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放下、自在

2022-06-19 07:15 明心化性

青岛湛山寺的大殿,和市里的湛山精舍,都是王金钰(湘汀)居士一人的力量修起来的,现在说说我和他之间的一段因缘。

王湘汀是山东武城人,在外做官多年。后鉴于军政场合,变幻无常,且当政人物,宣赫一时,莫不冷落下场,无好结果。

因对宦海浮沉非常冷寞,晚年潜心学佛,对《楞严经》《大乘起信论》,

致力颇多,但有好些地方研究不过去。也曾到南方、到日本,访明人,参学过,结果还是有弄不通的地方,以后回青岛赋闲。

我和王居士认识,是由于他听经。最初我到青岛时,首先住在肥城路,以后又搬甘肃路去住,每天到民众教育馆讲《楞严经》,有于之昌居士作笔记,他的文学造诣很好,对佛经也研究过,记出来的东西,能雅俗共赏。

那时,我一方面讲经,一方面策划修庙的事。有一天,两个居士忽然和我说:

“法师!我们修庙,现在来一好机会。”

“什么好机会?”我问。

“你不知道吗?现在靳总理(云鹏)、王军(金钰)两个人来青岛避暑,他们都很有力量,法师有工夫可以拜访一次,来点缘法好修庙。”

我说:“平常我和人并不认识,怎好去拜访。修庙是大家的事,修起来是大家的力量,修不起来是大家的力量没尽到。我们出家人只负说法度众生的责任,平素好好修行,有感自有应,到了‘因缘时节’成熟,佛菩萨加被,缘法自然来,用不着去往外攀缘法。”

我说这话,他们有的不乐意,生气走了。

据王居士的朋友,事后述说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王居士老早就听说了,不过最初他没去听经,也没设想和我去会面。原因是他过去在外面做官时,曾访问过南北的不少位出家人,可是说话总不投机,有的一身烟火习气,专门注重世法应酬,因此他败兴,不愿再多给出家人接近了。

本来在家人对出家人所尊重、所仰望的,是道德、修行,如果当法师的无论和任何人见面,不谈佛法,专谈世法,什么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时事长短如何……一大套,专门迎合人的心理,以为自己的学识丰富,这未免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了。其实,谈这些事,出家人和在家人比,相差太远了。

因为在家人从小到老以此为职业,对各部门都是专门的,如果出家人跟他谈这些事,那简直是班门弄斧。

在家人至至诚诚,跑很远的路,去拜访一位法师,为的久在名利场中挣扎,想去找一位法师谈谈佛法,恬静自己的心理,解脱自己的烦恼。

如果当法师不能观机逗教开示一顿,未免使人大失所望,仍然没离开那个烦恼圈子,也引不起人的信心来。

王居士他过去所遇到的情形就是这样,所以当时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他并不欣然去听,也没心思找法师去会面。可是他的亲戚朋友,有好多是天天去听经,听完之后觉得有意思,便回家去劝他。最初他总是执拗不肯,以为不过如此这般。日子久了,听经的人回去常赞叹,也常怂恿他,于是他听经的心也打动了。

有一天,他从朋友家吃饭回来,没坐车,悄悄跑到民众教育馆,混迹在大众人丛里,从老远望一望,法师威仪不错,一见有缘。又慢慢走近大座坐下来听经,很投机,心有所触动。自是每天到民众教育馆去听经,原先研究不通的地方,现在也研究通了,原先不知佛法宗旨归宗在何处,现在也知道佛法的归处了。回家之后直赞叹!同时还怂恿别人去听经。

有一天,我讲经回来,在甘肃路那所房子里休息,见外面来一人,远瞅之挺文明,像一个老念书的人,很洒脱地走到门口,往里看了一眼,看样像要进屋的样子。

我说:“请屋里坐吧,先生!”

他点点头说:“不客气!”说着,很沉静的进屋来了。

“台甫?”我问他的时候,他并没言语,随手在兜里掏出来一个名片,我接过来看是“王金钰”三个字。

我平素对他也很闻名,在我心里以为他既然是个当将官的,应当长得胖大魁伟,像一个武官样子,现在不是那样,却是一个文人气派。我疑惑,或是其秘书拿名片来有事,所以我看完名片之后,又问了一句:“您就是王先生吗?”

意思是如果他说是的话,就知道这是他本人,如说不是的话,那就是另一个人了,他点点头说:

“是!”

我们见面之后,因时间短促,并没正式多谈佛法。先谈了谈来青岛讲经及修庙的事,两下很投机,他向我说:

“法师学佛有什么心得?”

我说:“倓虚苦恼,学佛这么多年,可以说一点心得都没有。不以我的笨理想,从佛法中体验出来有六个字的一句话,就是“看破!放下!自在!”

他听了破颜微笑,直点头!末了临走他说:

“请法师明天赏个脸,到万佛临吃顿素饭。”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我答应了

当时于之昌居士在座,我给介绍,王居士让他明天也一同到万佛临去。

第二天,我和于居士到万佛临,在座的有胶济铁路葛委员长(光廷),还有其他几位有名的人。席间于居士谈起修庙的事,说叶部长有给葛委员长的信,因不知王军长在青岛,可是王湘汀居士对修庙的事,很赞成。

从万佛临回去之后,第二天我和于居士,又去金口三路回拜王居士。他家门口一个大铁门,去时正赶他浇花,看我们去,赶紧来开门,迎接到客厅谈话。

一会又把王太太招来见面礼拜,还

有一个小女孩才四岁,名叫含光,也让来拜法师,一切都不避讳。这都是为让她们给三宝结法缘种善根,可见他信佛的诚恳。

以后,他对于修湛山寺,很发心,大殿和湛山精舍都是他一个人力量所修。

王居士无论办什么事,都很慷慨,很痛快!

二十三年时,自己拿钱,修起湛山精舍,成立佛学会。

以后鉴于修大殿,筹款困难,遥遥无期,乃将自己的住房施舍,作为修大殿之用。

他那所房子,是在青岛金口三路,当初是他正做官时,他盟侄给他经营建筑的,共费七万五千元。里面修得相当阔,上下三层楼,浴室、卧室、会客室、厨房、电灯、电话、自来水,应有尽有。

他的意思,是想把房子及汽车用具等完全卖出去,用这笔钱来修大殿。

头一次他想给铁路局,不知因什么没说妥,以后又想给葛委员长,因那时他自己有房子,都没成功。

以后乃把文书、契据、汽车,及全部家具等,交湛山寺处理,自己什么事不问。

据他自己说,过去在军政场合里挣扎若干年,手里积蓄了几个钱,那时只知贪图名利,不知修福。

晚年来学佛,只要自己吃住不成问题就可以,不必讲什么积蓄,增长自己的贪心。

既然学佛,应当多做护持三宝的事,行

据说当他一到这房子里来住时,就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原因是那房子修得太阔,自己不愿享福太过。

他的子弟,每逢上学都跑回家来解大便,问他为什么回来解大便?他说,因学校毛房太脏。

因此他更害怕,深恐把后来子弟惯坏,长大成人没出息。

原来他并没想盖这么阔的房子,只是想盖一所普通住宅,不想他盟侄给他盖这么一所阔房子,在他心里却以为有些过分。

他曾和我说:“住这种房子太折福!将来年头有变转,说不定要惹祸

学佛人,不。关于后辈子孙,自有他的福报,不需给多留产业,能够把他教育成人,送入社会,让他自己去成立事业,就算自己尽到责任了。

留产业多,养成依懒性大,万一不幸走下流,不但把产业荡尽,还给丢脸。”

像这些话,都是看破、放下的话。我在各处讲经讲开示,常以六个字劝人,就是:看破!放下!自在!

世间上的苦恼,都是因人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不得自在。能看得破,就能放的下;能放的下,就得自在。

无论任何人,也无论任何事,都是这样。

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自在了。

看破就是般若德;放下就是解脱德;自在就是法身德。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是因众生有执迷;有执迷就是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整天烦烦恼恼,是是非非,不得自在。

佛之所以为佛,也并不是他另外有一个佛性,就因他对任何事理没有执迷,没有执就是看得破,看得破就放得下。因种种都放下,所以佛能随缘

不变,不变随缘的自在。

用功的方法不在多少,如果你拿这一句话——看破、放下、自在——

作一个尺度,在每做一件事,或想一件事时,用它来测量一下,那些无明烦恼,自然就少了。

果你能把所有一切执迷看得破,成佛都有余。

是你对目前的境界打不开,让无明烦恼缠缚着,所以才轮回于生死之中。不过这种事情,说容易也极容易,说难也极难,要在寻常日用中去锻炼。

如王居士,就算锻炼得有相当功夫,把自己一大片房产物业交出来,好坏自己什么事也不问,任人支配。这一方面是因对事理认识清楚;另一方面

对一个人,也有深切地认识,如果对人没认识,也绝不会这样办。

所以,在社会上做事,对认识人,也是件难事。

后记:

很多人认为识人是件难事,其实不然。太多人活在理想的想象里,你当然就识不了人了。

假如你活的足够现实、真实,你就能轻易识破人性。

更新于:2022-06-19 07:15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