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日新:占有并不是爱美的表现
占有并不是爱美的表现
蔡日新
一枝玫瑰,或者一束芍药,当它门迎着晨曦,吐露那水灵灵的花瓣时,真叫人一见便有美不胜收之感。但是,它们一旦被折下来,便会立即失去原来那令人倾慕的美的魅力。为什么原来惹人青睐的东西,转瞬之间就失去了它美的神韵呢?因为,美是不容占有的,也是人们所无法占有的。所以,尽管折花者的初衷是爱美的,但他们事与愿违,其关键在于不明白:占有不是爱美的表现。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会真正地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人们的艺术审美中,如果没有任何实惠性的功利目的,那么,在他们眼里则天下无物不美。以这种心境来参与审美,且莫说听一首名曲,看一幅名画,或者读一部名著,就是那些我们寻常习见的不起眼的事物,也可以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比如天边的一串白云、树下的几啭鸟啼,山涧的一川湍流,或者是羊肠小道旁的一丛雏菊,也将会激发起你强烈的审美情趣。这就是美学家们所常说的:只有胸次淡泊,才会真正地发现和创造美。其实,所谓胸次淡泊,实质上指的是一种艺术修养,它是我们参与艺术审美的必备条件。还是马克思说得好:”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果我们缺少那种胸次淡泊的审美修养,那么,纵使天下至善至美的东西,也不会引起你的审美兴趣。打个比方,如果《蒙娜丽莎》被一个富翁所收藏的话,他所考虑的只可能是这幅画将来能卖多少钱,怎样保护好画面好为将来卖个高价。在他们那里,达·芬奇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已不复存在了,他们的占有欲将人类唯一的那一点审美性灵也给”占有“了。
非独艺术哲学如此,艺术创造更是这样:只有胸次淡泊,不存占有功利欲望的人,才能真正地创造出美的艺术来。综观古往今来的传世之作,其作者在创作时均不存一丝占有的功利之想,因而其作品也就成了传世的佳品。例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他当年过的是”酒债寻常行处有“的拮据日子,倘使他无一腔淡泊的胸次,他是绝不能成为一代诗圣的。再说南唐后主李煜,他晚年”为君臣虏“,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但他却写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那样的名篇。李煜当年作此词,他有暇考虑功利么?宋人王禹偁在仕途浮沉中迁谪到黄州,作《黄冈竹楼记》,文章精彩地描写了他独坐竹楼领略大自然的至美:”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矣。“这”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本来就是美的东西,但又是谁也占有不了的东西,只有以艺术审美心理才能领略其美,因而被王禹偁这样的迁客得之。明人洪应明说:”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菜根谈》),这个”会心处“说的就是胸次的”淡泊处“。
只要明白了占有并非是爱美的道理,那么,我们今后无论是欣赏艺术作品,还是进行艺术创造,都会以宁静淡泊的胸次去参与审美。惟其如此,你才能真正地发现存在于淡泊之中的那种至美,也将会创造出独标胜格的美的境界来
发表评论