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禅心:斋心一味,修福十种(上)

2023-08-03 09:35 入门知识

香海禅心:斋心一味,修福十种(上)

现在,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弘一法师讲的十种福报,可以作为我们修行之镜鉴:第一,虚心。第二,慎独。第三,宽厚。第四,吃亏。第五,寡言。第六,不说人过。第七,不文己过。第八,不覆己过。第九,闻谤不辩。第十,不嗔。

说到弘一法师,他是中国律宗的复兴人,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流风遗韵,波及深远,为近代以来不可多得的四大高僧之一。但他在出家之前,原是一个大艺术家,写诗、作画、谱曲、演戏,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当时就名满天下,实在羡煞人也。不过一般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他正值艺术的华丽鼎盛之年,却寂然出家。

出家后,他不再是一个艺术家,一改散漫为严谨,严守戒律,修持律宗,终成一代高僧。

我曾看到有文章记载,弘一法师去别人家里做客,落座之前都要把藤椅抖一抖。人家很不理解:诶?我的藤椅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抖一抖呢?当时不熟悉不好去问,后来熟悉了再问,他说,藤椅容易生虫子,我怕有虫子藏在里面,坐上去压死了,所以要抖一抖。由此之一斑,可以窥见其持戒是多么精严!

在座的每一位,我们于正信佛法的前提下,要想培植自己的福报,就要去借鉴这十个方面,把它当作一把尺子,随时随地丈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是便可以掘开福源,壮大自己的福报。

第一、虚心

一个缺少福报,德性浅薄,不能跟别人很好相处的人,说明他的内心非常促狭逼仄,我执太重,那点仅有的空间只够他自己心性来生长,没有多余的空气和阳光来涵养别人;相反,一个德土深厚、福报隆盛之人,一定是一个心胸非常开阔,非常包容,非常接纳之人,这一类人,他才有绵绵不绝用之不尽的福报。所以《易经》上讲“厚德载物”,厚德,方能载物,就是这样一个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世间万物正因为有其缺陷,所以才需要成长和修正自己。可是,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的问题,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向外看的、本末倒置的观察法,人,应该反观自照反躬自责,只有这样去觉察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才能不断成长、进步和自我蜕变。但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虚心,首先是把心放空,心空出来了,方能容纳万事万物。所以“虚心”的修炼,它应该是个“动词”,就是不断地排除自己心中芜杂之物的过程。当你的心,像虚空一样无尽的时候,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打击到你伤害到你?譬如有人手持一把刀,对着墙壁,对着桌子,对着一块幕布,狠刺过去,可能把它刺破。但是你对着虚空刺,虚空会受到伤害吗?不会的。那我们与别人交往中之所以能受到伤害,因为我们自己就是铜墙铁壁,我们自身就是障碍物。人的惯性思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最重要,最注重自己的感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造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因为你以“自我”为中心,对方也以“自我”为中心,我我相对,狭路相逢,互不想让,必然造成损伤。很简单,如果你对着一个影子挥以老拳,即使把你累的汗如雨下,影子也会无动于衷,因为它是虚的。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若能把自己塑造的像虚空一样没有障碍,那么,任何人都伤害不到你,你也可以渗透到任何地方去。

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它有空隙可以不断裂变,实际上那个空隙就是虚心。好比人刚生下来那么一点大,后来不断扩张、生长,我们的骨头、头颅、肌肉、皮肤的细胞都在不断分裂,蜕变,衍伸,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空隙供它生长,如果我们把它禁锢到一个木匣子里,它怎么生长呢?同样的道理,人之品性想不断成长,就要不断把心打开,腾出空间。

为人处事,经营家庭,或者打拼事业,你希望达到一种理想的结果,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心修的像虚空一样开阔无尽,那样你就可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涵育万物,还可以站在万物的至高点上,去看待你自己。站在至高点是什么呢,从事物的开始看到事物的终结,从你的未来看到你的当下,从一期生命看到无量的生死。当你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人间万有时,你就成为这个世间的第一义者,也就是佛法中说的“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指至高无上圆满究竟之真理。因为它是从事物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月的阴晴圆缺,去看待世间一系列变化过程,它的开始和终结。宇宙万物,尽管纷纭繁复层出不穷变化无尽,可是都由这个简单的主题贯穿始终,它是一条不变的金线。

倘若任何事物我们都能从这种高度去看待,你会发现,什么东西皆在你的掌控之列。每一个朝代,有崛起、兴盛、衰落和消亡,每一个组织,有肇始、发展、衰败和弥散的过程,这就像我们人有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一样。我们去读历史,以这种成住坏空的宇宙观来摄受自己,体验生命的过程,我们就发觉自己也在无常的范畴里面存在和发展,是宇宙的一分子。当你没有这样一双通透的眼睛看待世间时,我们就被世间的很多东西所困扰,走不出来。以后有空了,去跟你的爷爷奶奶说说话,了解一下他们年轻的时候做了什么,壮年时候做什么,老了以后又做什么,现在在做什么,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明天,他们的昨天就是我们的现在,用这种思维高度来省觉、观照自己,你就发现,从现在开始,你没有什么看不开,没有什么放不下。真正地勘破这种假相之后,明白世间不过是一个梦幻泡影的过程而已,一方面常流不净,一方面常驻不灭,拿佛教的话说就是,知道性空相有,又不离实相,不以空废有,又不执有碍空。那么,我们采取的正确姿态应该是:执而不着,活在当下。这就告诉我们要随顺一切,需要注意的是,顺其自然并不代表无所作为,顺应当下也不等于放弃努力。所以我们要做到不即不离,不住不着;事来则应,事过即静。

请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就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烦恼。真正地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去行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困扰到你?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围城,人生也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但是我们想想,这个围城是谁造的?正因为我们给自己设置了心的篱笆,所以造就了思想的围墙——局限和隔膜。其实人和人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所有的阻隔、屏障都是人为造成的。

虚空的另一层含义是谦虚,与傲慢相对。一个人表现出贡高我慢、不够谦虚,也是源于他内心寄存的东西太多,以此为是,故而他的内心不够空灵,盛载不了太多东西。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我执”。为什么说这些东西只是暂时的“寄存”呢?因为你无论拥有什么,功成名就,财色名利,站在世间缘起法角度看,无不是幻生幻灭,过眼烟云。在此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上沾沾自喜,迷失掉自己,丧失了自己清净的本性,实乃最大的悲哀。

所以在《易经》中,只有一卦六爻皆吉,它就是谦卦。傲慢高山,不生德水。唯有把我们的傲慢之心,不可一世之心,高高在上之心收回来,返璞归真,时刻保持归零心态,你才能承载起那种财富、名望、地位和权力,才可以拥有大福报的馈赠。否则,你很快就被颠覆了,这犹如踩跷跷板一样,那些外在的东西越高,你的内心就要越低,这样才能保持平衡。故而想要培福、惜福,就必须收敛、谦和,用这样一种“水低为海,人低为王”的姿态去修炼自己,常常使自己处于心虚而能生万法的状态。

人常说“唯道集虚”,道是最虚的,由此可以容纳一切。它隐而不显,看上去空落落,就像不存在一样,但它却是最强大的,可以主宰一切。

第二 慎独

我们在家里打坐,实际上打坐即是慎独,即是锻炼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能力。慧能大师说:无嗔就是持戒,清静就是出家。究其所以,修行要在生活的五欲六尘这个大染缸中浸泡。那么,打坐的时候,我们心不外驰,清静,安逸,喜悦,光明,看心观静,对境练心,就是一种“慎”的功夫,一种“独”的功夫。

其实慎独是古代儒家修炼的基本科目。俗话说:与人相处时守口,与己相处时守心。这很关键,有的人独自坐下来,便烦恼丛生,内心充斥了各种负面情绪,如泉水一样一股脑往外冒,止都止不住,这便是守心的功夫不到家。《弟子规》说:入虚室,如有人,执虚器,如执盈。意思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合乎礼仪规范,进入虚空的房间,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手中拿着空的盛物之器,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器物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呢,以我们凡夫的眼光看来不是很迂腐吗?其实儒家修身的本质意在告诉我们,有人和没人都一个样,你不能有人时文质彬彬,没人时满口脏话,公共场合知书达理,私下里却像个泼妇。这种修身,就出了问题。

修行,一定要和我们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的人,有了一点地位,一点名气,一点金钱,就自我感觉良好,不可一世,仿佛天下人见了他都要向他讨好、向他鞠躬一样。还有的人本来起点很低,通过苦苦奋斗,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成绩,出人头地,觉得我就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在上了,便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对于那些以前不太看中他的人,更是大加打击,嘲笑挖苦,以解心头之恨。这样做的时候,他没有看清一个事实,就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变迁、流动不居的,有一天,你的金钱和地位可能消失,好比官场上很多位高权重的人,退休后就门可罗雀无人理睬一样。得到往往是失去的起点。爬的高,常常跌的重,事物的至理从来如此。与其到那一天灰头土脸,不如现在就给自己留一步退路。再说,那些暂时不如你的人,也未必一直不如你,根据事物的运行法则,物极必反,他们也会有起有落,有起有伏。所以,成功时,对别人好一点,失败时,对自己好一点,这叫“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以得失萦怀累心,你就活的从容自在。

一个人,越是成功时,越要慎独,因为此时,对你锦上添花、称颂备至的人比比皆是,而忠言逆耳、一心劝谏者稀若麟角。这时候,由于你心花怒放激情万丈,或者粗心大意骄傲自满,最容易出问题。好比在月夜骑一匹快马,你只觉得如诗如画飘飘若仙,却不知未知的隐患就埋伏在路途,随时可能出现。

第三 宽厚

宽是开阔,厚是厚道。合起来就是说,心胸开阔,心地厚道。一个不会斤斤计较,善解人意,永远以慈悲之心待人的人,我们的身边如果有这样一个长者,一个朋友,一个善知识,那么你是一个有福报的人。

反过来讲,若在你的身边总是环绕着一群小肚鸡肠、吹毛求疵、刁钻刻薄、动辄眦睚必报的人,你就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佛教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也许正因为你是这样的人,才感召了一批同一频道者。想想我们自己,平时无形中创造的是什么环境?对人不大度,不理解,不包容,不宽厚……我们每个人都是风水,你流动到哪里,就会污染哪里的气场,造成一个痛苦、不安祥、不和谐的环境。伸出我们的手看看,上面是手背,下面是手心,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完全不能分离。有手心就有手背,有手背就有手心,不是吗?所以没有一个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因之,我们对待身边的孩子、伴侣、父母、同事、领导和下属,是不是也应该以这种心去对待他?只要宽厚一点,不计较一点,理所当然的,人我之间就会融洽快乐。

如今我们的国家讲求和谐,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和谐的?每个人都不和谐,社会怎么可能和谐。每个人要和谐,首先就是自己的心跟身和谐,眼耳鼻舌身意不产生冲突,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当你身体健康了,内心愉悦了,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个规律,你顺应这种规律,就走的更快,你违背这种规律,便寸步难行。所以儒家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要想治国平天下,前提是什么?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家都治不好,如何治国?身都没修好,如果治家?心都没摆正,如何修身?这是环环相扣的。

哪一天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会发现,我们以前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你当下的胸襟。因此,一个宽厚的人,肯定是一个有资本的人。有句话说,原谅别人是强者的表征。你没有这个资本,很难原谅别人。没有这个资本,你怎么去宽厚,怎么去善待,怎么去慈悲,怎么去怜悯,这些统统做不到。所以菩萨可以做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因为菩萨有过累劫的修行,有本可资。

在生活中,需要学会感恩。一个会感恩的人,肯定是一个宽厚之人。只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内心,那个外感的世界就变得温馨美好。就像很多人向我求字,每一个,我都要向他表示由衷的感恩。为什么呢,因为有他喜欢,我才有机会去练字,把字练的更好。如果我写字没有一个人瞧得上眼,我也许就失去了写字的动力。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经常有人对我说,师父啊,我帮你做经纪人,让你把字卖到多少钱,可以声名倍增。我说这样的话,你是把我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想想看,一个人只有十斤,你把他吹成一千斤,一个人只有一米高,你把他放大成喜马拉雅山,实际上都是虚的。看起来是帮我,其实是害了我。

现在我们的商业,就爱犯这样的毛病。我一直认为,过分的包装并不是一件好事。你有1,可以包装成1.5,若包装成10、100,肯定不行。广告和包装只能迷惑一时,不能迷惑一世,里面水分太多,就成了水货。人眼都是雪亮的,只要质量好,你的产品卖不出去,产品都会帮你说话,好的产品,胜过千言万语。卖一件,会变成两件,两件,会变成四件,一传十十传百,自然而然形成那种氛围,挡都挡不住。

但是有一点,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不可以独霸天下,存了这个心,就是贪心。逐利是人的本性,从某种角度讲,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但是过贪,你一定会陷入自己挖成的陷阱中,成为别人的猎物。

我经常给企业家推荐一本日本的书,叫《千年志气》。什么样的哲学和理念可以做到一千年,大家有空了去“参”一棵大树,从种子,发芽,到小树,最后慢慢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历经风雨洗礼,屹立千年而不倒。千年的古树大家见过没有?当这样一棵树立在我们眼前,我们是不是有种幻化的感觉?因为它经过了多少朝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它面前我们人惭愧得仿佛树上的吟蝉,只一个夏季就飘忽而逝,从一而终。现在想象一下,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内,它会碰到什么问题。其实各种各样的问题都碰到过,小时候怕虫子咬了,怕人拔了,长大后又有水灾、旱灾、风灾,冰雹雪霜,还可能有地震,长到中途可能有人想把它放倒做家具,做屋梁,但它最终挺了过来,长到今天,成为一株“瑞树”,成为跨越千年、穿越时空,呼吸过各个朝代空气、吐纳天地精华的一树奇观,一种自然精灵的再现。

其实,每一件事情,要做出非凡的成绩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理解这个道理时,总觉得别人是幸运的,自己是不幸的。有一次我在高速路上开车,突然,“嗖”的一声,一辆车从我身边一闪而过,不见了。等我慢慢开慢慢开,走到前面,我发现它就躺在路边,已经成了一地零件,出了车祸。当别人快速掠过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很羡慕,按捺不住自己滞后的心,但是往往事后不久,他就出了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这几年,我在商业领域见到了太多这样的。

比如有的人,本来他有300家店,生意还不错,经过别人一煽惑,头脑发热,说一年后我要扩张到2000家,5年后我要开到全国连锁,然后,再上市……这样的雄心壮志当然是可以敬佩的。但是去年,我问他上市没有,结果他的公司都卖了,做不下去了。这就告诉我们,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快的,好比现在的快速饲养,一条猪,两三个月出栏,那肉你敢吃吗?

可是大家还在拼命吃。一只鸡,本来要养一年,养两个月出来,抓起来往地上一丢,嘎嘎嘎,骨头都折断了,这也敢吃吗?你看小孩子,如果几年一下长到两米多,他要得骨质疏松的,不是什么好事情,天天给他补钙吃,不然的话,稍微碰撞一下,他的骨头就断了。人的生长有自然周期,你慢慢长,慢慢长,骨头就结实了。

那么反过来讲,一个企业,今年业绩一千万,明年业绩五千万,后年一个亿,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企业,就要时刻警惕、小心,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快速地发展,很容易导致脱节。

如果我们不能看清国内国外的形势暗流汹涌,不能认识自己身边的环境时刻潜移默化在变化,你的心还是以前一样浮躁,急于求成,有了一点成绩就被别人吹的晕头转向,那问题很快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千年志气》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商业书,它里面有个观点耐人寻味:他说经商就像农民种地,通过一年的辛苦劳作,最终能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就可以了,这个叫做经商。如果在这之外,你还落得了更多盈余的钱,那这种人就叫奸商。奸商是商人的变种,本来的商人不是这样的。

若按照这样的观点看,我们现在都是奸商。

第四 吃亏

大家想想,自己人生当中,你吃过多少次亏受过多少次冤,没有去申辩,不觉得痛苦,也不认为自己窝囊?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就是高境界者。

相反,有种人,别人稍微得罪他一下,或者说两句不动听的话,他就把人家定位成敌人,那这种人,活的越长,身边的敌人就越多。

不言而喻,一个人,敌人越多活的越痛苦,朋友越多活的越快乐。要想朋友多敌人少,就要学会吃亏。我自己呢,平时想到最多的就是让自己吃亏。越吃亏,你越有福报。“让别人欠着你”,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到吃亏、让别人欠你呢?不难发现,只要是人都不愿意吃亏。所以只有那种不计利益得失的厚德之人,具备远大发展前景的人,他才能做到吃亏。

一个人,他的谦和、包容、宽厚都在滋养培植他的德行,德行高深的人,温润如玉,如沐春风,便会有许多人乐于去亲近他、拥戴他。你看郑板桥的座右铭是“难得糊涂”,这个人其实绝顶聪明,所以他说难得糊涂,假如你本来是个糊涂虫,千万不要再糊涂,那样你就一塌糊涂了。所以吃亏是要有资本的,没有资本的人他吃不起亏,吃一次亏,就捶胸顿足念念不忘纠结半年。

我告诉大家一个秘诀,你若想子孙发达,自己一生过得幸福快乐,建议你每天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写上一句话:吃亏是福。抬头见,低头见,让这四个字时时给自己以加持,给自己以激励。只要能真正履行“吃亏是福”,最后就一定变成“吃亏得福”。学会吃亏,你将发现,原本很多棘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别人说你一句你不会计较,别人多沾一点便宜,你也坦然让利。不仅不会生气,还感恩他给你一个修福报的机会。

李嘉诚教导他的儿子李凯泽一个生意经,他说你和别人合作,本来可以得八成,你只得六成,把更多的好处让给别人。最后,来找你的人越来越多,你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这几年,我也时常给身边的人讲,不要把你的算盘打的那么精,太精,对你没有好处。你要让身边每一个跟你有关系的人,想尽办法使他们得到利益,这样你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即便你在金钱上暂时吃了亏,最后你得到的是人缘,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边得到了,那边肯定失去,这也是一种阴阳平衡关系。

我总觉得,吃亏是很好的生活理念。也许只有上上智人才能够理解,只有大福报人才会这么做。知道吗,在佛教里,他当你的老公做牛做马,每天上班,把所有的钱交到你的口袋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上一辈子欠你钱今生来还的。你不断地布施、施舍,那些人今生或许没有一点回报到你身上,但下一生自然而然很多人就围在你身边,一起来帮你做事,这也是因果。

你以这种思想去做事情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聚集到你身边,成为你的支持者。佛经曰:“一佛出世,万佛护持”,意思是,一个佛要来到世间成佛时,其他无数佛会变成他的弟子来护持他。什么叫护持呢?好比一个人今天做什么活动,大家都来支持他帮助他。我们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她其实是正法明如来,为古佛再来,在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成佛了,为什么反倒来做菩萨?——就是以大悲愿力广度一切众生而现菩萨身。

十年前,我来到香海禅寺时,为了利益大众,我们确立一个项目:用手机发短信。最初每个月,发的短信金额达五千元,当时一条短信是一毛钱。后来我们改发微信,申请了一个平台,每条五分钱,有一个月我记得费用是五万块钱。这样做有什么结果,记得我刚来的时候,连濮院镇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个香海禅寺,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关注香海禅寺了。我们从一个小小道场能建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实际上就是我们做的营销,当然这种营销不是说你在不断吹嘘我们香海寺怎么怎么,让他们来给你捐款。我们发的都是智慧短语、思想启迪、心灵的天籁之音,没有丝毫商业气息。许多人慕名从全国各地来到我们这里,记得有一次,一个新疆朋友坐了5天飞机来到这里,在这里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坐飞机回去了。他为什么要来,就是受到我们短信不断地召唤。你想想,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他的手机都能收到我们微信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还有一个人本来要自杀,偶尔看到我们的短信,打消了轻生的念头。这样的事是真实存在的。

有不少人问我:师父啊,这么多人来,办那么多活动,你都不收钱,住也不收,吃也不收 ,这样下去怎么能撑的住啊?我说没关系,香海禅寺永远吃不穷的,只要你利益社会,利益大众,能帮助到他们,不用担心没有饭吃。所以说不捐一分钱没有关系,谁也不会记录你“某某人在这里没有捐款,下一次不让他来了”。反过来讲,你有这个资本让别人欠着你,就是你最大的本事,不要老想着让别人来还你,我们在做这件事时,也是本着无相布施的理念。请记住这一点:只要你给的起,就说明你是富贵之人。

一个能吃亏的人,首先是个有格局的人,其次,是个有胸怀的人,再者,是个有魄力的人。这种人,他这一生不发达,他的子孙早晚会崛起。反过来讲,倘若这一生你很落魄,问题多多,那是你以前没有做过善事,要么是你的祖宗没有积德,“得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现在社会,在这方面宣传的特别少,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但是你翻一下古书,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像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因果报应比比皆是。

总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你能够做到吃亏,就是有福报的表现。因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自然的法则,是宇宙的规律。所以当我们去支持别人,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这种道理,就是吃亏的原理。

第五 寡言

寡言,并不等于不言,而是少言、稀言。我们说话时要考虑这句话有意义与否,如果没有意义,就别说,有利于别人的,才说出去。所谓言多必失,话说多了,过失常常围绕着你。

一直以来,我对身边的朋友讲,你让你的父母学佛,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人到一定年龄,退休了,一天无所事事,心里空洞洞的,就会想儿女啊、孙子啊,还有过去放不下的某个纠结,到了这个阶段,心理生理都发现了变化。这时候你让他学佛,念念佛,既有占心的事,又受益无穷。她念的时候,嘴巴在念,就不会有其他想法,不然天天给你打电话,你结婚没有?生孩子没有?你的生意好不好?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没事你就让她去念佛,一念,儿女的事自然就管得少了。让他们有信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好处。我有个姑婆,活了90多岁,她的孩子就是我的表叔,是领养的,对她不是很孝顺。但她没有上过心,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的儿子。老人家长年茹素,每天饭吃了就去念佛,拜佛,精神生活足够丰富。所以没有时间想别的。

我们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最关注一点就是,死了之后要去哪里?这个问题每个人早晚都得解决。早点解决,你的人生观点和自我定位就会不一样。

更新于:2023-08-03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