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问答》夕阳讲解 037 禅修次第·充分释放肉体的骚动·灵魂成长的次第 的关键点

2023-06-15 12:12 夕阳讲座、夕阳问答

禅修的次第 

321.问:悟后起修指的就是安住在无限而不掉落吗?敦珠法王说除了松坦地安住无限,禅修也很重要很必要,他指的禅修是什么?是有具体的方法或步骤的吗?您说开悟者的意识像素远远高于常人,这个高像素是只在无限中就能慢慢提高?

请问在老师的意识内化冥想中,禅坐可以换腿吗?

答:我们先来讲关于第一个,敦珠在《大圆满私人引导》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安住于无限空性当中,他提到禅修也是很重要很必要的,那么他指的禅修是什么呢?我尝试从更全面、更系统的角度来阐述什么是禅修。

首先,禅修不仅仅是坐在一棵树下,不仅仅是眼睛闭起来冥想,不是这样的。你会发现在大手印的传统里面,禅修是一个系列,而不只是冥想。这一系列包括呼吸的训练——宝瓶气,深层呼吸的训练,也就是你在练习宝瓶气的时候,呼吸是非常深挚的,它一直要达到丹田的深处,而且这个呼吸当中将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这是一开始呼吸的训练。接下来就是身体的训练——扎龙。对于一个禅定者来说,他发展出了可以盘起双腿来运动全身的高强度动作。我记得网上有关于扎龙的视频,名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对一个瑜伽士的采访,那里面记录了瑜伽士练习扎龙的一些片段。你知道,扎龙是盘起腿来的一个高强度运动,他用双手把整个身体在瞬间撑起来,几乎是以弹跳的方式让整个身体从地面上弹起来,那需要极大的爆发力。弹起来以后,他的两条腿在空中交叉形成双盘,也就是他的双盘不是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在空中,而且这样的弹跳要进行很多次。显然你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锻炼,你很快就会浑身发热,很快就会出汗。它不仅是一个平地的弹跳,还包括好多上半身的运动,那个运动几乎是一套拳法,你如果看过那个纪录片的话,他上半身的运动是一个相当猛烈的连贯式的拳法。你会非常惊讶,竟然密宗里面发展出了一套属于禅修的拳法。也许你印象中一个禅修者仅仅是坐着,非常宁静祥和的坐在那儿,然而不是。事实是禅修者他们把上身的衣服脱掉,完全裸露上半身的情况下进行这种高强度的拳法训练。如果你学习过扎龙,会发现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体能锻炼,非常非常好,因为它强度很高,强度非常高。在一系列的呼吸锻炼、高强度的体能锻炼以后,才是属于安静的念诵观想,最后彻底宁静的冥想。

禅修是一个系列,是非常完整的从动到静的一个系列。所以当你了解这个系列以后,你将会发现为什么你老是坐在那儿坐不住,而瑜伽士却能坐得住。因为瑜伽士在禅定以前、在冥想以前,他已经强烈地运动过了,通过急促的呼吸,那个呼吸法也不是温柔的呼吸法,是个有强度的呼吸法,它类似于瑜伽的快速呼吸的方式,非常有强度。在那个呼吸当中你甚至能够听到很粗重的呼吸音。所以这一切的运动——呼吸的运动、体能的运动,为他的禅定、为他的禅修做好了准备。你必须先消耗身体的能量,才有可能摆脱身体的层面,进入心灵的层面,因为这是法则,法则就是这样,没有人能够违反这个法则。

顶果仁波切的传记曾提到,他十六岁的时候就进到一个山洞,他在山洞里准备了一个木头框,这个框只能坐着把人框进去。他在那个框里一呆就是几个月,甚至不愿意把腿伸出来,他一直是盘腿坐在那个框里,就好像是一个木头的小盒子,他坐在里面闭关。他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什么他就能够一坐几个月不愿意出来?他的大哥叫他,说你还是出来伸伸腿吧,否则你的腿会变成畸形的,你的腿会废掉。但他一点都不愿意把腿伸出来,他觉得在里面无比的舒适,非常祥和,他享受在那个非常非常狭小空间内的那种宁静。

他也没有做扎龙,没有做体能运动,只是坐在那儿,他就能坐几个月。为什么有人能这样?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能这样?南传里有个词叫“巴拉密”(巴拉密是什么意思呢?巴拉密是巴利语pàramatilde的直接音译,它就好像我们所说的资本,佛教叫“资粮”),它说一个人要禅定必须要有足够的巴拉密,这个词太专业,我不想太多用这个词,我们用更能够理解的词汇。

就好像当你是一个婴儿的时候,睡眠会特别多,因为睡眠当中有助于一个孩子身体的成长,他睡着了可以无阻碍的身体发育长大,他可以一天睡十几个小时以上,一会儿睡着了,一会儿醒了,一会儿又睡了。而当他再长大一点,睡眠的时间逐步的缩短,运动的时间逐步增长。你会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的运动量是这么大,后面大人跟着他气喘吁吁,大人受不了这么大的运动量,运动量实在太大了。你没办法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安静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必须要动,他处于生命的阶段,那个阶段就是要运动的阶段。紧接着等他再长大,他开始活动的范围扩大。一个孩子也许活动的范围很小,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再长大一点,十几岁以后,他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他开始体验这个世界的林林总总,乒乓球啊、篮球啊、游泳啊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各种各样的体验,关于这个世界的体验——物理性的,它更倾向于物理性的体验,运动的,它的范围更大、更辽阔。等他再成长,二三十岁的时候,他的运动里面渐渐夹杂了一些属于思考的东西,他不满足于单纯的运动,单纯的运动显得很无聊了,他开始满足于一些有智力倾向的,他开始喜欢航模、可以拼起来的飞机模型等等,有挑战性的,不仅需要体力,而且需要脑力,需要心灵手巧结合的东西,他的属于智能的东西开始添加进来了。显然,他从单纯的身体的进化开始渐渐的向智力的进化迈进,前进了一小步。等他到四十岁,运动量和二十岁显然没法比,运动量少了很多,尽管他依然是运动达人,但是他没法和二十岁青年相媲美了,他的运动量、他的灵活性都降低了很多,而他的脑力却增长了无限多,他变得能够深挚的思考,他是一个潜在的哲人。他不仅仅以物理的方式、身体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的灿烂,他开始以思考的方式来体验它。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堆砌,不仅仅是一些物理运动,它里面富含着哲学,富含着那么深的思考,他变得更迷恋于这种领悟——对人生的领悟、对他曾经所经历过的所有的那些林林总总。

他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只是以肉体的方式来体验它,以运动的方式、以身体的方式、以物理的方式来体验它;等他到四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以思想的方式来体验。他把这些体验更加深化——物理深化到灵魂、物理深化到思考。而这个思考迟早有一天会指向那个源头——最终的源头、生命的源头。当他是个六十岁的老人时,他一定会思考关于那个最终的,如果他的智力还没被放弃的话。因为很多人到六十岁时,智力已经被主动的放弃了,不能继续往前走了。如果他没有放弃,继续往前走的话,他一定会向最终的那一点前进。这就是一个人在人生的一个最大致的方向、模型,而当你看到这个大致的模型的时候,它仅仅限于你的这一生,你这一生七八十年大致以这样的方式在成长。

然而有一些像顶果这样的人,他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越过了运动的阶段、思考的阶段,他直接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灵魂的思考,他像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一样把自己关在木盒子里,开始思考那个最终极的。这件事在一般人身上要七八十岁才开始发生,而他十六岁就开始发生了,这是为什么?因为生命不只这一世,因为生命是蕴含节奏的,你对这个世界的物理体验,早在你这一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许多生以来,你都在体验这个人世间,你在体验做一个爸爸是什么感觉,你在体验做一个男人是什么感觉、做一个女人是什么感觉、做一个妈妈是什么感觉,你几乎体验了每一个视角,当然你也体验了作为一个动物是什么感觉,甚至作为一棵树是什么感觉,你都体验过了。因为这就是灵魂进化的节奏,你的灵魂在一开始的时候,只能以物理的方式来体验这个世界,它的体验总是从粗糙到细腻,是有次第的。

如果你有足够宽的视角,如果你的视角不仅仅是在这一生,如果你的视角可以拉开到许多生,你会发现类似佛陀这样的人、类似克里希那这样的人、类似罗摩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转世成为王子,或者转世成为特别富贵的人——王公贵族,这意味着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生的体验,已经来到了物理体验的极端,因为物理体验的极端就是最终的物质的富饶。你也许体验了贫困,渐渐渐渐的你体验了小康,最终你将体验那个无比的富饶,如果你体验的方向是正确的话,如果你没有挥霍来到你眼前的这些物质体验的话,最终你的体验一定是指向最高级的富饶——物质的富饶。因为这是一个进化的阶段,它必然走向这个阶段,没有人能够逃避它,它注定是这样的,你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注定是这样的。你以肉身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如果你的体验足够正确,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丰富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一个人的命运如果变得非常贫乏,那证明他在曾经的体验中一定做错了一些什么,否则体验只会一世一世的带你变得越来越富饶,只能是这样。

而这个许多生的关于物理世界的从简单到富饶到丰富,这一系列体验的过程,也许你用了五辈子、十辈子,而这十辈子的时间实际上相当于你个人成长当中的二十年,而这个十辈子实际上是灵魂成长的前二十年。你在前二十年总是更多的倾向于体验物理世界,对于一个灵魂来说,因为它必须从这里开始,从物理世界开始,你不可能越级成长,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从学习爬行,渐渐的成长为学习双脚走路,渐渐的学习奔跑,一步步来,只能是这样。所以在头二十年你总是经验物理世界,而且是充分的经验。你如果没有在头二十年充分的经验物理世界的话,你将会成为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据说有一个孩子被他的父母关在房间里,不让他出去,结果十几年以后,这个孩子被人发现,他甚至无法用双脚站立行走,而且他完全丧失了语言功能,他不知道怎么说话。因为这二十年当中他被锁在房间里,没法体验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退化了。所以对于一个灵魂来说,你前面的十几世,如果没有充分的体验这个世界,你将会走歧路,你将会变的在身心上有疾病,你也将会退化,直到你重新开始,再走一遍这个道路。

一旦一个人在物理的方向上体验到了极致,他一定会顺利的进化到属于思想的体验。一个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一个像卢梭这样的人,一个像泰戈尔这样的人,他从小就富于思考,他的思考不是别人教他的,不是来自学院,不是来自学校,他的思考是天生的。像泰戈尔这样的人,他的思考几乎是天生的,他从小就具有非常深挚的思考能力,一定是他在往世经过了十几世以后,已经完成了那个属于物理世界体验的阶段,所以这一世一出生他就是一个思考型的人,他的进化已经来到了思考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灵魂的年龄段,虽然他看上去很小,只是十岁的孩子,但是他的思考却像成年人一样,他能看透问题的本质,他是一个老灵魂,他的灵魂已经进化到了那一步。他经过二十年的思考,在灵魂年龄上的二十年的思考,也许这灵魂的二十年需要许多生——五生、六生、更多生,他的思考才可能变得更强而有力、更加深挚。紧接着他进入了一个灵魂的更成熟的阶段——心灵的阶段。这样一个灵魂,他一旦转世,就会像顶果仁波切那样,虽然他是一个少年,但他已经不需要运动了,他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哲学的思考,他的思考已经纯粹到直接指向源头,指向那个最终的空性。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就可以坐在那儿,完全指向他的空性,他是一个接近成熟的灵魂。他的成熟其实依然是按照灵魂的年龄来成长的,他花了许许多多生才达到这一步。

所以当你了解灵魂的年龄、灵魂成长的次第,你就不会去拔苗助长的去模仿那些圣人。如果让你现在像顶果仁波切那样坐在一个木盒子里,坐三天三夜,你的腿一定会承受不住,即使强迫你关在那个木屋子里,关一年,这是有可能的,用强迫的方式,把你锁起来,锁一年,一年以后,那个唯一的效果也许就是像那个农村被关在房子里的少年一样,那个唯一的效果就是你变得痴呆了,你变得失语了,你变得智力下滑了。为什么顶果可以在那个里面,没有人看着他可以坐几个月、几年,他在那个山洞里禅修了十几年的时间,他没有变得痴呆,他的智力没有下降,他反而变得更加的智慧了。为什么把你关进去,关几年,你一定会变得智力下滑、变得痴呆呢?因为你违背了灵魂的时间表。当一个孩子处在十几岁的年龄,你就应该让他运动,你不应该把他锁起来。如果你灵性的年龄只有十几岁的话,把你锁起来只是害了你,你灵性的年龄处在一个需要以物理的方式体验世界的这个阶段的话,你应该充分的去体验这个世界,你应该尽可能去奔跑、去游戏、去玩耍,你应该去做航模,你应该去游泳、去打篮球,你不应该坐在那儿。

据说一次有个少年去见克氏,他问了一个非常天真的问题。他说亲爱的克氏,你觉得我现在应该开始打坐吗?他是个孩子,仅仅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克氏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说:“NO。你现在不应该打坐,你应该去玩。当你四十岁以后,你可以开始打坐。”克氏讲了一句非常非常正确的话,你在四十岁以前,应该做四十岁以前的事,四十岁以后可以做四十岁以后的事。所以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高估你心灵的年龄,你应该正确的评判你内在的心灵年龄处于什么样的一个阶段。如果你还是一个对世界没有完全充分体验的人,我建议你充分的体验这个世界。据说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半路出家的和尚好过童子出家的和尚。这是禅宗的话,富有哲理,富有眼光,为什么?你如果是半路出家的,结过婚,生过孩子,全都体验过了,你荣华富贵全都经历过了,然后看破了,再出家,你的出家是可靠的,非常可靠,你会认真的修行,因为其他的你已经觉得够了,你已经够了,你没有够的就是那个灵魂的东西、那个原点了,所以你会努力的探索它。而一个少年出家的人他什么也没经历过。

禅宗还有一个笑话,说有个小孩,他是一个弃婴,被一个老和尚捡了以后就养在庙里,从小剃度做小和尚。老和尚非常害怕他长大以后还俗,因为这孩子似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总是试图从庙里逃出去,到山底下去玩玩、去看看。老和尚为了吓唬小和尚,说你下次再逃出去,山底下有大老虎,你逃出去就会被老虎吃掉。这个小和尚其实也很聪明,他说我看见山底下没有大老虎,山底下有很好看的阿姨。老和尚说那个阿姨其实就是大老虎,她会吃掉你,你千万不要再下山了,吓唬他。这个小和尚就回答老和尚:我特别喜欢这个大老虎,我觉得这个大老虎一点都不可怕。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他一定要经历一下。除非他经历过了,否则他怎么放得下那个大老虎呢,他一定放不下。所以这个老和尚的策略被禅宗嘲笑。你必须要经历过,你想越过那个经历直接从禅定开始,直接从六十岁的灵魂开始,你不会成功,非但不会成功,还会害了你自己,你会变得畸形,从心灵上、从肉体上都会变得畸形。你非但两条腿的走路的功能会丧失掉,连语言功能都会丧失殆尽,连思考的智力都会丧失殆尽,这是灾难性的。

所以当你处在什么阶段,你最好充分地体验它。不仅仅打坐是一种成长,玩也是一种成长,否则为什么要你玩呢,否则为什么你要用这么多的人生时间来体验物理世界呢,因为那就是一种成长,充分地成长,充分地体验。如果你有灵性的经验,你会发现除了体验没有别的成长。人们总是渴望你最好一口气体验到上帝本身,这样好像你就彻底完成任务了,你就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再去学这个学那个了,你最好一口气直接开悟。有很多人跟我讲,他特别希望立刻开悟,那个潜台词就好像在说,立刻开悟以后他什么事儿都没有了,他没有烦恼了,用不着再考虑往哪个方向走了,他已经走到终点了,如果你这样想,你就完全错了。实际上,了悟并不是别的,了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充分的有能力去体验了,他开始变得有能力清晰的体验这个世界,有能力清晰地体验物理世界、思想的世界、内层面世界、灵性世界,体验每一个世界。而你现在连物理世界都无法充分的体验,你在体验物理世界的时候,充满了幻觉。你在看到一个人的时候,立刻引发了你的记忆,引发了你对某一类型的人的成见、主观,所有的这些主观成见、记忆,都是遮蔽在你眼前的一层雾,你没法清晰地看到这个人本来的样子。而这就是你跟一个开悟者的区别,一个了悟的人,他不会在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把他的记忆调出来,放到中间做评估,不会的,他总是以全新的方式,就好像第一次看见这个人一样来审视,他的看充满了清晰度、充满了新鲜感,他非常新鲜的看着每一样东西。

所以当你禅修的时候,首先要评估一下你现阶段处于怎样的一个层次,千万不要高估了你内在的层次。人们总是渴望他今天下午打个坐,今天下午就立刻入深定,这种想法几乎是一种幻觉,这种想法意味着你对自己的生理没有任何了解。你在打坐以前是否能感受到肌肉的能量?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曾经有人问我,上个礼拜,他说:夕阳老师,怎样判断肉身的能量是否获得了彻底的释放?这是可以判断的。因为你对肉身丝毫不敏感,所以你根本无法判断它。但如果你稍微提高一点敏锐度,你完全可以判断你肉身的能量是否获得了彻底的释放。举个例子,你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周末的时候,礼拜六、礼拜天,请你早起,六点钟起来,或者六点半、七点钟起来,立刻出门到公园健走。走一小时,歇一歇,在阳光下;歇十五分钟,再走一小时;再歇十五分钟,再走一小时;然后吃午饭。你早上走了两到三个小时的路,午饭以后,人们总是有午睡的习惯,也许有些人没有,即使你没有午睡的习惯,但是午饭以后那个点儿你都会觉得想要放松一下。经过一早晨三小时的健走运动,你当天肉身的能量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完美的释放,我是指你当天肉身的能量,并不是指你业力当中肉身的能量。你午饭以后,把腿盘起来,坐在那儿,尝试不要睡着保持清醒,这个时候你忽然发现你的肉体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渴望宁静的趋势。你从来也没有尝过三小时运动以后的静坐会是什么样的,它跟你坐了一整天以后,再把屁股挪到床上,腿盘起来打坐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没有经过运动,坐了一整天的人,你再让他腿盘起来坐在凳子上,如果他敏感,他立刻会感觉到坐在凳子上唯一的感觉就是里面的能量在尝试运动、在烦躁,他根本就不想安静,他已经安静够了,他已经安静了一整天。你坐在那,就觉得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忍不住要动。但是当你已经运动了一早晨,动了三个小时,吃过午饭又正好是子时的意识下降的一个点,意识本来就要在子午两个时间段里面进入宁静的,你的意识、你的生理、你的能量都在午时这个点在进入宁静。而你早晨完全释放了属于肉身的运动能量,如果你不睡着,保持清醒,那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宁静,那个宁静是没有任何肉体干扰的宁静。而你曾经的宁静都是携带肉体干扰的,你肉体根本就不想静,它想动,你强迫它静,所以你也静不了太深。而你现在用一早晨的时间,完全释放了肉体的欲望,所以中午或者下午,当你安静的坐在那的时候,那是真正的安静,那个安静不需要任何的寻找就会来到你的身上,它变得前所未有的放松,但是不要放松到睡着就可以了。不要睡着,保持清醒,让肉体放松,让意识清醒,你会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这就是为什么在瑜伽的传统里他们总是要做两个钟头、三个钟头、四个钟头瑜伽以后,最后那个动作是完全的静止——打坐或者摊尸式,完全的手脚摊开躺在那一动也不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根本就不需要寻求禅定,禅定不求自来,一种莫名的宁静几乎笼罩了你,只要你不睡着,不要睡着,这就是禅修的次第。

人们已经大大的误解了禅修,以为禅修就是坐在一棵树下拼命的静坐,坐五个钟头、六个钟头、七个钟头,一整天的静坐,连着一个月在静坐。你如果以这样的方式静坐,一定会烦躁,你几乎在浪费生命。然后你还寻找了一个理由:为什么顶果仁波切可以一坐坐七个月,纹丝不动,腿都不伸开,他既然这样,我也可以。那是因为你对灵魂年龄的无知,你跟他的灵魂的年龄差了许多生,他已经发展到了六十岁的阶段,而你还在二十岁。你在灵性二十岁的年龄当中你必须运动,你必须有足够的运动来探索这个物理的世界。

所有的这一切,无论是物质的方面、能量的方面、灵性的方面,其实全都遵循物理法则。一个人一旦违背了物理法则,他一定会失败,即使他在灵修也会失败。你必须遵循这些物理现象,从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可以发现灵魂的成长也是同样的,它一定是遵循从物理能量渐渐的发展到思想能量,再发展到灵性能量。你必须遵循这个过程,否则你会变成一个残疾的人、一个有疾病的人,而且你的疾病也只能通过从头来过才能慢慢缓解。所以不要一味的追求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一秒钟就进入灵魂的成熟阶段,你是做不到的。

你应该做的是完美的展现你的欲望——身体的欲望、心灵的欲望,彻底充分的体验它们。如果你能这样做,你会忽然发现你的生命、你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各种各样的色彩。你不应该只看灵性的书、佛教的书,如果你需要,你应该看各种各样方面的书。如果你正处于这个年龄的阶段的话,你应该看,尽可能的多看,尽可能去体会应该体会的每一样可能的东西;你应该去尽可能的玩儿,去绘画,去学习音乐,去雕塑,学习每一种你感兴趣的东西,因为这些其实就是禅修的一部分。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你应该去谈恋爱,应该去充分的体验一下异性,这个就是你的禅修。如果你是壮年,你应该去闯一闯,以各种的方式去闯一闯,去经验一下世界每一个角落。只有这样,当你四五十岁的时候,当你完美的充分的体验过以后,你的内在才有可能变得成熟。而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最快的缩短你体验时间的一种方式。一个没有经历过物质体验的人,他会花更多的转世来重新体验它,直到你充分的体验了这个物理世界的经验,这实际上是在走弯路,在绕弯儿,你不是在走直线,直线是最快的。所以一个寻求捷径的人,他反而走了弯路,他恨不得一秒钟进入深度的禅定,在禅定当中住几个月、几年,这实际上对于一个稚嫩的灵魂来说是一条弯路,是一个畸形的成长方式,你会失败,然后你会重新开始,你不得不再次以物理方式来体验它,这就是走了弯路,这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你重新转世又要花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所以充分的体验这个世界,不要以为灵性就是纯粹的禅定、纯粹的静坐,好像它跟生活没有任何的关系,其实不是这样。

有一次,印度教的一个伟大的师父,他在教导门徒,让他们要充分的体验每一朵花、充分的体验每一个人、充分的体验每一件事。他让门徒细腻的品味每一种茶,因为茶有很多的品种,让他们细腻的体验每一朵花儿,每朵花儿的香味都不一样,每片叶子都不一样,这也是禅修。但是他的门徒就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位师父看上去是一个不喝茶的人,他不怎么喝茶,他的师父看上去也不是一个特别浪漫的人,但他却教导门徒你要去这样、你要去那样。所以他的门徒就问,为什么你叫我们做的事情你自己从来不做?“哦”,他师父就非常滑稽的哦了一声,“你没有看到我上辈子全都做了”。他师父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师父说“哦,你没有看到,我上辈子这些事情已经做了许多遍了——几百遍了,所以我现在已经不需要做了,我完全了解了。”所以一个像顶果这样的人,他已经都做过了,否则他不可能出生在一个如此富贵的家族,他的家族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望族,他已经全做过了。像佛陀这样的人,他一定全都做过了,所以他才会出生在一个皇帝的家里,他是王子,他往世物质的经历已经达到了顶峰。所以当你物质的经历达到顶峰以后,你会自动倾向灵性的经历,因为只有未知才有魅力,才会让你产生好奇的感觉,所有你已经经历过的才会放下它们。你总是渴望经历那些对你来说还神秘的事物,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把你的视野拉开,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禅修。

我坚定地认为禅修不只是坐在那儿,尤其对于现代人来说,禅修一定要包括运动,而且是有强度的运动,必须有强度。如果你坐一个小时,你就必须运动两个小时,否则不够,对于现代人来说,你的运动量实在是太低太低了。据说有篇文章提到,久坐不动是最快的死亡方式。虽然语言用的有点激进,但那个含义我觉得是对的。你一直坐在那,你的机能几个月以后就会衰退,这点毫无疑问,你整个的机能都会衰退,一年以后,你就会被送进医院,这点几乎毫无疑问,没有例外。你纹丝不动地坐一年,唯一的结果就是被送进医院。所以必须要运动,必须要充分的体验,而且你的运动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你的运动应该是五光十色的,你的运动是充满魅力的。你可以去插花,你可以去跑步,你可以去游泳,你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当你晚上回到家,你可以安静的坐下来,坐一个小时,这才是禅修。否则你的一个小时仅仅是烦躁而已,仅仅是肉体静止,而内在在拼命的喧闹,它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个安静的禅修。所以这一切,都源自于你对生命的理解。当你完整的理解了这个次第——肉体成长的次第、灵魂成长的次第,你将不会做那些无知的事,你会更明白你要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你会更清楚明白的看到。

更新于:2023-06-15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