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义

2022-05-11 14:13 华严经

《华严经》的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经书。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修行华严经,并且修行华严经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在修行华严经的时候,一定要用心的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华严经的含义。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义吧。

【灭除一切身心苦恼。】

这个『身心苦恼』,凡圣都没有办法避免,就是到了法身菩萨的境界,法身菩萨我们知道有四十一个阶级,即使到等觉菩萨,他身心有没有苦恼?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就是他的苦恼。当然要跟我们凡夫相比,那我们可以说是,不要说是法身菩萨,天人,我们看到他们都没有苦恼,自在的在受乐,我们凡夫苦恼。可是等觉菩萨要跟佛相比,佛自在,他还是不自在。所以身心苦恼有差别、有等级、有程度上的不同,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末后一句:

【起见佛心趣一切智。】

清凉大师在这个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第九句「色累功用,灭身心苦」。末后一句说「滞无生者,见佛趣果」。这都不是普通菩萨,真正是法身大士,而且是深位的菩萨,不是浅位。清凉在末后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就是这段经文的总结,「初四」,前面四句讲的是「离障」。对我们来讲是要明了,要认真的来学习如何离一切障碍,那就是佛光照触前面这个四句。但是先决的条件还是善根福德成熟的人,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就是遇到佛的光明照触。或是你遇到佛像,或是遇到经典,或是遇到善知识,或是遇到同参道友给你开示,把佛法介绍给你,这都是佛光照触。像我在早年遇到方东美先生,他在课堂上讲授「佛经哲学」,我们这一接触,这是佛光照触,把我们过去排斥佛法的障碍消除了。这个障碍消除了,我们欢喜接受了,这是『即自开悟』。

第二句『息诸惑热,裂诸盖网,摧诸障山』,用一句佛门里面的术语来讲,消业障!都是稍稍明白佛法的道理,接受佛陀教诲,消业障。没有接触到佛法,在这个地方讲没有接触到佛法的光明,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别人要是毁谤我侮辱我,我一定会生瞋恚心,会想方法去报复,至少也要辩白,洗刷我的清白。这些念头行为起来了,不但业障消不了,增长业障。明白佛法道理就不一样,逆境恶缘不起瞋恚了,也没有报复的念头了,业障消了。顺境善缘如果要起贪恋,要被它迷惑了,那你就堕落了,你又起了业障。所以顺境善缘可以受用,决定不能够有贪恋,一丝毫贪恋都不能有,决定不能为外境所动摇,那真正的福慧现前了。

所以诸位想想看,如果没有接触到佛光触照,哪有这种修养功夫?过去我们离开台湾,逼不得已!我们小团体里面的住众心不平,还有外面的一些法师、一些护法心也不平,来给我说,还给我出点子。我写了六条,「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把大家这个不平的心降伏了,很顺利的离开了台湾。过了半年、一年这些人心真平了,来跟我说:法师,你处理这个事情对了。不争,一切忍让。我们最低限度相信命运,这是《了凡四训》教导我们的。

《了凡四训》念多了就有这个好处,不争,欢欢喜喜的布施供养,让给别人,你要,我都给你。我命里头有的丢都丢不掉,那个地方舍掉了,这里来了,而且这是几十年我们的经历,愈舍愈多。佛法教我们布施,教我们种善因得善果,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真干,真有效应,一点都不错。我们这几十年当中证明佛所讲的话句句真实,我们并没有求果报,果报自然来了,来了怎么办?来了我们不能享受,不能被这个福报所迷惑。我们守著佛祖的教诲,福报现前大家享,不要个人去享,也不要我们团体这一伙人来享。我们要把这个福报扩大,一切众生共享,你说这个多快乐、这个多自在!

自己日常生活跟平常完全一样。我们有这个身体,眼耳鼻舌身都需要滋养,眼需要色滋养,耳需要声滋养,鼻需要香滋养,舌需要味滋养。佛经上讲的色声香味触法,但是决定不能过分,要有节度。眼见色有节制,耳闻声有节制,六根受用六尘境界有节制,这是最健康的,这是可长可久。如果没有节制的,那你的福报一旦享尽了,后面就没有了。福报没有了,你的灾祸就来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凡事都要懂得节制,这是佛法里面的禁戒,禁制。饮食特别要节制,凡是不能节制,过分了都有伤害。

我们看现代的人,刚才讲了,眼需要色来养它,它要看。现在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大概是天天玩电脑看电视,没有节度,很小就戴上眼镜了,这什么?这就是过分了!不知道节度,眼睛就受伤了,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就戴上眼镜。耳喜欢听,现在尤其是随身听,听热门音乐,不知道节度,大概到三、四十岁耳朵就不行了,要戴助听器了,什么原因?不知道节制。吃东西不知道节制,病从口入,什么叫病?过分的饮食就是病,适当的饮食养人,过分的饮食那就是病根。尤其是肉食、饮酒过分的时候,你很明显的看到人身体受到的伤害,精神受到的伤害,不知道节制。换句话说,不懂得养生之道。

这些说实在的话还是不读书之过,我们常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圣先贤的书籍就是老人言。特别是饮食,无论是喜欢吃不喜欢吃,真正懂得养生的人,他对於食物他不管它的味,好吃不好吃他不管,他摄取养分。哪些东西对自己身体需要,他摄取,适当的摄取,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心理精神也就健康。所以前面四句「离障」。

第五句『净诸垢浊』,清凉大师在总结里面讲这是「令解脱,通益三乘」。这个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一句包括的境界很广。第六句这是「未信令信」,『发大信解』。第七句『生胜善根』,这是「令入三贤」,入三贤位。第八句『永离一切诸难恐怖』,这是「令得初地」。

今天我们读的这一句,『灭除一切身心苦恼』,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令二地已上,得於八地」,这个境界也广,从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八地。末后一句『起见佛心趣一切智』,这是八地以上,八地菩萨「已证无生」。证得无生怎么样?他就在那里不动了,确确实实他是很自在。所以佛看到了,在这个时候劝导他,教他还要向上提升,他上面还有九地,还有十地。八地是不动地,不能真的到那里就不动了,不动那你永远没有办法把自己境界再向上提升,所以是教他「起见佛心趣一切智」。决定不要退无上菩提,不能退这个心。这是佛的光明遍照,利益无边,佛放光召集大众。

你看我们从这个地方看,从与佛有缘的众生,凡夫一直到八地菩萨,这末后一句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帮他提升到九地、十地。换句话说,这个光的利益从初发心到法云地,除了等觉,五十位菩萨没有不得利益的。得利益浅深看他自己修行的果位,果位愈高,他得的利益愈大。这就像世尊在《法华经》里讲的比喻,好比下雨,雨水平等普遍的滋润大地一切草木。但是每一个草木所吸收的水分不相同,大树吸收的水分就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就少;雨水落下来是平等的,个人吸收不一样。这就好比这个地方所说的佛光普照是平等的,菩萨得的利益,我们讲这是佛的光明加持,就超过缘觉;缘觉得的利益超过声闻;声闻得的利益超过我们六道凡夫。所以是佛的加持是绝对平等,我们每个人得的利益不一样。

再讲到浅近的比喻,这我们亲身经历的,我们听老师教课,就像我早年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那个经学班就跟新加坡的培训班一样,我们同学只有二十几个人,在一个教室里面上课,老师讲的是一样的,每个同学得的利益不相同,各个不一样。这就是说明善根福德因缘,因缘相同,听老师讲课因缘相同,个人善根福德不相同。

什么是善根?这我都常说,我说得很浅显,善根是信解,福德是行证。每一个人同样听老师这堂课,信解行证不相同,如果信解行证统统具足,四个字,他契入境界,他听了能够悟入;如果不能够证,只有信解行,他能够得解悟。诸位同修要晓得,如果要是没有行的话,解悟不可能,解悟是什么?你要通过修行来证明你的悟处。那为什么叫解悟,不叫证悟?你烦恼习气没断,烦恼习气断了,那就证悟了。道理在此地,我们学佛学经教的人不能不懂。这第四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再看第五段当机云集,诸位一定要把这个科题看清楚,前面是当机。「当机」这两个字怎么讲法?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适合於这个课程的教学,你具备学习的条件,这个课程对你很适合,在佛法称为当机。在我们现代说法里面是我们的程度够了,志趣相当,我对这个课程有志趣,也有程度、有能力学习,这叫当机。「云集」形容适合这个课程教学的人多,四面八方来了,聚集到佛这个讲堂,到这个道场来了。

这一段又分为两个段落,「先通显诸王云集致敬」,后就是第二段「别彰诸王云集仪式」。云集的当机众很多很多,用诸王来做代表。因为太多,没法子说,说不尽,只能够说团体,到这个地方参加的某个团体。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在修行华严经的时候要多去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义,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学习华严经,并且还能够收获到华严经的好处。以上都是个人理解,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更新于:2022-05-11 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