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总结出6个字,发人深省!
编 / 国学君 图 /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
只有看破,人生才能真正放下,获得从容自在。
01
看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译文】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如是观。
人生如闪电、似露水,纵然精彩,也不过是转瞬即逝,什么也留不下。
所有人都会老去,都会死亡。
再多的财富也带不走,再大的权位也只能留给后来人。
我们的喜怒哀乐,聚散成败,随着时间这条单行线一闪而过,再不复返。
李白说: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无常,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佛家讲: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法就是空,所以是与非都不重要。
人生也是空,所以所有的执迷都没有意义。
宣鉴禅师说:佛是臭狗屎。
不是大不敬,只是他已经看破,既然是空,那么冠冕狗屎,对佛都没有意义。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看不破,不懂人生的悲凉,每日为所得所失斤斤计较,到头来,不知道到底在忙碌什么。
一切终将失去,所以要懂得珍惜。
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你的家人、爱人、朋友。
对财富的聚散尽量淡然,不执著,平安是福,知足就好。
02
放下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译文】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佛经上有这样的故事:
梵志拿了两株花要供佛。
佛曰:“放下”。
梵志放下两手中的花。
佛更曰:“放下”。
梵志说:“两手皆空,更放下什么?”
佛曰:“你应当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到了没有可以舍的境界,也就是你免去生死之别的境界。”
千难万难,放下最难。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纵然知道一切都是虚妄,一切都将化为尘土,现世人的无明和妄念也依然很难摆脱。
唐朝的大臣鱼朝恩拜见国师,问曰:“何者是无明,无明从何时起?”
慧忠国师不客气地说:“佛法衰相今现,奴也解问佛法!”(佛法快要衰败了,像你这样的人也懂得问佛法!)
鱼朝恩从未受过这样的羞辱,立刻勃然变色,正要发作,国师说:“此是无明,无明从此起。”(这就是蒙蔽心性的无明,心性的蒙蔽就是这开始的。)
鱼朝恩当即有省,从此对慧忠国师更为钦敬。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修行。
不是放下你的事业和家庭,而是放下你的虚荣、放下你的贪欲、放下你的愤怒。
对于别人的冒犯不会耿耿于怀,对于不明的财富不会贪心大动,对于曾经怨恨的人,不会暴跳如雷。
有人复述你曾经的悲伤过往,你安静倾听,像是听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心如止水。对于曾经恼怒和愤恨的人,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放下心灵的负累,人生才能往前看,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03
自在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译文】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执着在物质现象上,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感觉、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无所住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想。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
慧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有幡被风吹动,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
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
心一动,妄念就升起,人生也就失去了自在清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保持心灵的平静和清净,人生才能真正自在。
渔夫在岸边晒太阳,有个企业家诱惑他,让他贷款买条船,这样下去几年就能还完,再过几年公司就能初具规模,老了退休的时候,就能在岸边晒太阳了。
渔夫回他,那我现在在干啥。
没有妄念,坚持本我,心不随外部环境的牵引,不随其转就是清净自在。
心即世界,心里清净无碍,世界自然也会变得干净起来。
所以我们要学会以清净看世界,欢喜过生活。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当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饱满、有力量,这样的人生,才自由自在,足够精彩。
更新于:7个月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