根源啊!所以首先要止恶再来行善,恶不止来行善,善业被恶业障蔽了,也得不到善果;好象碗筷、手不清洁,煮出饭来,不但吃了得不到好处还有害处。

大家要把戒的定义认清楚,「戒」消极来说,是要防非止恶;积极来讲,是要止持并行--恶要停「止」,善要奉「持」。为了利益人,也为了利益自己,要服务人,服务人你自然就有福报。菩萨道是向众生中求,所以我们学道要多结人缘。

要依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呢?就是依这个戒。如何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如何诸恶莫作?就是禁止杀盗淫。如何降伏杀盗淫?那就要修戒定慧。要想戒定慧圆满,杀盗淫一定要断得清清净净;不断清净就没有戒,没有戒,那里有定有慧?没有定慧,这个人多么苦恼!你想有福有慧,那就好好持戒。有了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

谁不想有福慧?要想福慧圆满,要依戒;要想不受诸苦,要依戒。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其实只要八个字就能概括,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浓缩成精华就是一个「戒」字。诸位为什么要来受戒,现在明白了吧!我真为你们高兴啊!只要你们戒诸恶,只要你们戒懈怠懒惰,勤修众善,那就福慧都有了。有了福慧人人尊敬你,那你是多么高贵啊!这样的大好处,祝你们要得到。

诸位要注意!我们固然想要断恶来修善,但想断恶就那么容易断吗?如何才能断恶呢?实实在在要修善才能断恶喔!这要勉励、要努力。如果恶业断不了,那是你善业少,只要多多地修善,善业圆满,恶业就断了。诸位多少都知道念佛的好处,念佛是要断贪瞋痴三毒、妄想,可是想不打妄想就不打了吗?你愈是不想打妄想,它愈是污浊邋遢天南地北地想。那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多多地念佛,佛功德有了,心自然平静。现在心地降伏不了时,不要理它,你多多地念佛;业障如何地深重,不要理它,你多多地修善。这是彻底究竟的办法。

诸位来受戒,想要把戒守好吗?靠自力不容易,我们要多念佛求佛陀加被。如何把佛念得好呢?这要持戒来辅助。所以,要持戒,佛才能念得好;要念佛,戒才能持得清净。持戒念佛如鸟之两翅、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点受戒的人要明白,念佛的人也要明白,因此我们讲戒的时候,不要忘了讲念佛;讲念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讲戒。

三、上求下化菩萨道

现在请大家打开戒本,这戒本叫做「在家菩萨戒本」。诸位既发心受五戒,就要把五戒看得慎重,因为五戒是诸佛的根本、是菩萨戒的基础。戒本中的戒条是从「优婆塞戒经」的「受戒品」中所录出的,是专给在家菩萨受持的,有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共三十四条。梵网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是出家在家菩萨所同受。这是我们通往佛道的一条大路,也是我们造宝塔、造宫殿的一个蓝图,更是通往佛国的一个地图指南。

诸位是发心来受五戒,不是受六重戒,更没有受持二十八轻戒。我之所以用菩萨戒本,是希望大家能高升。菩萨戒有六条重戒,你们受了五条,就只剩一条没受。万事起头难,就像破竹子,头一节劈开,以后就容易了;受五戒、执持五戒,然后进一步发心受菩萨戒,就会驾轻就熟不觉得难了,而且行得逍遥快乐,直归老家,太令人兴奋了!

们要想造摩天大厦、顶天宝塔,一定要有个蓝图;在大海洋中航海,一定要有指南针;现在大家要想行菩萨道,根本下手处就是要了生死。了生死要先去除障碍,这戒本就是助我们除障碍的一个指导,是我们航向萨婆若海(佛果海)的一个指南,是我们建大殿的蓝图--将来诸位都是坐在大殿佛龛内的一尊佛,也是造宝塔的方法--将来你们都要入佛塔喔!为了我们自己的前程--了生死、成佛道,要照着菩萨戒本的轨道来行。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悲告诉我们、指导我们,要我们依此来学习。

菩萨戒的内容是什么?要学菩萨,要先明白菩萨道的定义。菩萨道的圆成要靠什么?一要上求佛道,二要下化众生。为什么要上求佛道?现在我们是初发心,不像观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是倒驾慈航的菩萨摩诃萨;他们是上求佛道圆满了,再以菩萨身度众生,所以只有下化众生,没有上求了。

我们是凡夫发菩萨心,要上求佛道--求佛陀加被我们;要下化众生--与众生结缘,与众生结缘我们修道才没障碍,才能得到帮助。这样说来,利人就是利己,成就佛道还是要在众生身上求。像观世音菩萨,以及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何止上求圆满?下化也究竟了。那为什么又要倒驾慈航呢?这就是悲心无尽。因为还有无量无边的苦恼众生,悲心所使还是要化度众生。这就像刚才所提的,释迦世尊他的福慧虽然圆满了,还是不舍穿针之福。

我们要想圆成佛道,第一要发菩提心利益人。怎样利益人?一定要拿金银财宝来布施才是利益人吗?不是喔!时时在行住坐卧之中,有谁要求帮忙就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大家若能这样发菩提心,世界那有戾气?那有战争?我们要以菩萨道感化世界,使人人心里安静,大家彼此协助,让这世界变成一个菩萨的世界、清净的佛国。

第一条:不杀生戒

一、慈悲不杀最第一

讲到戒条,初听佛法的人要冷静下来,好好地细心听,就知道佛法微妙不可思议,愈听愈快乐、愈听愈自在,依着佛法修就能够得、能够证。佛法是心法,在佛法里,用一分心都不会白费的;你能够用一分力,就得一分自在,佛法就是能够安慰你的心。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不可没有至诚心;诚之至极,佛陀的福慧皆能得。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大家要好好发菩提心,才能得到上品清净戒。

佛家的五戒--杀、盗、淫、妄、酒,就是世间讲的五伦--仁、义、礼、智、信,不杀是仁、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五戒是保持身不造三恶业--杀、盗、淫,口不造四恶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若再能意不造三恶业--贪、瞋、痴,心地善良,这就是十善。

五戒只说到身口,意地为什么不说呢?好象小孩子骂人、打人,不犯过的,不能定他什么罪。初学佛受五戒,好象小学、幼儿园的学生,怎能要求他做得怎样好?慢慢进步到菩萨戒就重在意业。其实你身口清净,心也就清净了;心不清净,当然也影响到身口,互相都有关系的,因此不但身口要善,心也要善。一个人能守五戒、十善,就可生在人间、天上。所以,佛法单是五戒就能使人心平安静顺,没有烦欲争端。一人守戒一人安乐,一家守戒一家安乐,乃至一乡、一国、全世界都能守五戒,世界那有战争?都是和气、和平哩!

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所以题目是「杀戒第一」。五戒、菩萨戒以杀戒为第一,希望大家受了戒,就做个真正的菩萨,所以大家对这条戒要特别注意。菩萨道以度众生成佛道为先,要广与众生结缘,那当然要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第一点,要保存人家的寿命、健康,不要侵害人家,所以特重慈悲,慈悲为佛种子,因此杀戒在第一。声闻戒是出家戒,以了生死为重,想了生死要修梵行,所以断淫欲戒为第一,这是各有所重而分前后次第;虽有前后,其实都是第一。

「善男子!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授,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垢优婆塞、优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初重。」

「善男子」是一种美称,指本性善良、断恶修善的好男子,当然也概括善女人。这在佛法是很高贵的称赞。怎么见得?佛陀说法的时候,往往称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善男子!」现在大家也称善男子,多么尊贵!

「优婆塞、优婆夷戒」,优婆塞、优婆夷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叫做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持三皈五戒的男子、女人,要亲近奉事三宝,对佛事护持服务,求福求慧,学习佛法以开智能,化导世间。受了戒要做到这样,没做到就是犯戒。否则你虽受戒,离三宝远远的,和非正人君子在一起,那不要说守戒学佛,连人也做不好。我们要想学好,决定要亲近善知识,和好友在一起。世间人都知道,跟好人学好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要保持亲近三宝,才叫做优婆塞、优婆夷。

我时常讲,凡是生而为人就应该行善不可作恶。人顶天立地,应该替天行道,绝对要修善,怎么能做害人的事?你是人就应该要做善男子、善女人;现在已经是佛教徒,更要做善男子、善女人,不要再有一点点恶,连心念都不可有丝微之恶。当然,这要持之以恒,时久即能心意清净。

过去无知,没亲近善知识、没遇好道场,遇恶缘造了恶事,怎么办?那是无知嘛!佛法慈悲不记过去恶;现在知道了,不能再造,从此止恶不为迟。过去的罪业要忏悔,「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造了极重的恶业本该下地狱的,只要你自知惭愧,「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佛家最注重的就是忏悔,但忏悔后就不可再犯,要做到「君子不二过」。以后好好精进,不要再懈怠退堕;知法犯法,那罪过可重了,这点不能不当心。希望大家受了戒要依戒做个好佛教徒,好好行菩萨道,拥护三宝度众生,做佛教在人间的桥梁,接引广大善男信女进入佛门,断恶修善、得安乐果报。

二、忍辱不瞋守杀戒

「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人身命是最贵重的,蚁子是最微贱的众生;虽为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杀一只蚁子,这就是大菩萨!大慈悲嘛!在一般人想:「我是一个人,蚁子怎能和我相比?杀一只蚁子算什么?微不足道嘛!杀戒怎么这样严格呢?」

以凡夫眼来看,蚂蚁只是蚂蚁;以佛眼来看,蚂蚁就不是蚂蚁了,它是未来之佛。只是造恶业堕落了才成蚁子;它还是有佛性,有佛性就是有善根,等它恶报受尽了,也能恢复本来的面目。人人都有佛性嘛!连蚁子之本性也与佛平等。大家都平等,所以不要以为你是人就欺负它,那完全是凡夫心,可怜的凡夫!愚痴的凡夫!现在受戒,要把蚁子当成自己的身命一样贵重,不要轻贱它。

佛家才有这种尊贵观念,一般人反而觉得:你脑筋有没有问题?一个从未接触佛法的人,如果善根深厚,闻到佛法就会信;业障深重的人,闻了佛法要他恭敬受持,就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好多话都是闻所未闻,不是他们所能想到的。这是讲佛道,不是讲人间法,现在是叫你学菩萨、学超世之法,大家要明白、分清楚。现在学了佛就不要听人间话,听人间话害死你了。要听佛陀的话,要守杀戒,虽然是蚁子也不能随便杀。

其实,你有这种仁慈之心,连蚁子都不忍心杀害,还会杀人吗?不会的!就是人要杀你,你也不会杀他,绝不会同他计较。你有仁慈之心守住戒,就算被人杀了都可生天。因果不会亏人的!慈悲心是佛种子,学佛的人没有慈悲等于没有佛种子;没有佛种子,怎么能发菩提芽、开涅槃花、结菩提果呢?这些道理要切切实实记好,不要用凡夫理、不要用凡夫心。

我们佛家的善男子、善女人,就算遇到自己生命危险的事情都不能犯杀。「人家要来杀我,为了自卫能不能杀他呢?」你要杀他,可是力量不够时还不是被他杀?即使你力量够,为自卫而杀他,当然在人间来说无可厚非,可是在佛家来说就伤了慈悲。或者你说:「那我就白白等着被他杀吗?」其实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你不要和他相敌对,以善来降伏恶,以柔来克服刚,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凡事都退让,对方也不会轻易来伤你的命啊!究竟为什么人家要杀你?还不是自己惹来的?

你能奉守如来之戒,没有恶念怎会有恶事?你善,人家怎会和你斗争?只要我们守如来戒,慈悲一切众生,有如来之心、菩萨之心,决定不会遭到这些恶报。假如这样人家还要杀你,那怎么讲呢?三世因果喔!你前生杀了他,今生他来报复啊!你今生虽然是个善人,前生不知怎样伤了人家的命;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因果就是这样子,学佛人要觉悟这些道理。

梵网经上说:杀父之仇都不能报。在人间来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做儿子的不替父亲报仇,那枉为一个人了。世间是讲报复、斗争,弄得世界战争残杀;佛法是讲和平、慈悲、容忍,如果大家都学佛,这样世界平平安安的多么好!如果你杀我的父亲,我一定要报仇,我也杀你的父亲,杀来杀去,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再说,为什么你的父亲会被杀?如果他往昔之中没有杀人,怎会被杀?这些因因果果要想一想。

孔老夫子也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意被人家杀吗?当然不愿意!那你也不要杀人,杀人必遭恶报的。一切事情要尽量和解、尽量向好的方面想,不要随着恶性下去,把世界弄得天翻地覆。你一人忍而不瞋,大家都安乐;你一人不能忍,就连累到大家都受苦!

其实人毕竟是人,都是有善性的。人家对不起你,你忍让不报复,还是保持君子态度不计较,自然令对方感动,生惭愧向你道歉,同你做好朋友;我们对不起人,对方也不同我计较,这个冤就解了嘛!这是世间上很明显的事。一个人有一千个朋友不算多,有一个冤家对头就够你受了。所以决定要依佛戒奉行、要忍让。你不要说:「这样子我吃了亏。」吃亏就是培福嘛!受了戒就要转凡情,不能还执着凡情:「佛法怎么那样胆小消极,叫人要忍辱?」就是要你忍辱才能积德成佛道啊!

不要一口咬定:「这个人坏,我要教训他!」何必这样呢?有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他造恶绝对会受恶报的,你不要在自己身上搞麻烦;搞上了麻烦,心里不能安乐,又弄得是是非非结下了恶缘。万事总是退一步好,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句烟消云散」嘛!不要那么执着,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教人不要执着。学佛就是要改凡情,凡情改了才有圣智,有了圣智才能任运积功累德、成佛果啊!

三、食肉教杀非佛子

「若受戒已,若口教授,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你们来山上受五戒,就要守好杀戒。你自己虽不杀,但叫人家杀,这叫「口教授」;自己不作恶,指使人家作恶害人也不可以。「若身自杀」是自己亲自杀。不管亲自杀也好,叫人家杀也好,这样做就失去了优婆塞、优婆夷的身分。名义上是佛弟子,实实在在是魔子,唯有魔子才酷杀!

大家要注意!「身」不杀能做到,「口」不杀能不能做到呢?你还没有戒口吃素啊!你没戒口吃素,那屠宰场所杀的生命,只要你吃就有一份恶业报,记一笔帐在那里等着你。人家为什么要杀生呢?你要买他才杀,他杀是为你吃的人而杀,那这罪业要谁负?当然杀的人、吃的人都要负,这叫共业。如果他今天杀,明天你不买,后天叫他杀,他也不会杀的。在戒律上,自不杀也不要教人杀;你若买,不等于教他杀吗?

梵网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佛家吃素最高贵的就是没有残忍之心。不要认为自己想吃,就不惜众生惨痛,那你悲心何在?你不吃它半斤肉,就不用还它八两,将来能免三涂之恶报,而且于你切身有利益喔!福慧、健康、寿命都在这个素食里头。你不伤害它的健康、不断它的命,怎么会短寿?你尽是伤生害命,怎么会长寿?修恶因还能感好果吗?没这个道理!历劫来各处的刀兵劫,就是从口中吃出来的。

要想消除无始以来的杀业,首先要放生,一般佛教徒对放生都很积极;放生当然好,但不如吃素好,吃素才是真正的慈悲、究竟的放生。你放生而不吃素,那你一生能放多少呢?你放的没有吃的多啊!当然总比不放的好。如果你们想在灵岩山寺出钱放生,那我们就把钱聚积起来,倡印素食利益的书,令人知道素食的好处而戒杀吃素。这就是自修行,教人修行,使大家都同得快乐。

佛家讲慈悲,你不恼害人,自己也不会遭人恼害;我们佛弟子能不恼害人,自己就不会受苦。想世界能安宁,第一条不杀生戒应该要守。大家是不是都想世界和平?唯有大家都信佛,世界才和平;大家不信佛,没有慈悲心,怎么和平?希望大家发菩提心,广度众生皆能信佛、成佛。

「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如果你不依戒律行持,连暖法都得不到,更不要想得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了。什么叫须陀洹、阿那含呢?大家常听到「阿罗汉」这名词,阿罗汉是声闻中的最高位。阿罗汉之前是初果、二果、三果;初果叫「须陀洹」,二果叫「斯陀含」,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只要得到初果须陀洹,就已入不退位,入不退位就不会再堕三涂了。证了四果就能超人天,不受生死之苦。初果前有四个位次,就是「暖、顶、忍、世第一」,这要研究教典才知道。

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次须修四谛观。当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名为「暖位」;进而智能增长达于顶点,名为「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移,名为「忍位」;更进而到达有漏智的最终点,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名为「世第一」。如果破了戒,你不要想得阿那含果,连暖位都没有了,大家要当心啊!

或许有人会问:阿罗汉已经了生死,纯粹入于佛法之圣流,为什么戒经上不说:「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罗汉」,而讲:「况须陀洹至阿那含」?因为在家修行最多只能得阿那含果。为什么不能得阿罗汉果呢?因为绝对要修梵行才能证阿罗汉果。什么叫梵行?五戒只是讲「不邪淫」,出家戒、八关斋戒是讲「不淫」,不淫就是虽是夫妇都不可有夫妇之事,一定要断欲清净,也就是修梵行才能证阿罗汉果。「那我们就在家断欲,不结婚就好了,是不是也可以证阿罗汉果呢?」不可以!为什么?要证阿罗汉果一定要出家现僧相。这不能含含糊糊的。

「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垢优婆塞、优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你不守戒,佛法的好处都得不到,那就回复你原有的凡夫本位。守戒就有道德、有戒香,有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破戒没有这些香,就是「臭」,臭味多么难闻!有恶臭的人,谁愿意亲近他?「旃陀罗」是印度话,译义就是刽子手、杀猪的屠夫,是印度四姓中最下贱之姓。「垢」,看到垢就知道是很脏、污浊邋遢的。「结」就是打结,破了戒,烦恼结就解不开;有了戒,就像有了智能剑,不管什么结一斩就断了嘛!

「是名初重」,这是五戒中第一条重戒。第二条乃至第五条后面的文也是这样解释,以下就不再重述了。

第二条:不偷盗戒

一、不与而取是偷盗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以重戒来说,盗戒最容易犯;犯杀、淫、妄语、说四众过戒都有一个对象,盗戒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犯。「偷盗」,暗中拿人东西叫偷,明明白白的抢就是盗;偷盗不限钱财,凡是「不与而取」便犯盗戒。

佛陀告诉我们,为了身命都不可以偷盗,何况等而下之的理由?顶天立地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偷盗?偷了就能济你的贫穷吗?不会的!稍微有点人格的,那会做这等下流的事?当然不会的。大家希望自己的人格好,这件事就绝对不能做。世间有句话:「饿死不作贼,气死不告状」,不因为快要饿死了就偷;你没钱、没人不要打官司,你若无人,就算你有钱、有理也输!谚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佛法讲,虽然为了身命,宁可饿死都不偷盗,也不愿意做失去人本分的事情。

我反问你,你的钱财愿不愿被人家偷?愿不愿被人家骗?将心比心嘛!如果你不愿意,那你也不可偷人家、骗人家。如果你想得到富贵安乐、不遭贫穷之苦,就不能盗骗他人钱财。有一种人宿世有偷盗的坏习惯,并不是不偷就会饿死,是有钱人反而偷贫穷人的东西,这是习气使然,不偷好难过!虽是习气使然,一偷了东西就是犯盗戒。而且犯盗戒有时也会连带犯杀戒,为什么?因为钱财是人生存所依靠的,你偷人钱财,令他失去生存的依靠而死亡,那就罪上加罪了。或者你的偷罪误栽赃他人身上,逼人受枉命之灾,那就更严重了。

其实得了非分之财,那不是福喔!说不定有祸在里头。我们为什么要有财?希望安乐自在嘛!如果有了财,不但得不到安乐自在还因此受害,那何苦来哉?所以要用智能,要忍而不贪,不可犯盗喔!

盗戒最容易犯,有好多情形:像顺手牵羊啊!贪一时方便啊!总之一句,乃至一钱一针,都不要随便取人家的。如果你需要,一定要经过对方同意,否则不与而取就是犯了偷盗。这是尊重自己人格的问题,大家要注意,不可贪一时小便宜而妨害了终身尊贵的人格!

二、盗戒微细须防犯

盗戒很微细,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讲好的样本是值十块钱,到交货时,你拿七块钱的货品充当十块钱,这就盗了三块钱。做生意要信实、童叟无欺、货卖当时价,那样赚钱无可厚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但以蒙蔽手段赚钱,就算发财也不会快乐。佛弟子非分之财不可贪,小便宜一贪就犯盗戒。又像欠人钱,对方忘记了,你明知却不还。或好朋友把贱财、贵重物品等寄放你那儿,朋友死后,你把财物藏起来,也是犯盗的。你既是他的好友,就应该将此遗款以他的名义做功德。你做店员卖了东西收了钱,没有把帐记上去。别人请托你代缴钱,你没缴。故意借钱物不还?,这些都是犯盗戒。

还有一种情形,见到路上有金子银子,你都不能够得、不能够收。那钱是某人遗失在那里,还是有主人的。无主物能不能收呢?也不可以。无主之钱是归于国家,你收了就等于盗国家的钱。此外,国家规定的税就应该缴;生意人做二本帐,一本自己看,一本给国家税捐处看,那是盗国家的钱。国家为我们做治安服务,国家有好多福利需要靠这个税钱,所以应该缴就要缴,邮资应值多少就要付多少,你若减少就是犯盗戒。

在国家担任公务人员,你要称职啊!不称职也是犯法;你吃了国家的、拿了国家的,就要把事情做好。工人拿了人家的工钱,就要诚心诚意做好工作;如果有良心,把事情做得好,不偷工减料,这就有福报。好多工人做事情没良心,公共工作未妥即交货,害国家、苦人民,所以做一辈子工,终身还没有安乐自在;就算让他发了财,生活仍不会安乐自在,没有良心不会有福报嘛!有良心的工人不单自己有福,下一代也有福。

乃至我们出家人吃了饭要修行,不修行就是盗了信施;信施供养我们衣食住,是供养我们修行,不是供养我们懈怠或做其它不如法的事。出家的执事人对盗戒尤其要注意!像我们灵岩山寺修大殿、观音殿,十方施主拿钱来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常住,这些钱如果你自己私人收下来,这就犯盗戒,这个盗罪不得了!盗父母的钱、盗国家的钱都有罪过,尤其盗三宝的钱是罪过中之罪过。供养十方僧、十方常住的东西,你盗了就是偷十方僧物、十方常住物,这要堕无间地狱的。你看地藏经就知道,盗三宝门中一针一线、一草一花,都是不可以的啊!

那么我们灵岩山寺十方常住的钱,用到别的常住可不可以呢?不可以,某一常住的钱只能用在某一常住。那要怎样才可以呢?有特别因缘,大众开会一致认为可以在别的地方用,那就可以;你就算是当家、住持,都不可以私给。又常住有多余的,你拿来自己做人情,那也是犯戒。十方常住物,比如果树、花木,有熟人来时,你拿常住的一个果或什么给他,都不可以。凡是私自做人情,那千万不可以;十方常住物是属十方僧的,怎可做人情给世俗人?要是为常住的事,你用常住物是可以的,公私要分清楚。盗戒最微细,微细方面不容易守;诸位想知道更详细,可以再研究。

三、布施修福真智能

往往见到好多人非常聪明、能干,生意之道都明白,偏偏做生意就不能赚;也有的人虽不懂生意之道,只有那么一点成本,但他就能赚钱。要知道,做生意能赚钱也是要有福报,没福报赚不到钱。不要以为自己聪明、能干,贪小便宜、走法律漏洞就能赚到钱,赚钱绝对要有福分。有福报的人,做生意即使做错了还是赚钱;没福报的人,做生意做对了还是亏本。福报从那里来?从同情心、救济人而来,这个救世心一定要有。

所以佛家强调,不仅不能偷盗,还要修善、要多行布施才有福德。唯有行布施,你布施的功德达到某个程度,就能消除你无始劫以来偷盗的罪业。然后再行布施,布施一分就得一分的福报;好比债务还清,赚一分钱得一分受用。其实不是有钱就有福,没福报的人,虽聪明赚了钱也不会受用的,甚至带着灾难在后头,这因果要知道。钱不一定能使人安乐,甚至还带给人祸害呢!世间好多人因为有钱把生命丧失了,像很多有钱人都不敢坐豪贵车,很怕强盗恶人跟踪他。你看虽有钱,行动步步都怕,这样有钱是不是反而受苦?那要怎样才不苦呢?将多余的财布施就有福啦!

俗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有道之财才能取;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财有道」,有钱要用在做善事上,对自己、对下一代才有好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要有钱乱用,甚至拿钱造罪业、造罪障,那样用财无道,有钱反而害死自己了。所以用钱要有智能,不要以邪智能、邪聪明来用钱。凡夫往往是善财难舍,有钱时不知施舍;等没钱变成穷光蛋了,才后悔过去有那么多钱,却没做点好事!所以大家要把握时间布施。风水轮流转嘛!你今天虽富,说不定明天变成穷光蛋;「人有旦夕祸福」,有时就因你有钱,遭遇的祸事大一点;你没钱,应遇的大祸就变小了。所以有财不一定是万福,亦可能是万祸!若善用,则是福寿之基。

大家都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里有利息,但现在物价不断上涨,少少的利息能补偿所得吗?与其这样,不如用这多余的钱,好好的做善事、做功德,还能使你的善根福报增长呢!你若是像华严经那些大菩萨那样布施,就能得到无边的大福德,「所有的宝物不是我的,是你们的。」有贫穷人来,金库打开,「你们尽管来拿、来搬好了!」「这样搬、那样拿,不是很快就拿完了吗?」不会的!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就像泉水,没人来打水,水不会满,千万人来打水也永远不会干涸,里头有泉源嘛!有了布施心,施就有了嘛!明处去暗处来啊!你看有那个好布施的人饿死的?只有悭贪不舍的人,不但现前苦,将来还招感饿鬼之报。

布施也要有智能,不但不要人感谢你,反过来你要感谢人。「这话怎么说?不合乎人情嘛!」要知道,他人苦你布施,你才有了福报;如果没有这个苦的人,你向那个布施呢?怎么会成就你的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你怎么有福报?你若是有智能,不但不会要他感谢,还要感谢他呢!

你没了达这种道理,施恩后就会嘀咕:「那个人没良心!得到我好处,都不报答我。」其实人家并没受到你多大的好处,你只晓得他没报答你,要想想人家有没有机缘报答啊!人家是有良心想报答,可是还没有报答之能力,何必要求人家那么迅速报答你呢?其实你是布施不是借钱给人啊!借钱给人,人家还你只是多了那一点利息,布施是来生的账。你能布施,转世做人会生个「还债儿、孝顺子」;如果你今生只顾着骗人,来世就会生个「讨债鬼、败家郎」。什么事都是因果,在这理上要明白。世间人说:「银钱不会走空路的」,这句话就蕴含着因果的道理在里头。

诸位是有智能的人,尤其是佛教徒,记住!不要偷盗,更要好好修福报。如果你现在没有钱,不要紧!等你有钱时要善用,多多供养三宝,建道场、供养出家人,利益无量众生了生死、成佛道。这样财施就等于法施的功德,这种功德才是最大。平时讲到「不偷盗」,很少有人教你们以布施之福来禁止偷盗的吧!好!我还有四句话贡献您们,请牢记勿忘!

偷盗是贫穷饿鬼报,

布施是富贵安乐报;

怕贫穷苦万勿偷盗,

想富贵乐须行布施。

总而言之:你赞叹人家好事成功,劝勉人家坏事不做,这是不用钱财就可以大行布施;你若能做到极处,则是无量的福德、寿命。请共勉励!

第三条:不邪淫戒

一、夫妇之道不邪淫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人间有人道,夫妇之道就是人道、是伦常。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嘛!在家菩萨行人乘法,除了夫妇以外,绝对不可有越轨的行为。一个人能做到不邪淫就是君子,当然真君子行夫妇的正常关系,大前提是在传宗接代,不是一般的轻浮、贪染爱情,否则就不够资格叫做君子。

照五戒的不邪淫戒来说,夫妻间虽然可有正常的夫妇之道,但不可有过多的强求,彼此要互相尊重,保持忠心不欺,各守夫妇之道。房事在世间来说是应当的,不过也要有适当的时节,也有其规则,像非时、非处、佛菩萨圣诞、父母忌日等都不能行淫。可是现代一般人那里会注意这些事?现在的人能不纵欲,能不把身体弄坏已经很好了,那里讲到守时节?时代浑浊,人根下劣啊!为了保持色身的健康,虽是夫妇也不能纵欲,那于身体不好,于下一代也不好。

夫妇之外有了感情、染行就是邪淫,你一越轨,就伤害人家的名誉,令他人家庭不安,也败坏社会风俗,有种种的坏处。佛弟子绝对不能像世间人说:「逢场作戏嘛!」那是下流的人才会那样说啊!正人君子不会那样说。一定要规规矩矩的,不能伤害人家尊贵的品格。

在家受五戒的佛弟子,只要你守住礼仪、守住夫妇之道,夫妇之间互相忠实,这样不但家庭能幸福平安,社会风气也会良好。若不守夫妇之道,那是破坏家庭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家庭不安,社会也不会平静。你若不信,到时吃苦是你本人!人本来就是尊贵的嘛!行为好,走到那里,见得天、见得光,头昂昂的、胸挺挺的,多尊贵!为什么要做见不得人的事?

二、离欲梵行了生死

世间人为了传宗更新于:2023-05-29 18:5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